APP下载

古琴减字谱
——最熟悉却陌生的“天书”

2017-03-08北京均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10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期
关键词:琴谱天书古琴

李 璇 (北京均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100000)

古琴减字谱
——最熟悉却陌生的“天书”

李 璇 (北京均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 100000)

古琴,在古代称为琴、瑶琴,现代常称为古琴、七弦琴、国琴。古琴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其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诗经•小雅》:“琴瑟击鼓,以御田祖,以祈甘雨,以介我稷黍,以古我士女。”古琴艺术的发展历经数千年,古琴谱的发展也同样千年时光,经历了先秦——汉代——唐代,到今天还在一直使用并静静地改变着,也如汉字一样,是历经千年的演变才逐渐成熟,成为琴人记录和习琴的音乐语言符号。从遥远的春秋战国到今天的华夏大地,琴谱数量可谓浩如烟海,今天我们今尚存有三千三百六十多个古琴传谱1。古琴谱是一种特殊的奏法谱,相传战国时齐人雍门周创制了古琴指法,后经唐代赵耶利修订成为记录琴曲的文字谱,到了唐中叶琴家曹柔又发明了更为简便的记谱法“减字谱”。此后又经过了五个多世纪的精简改进,到了南宋这种曲谱逐渐定型,现存的三千二百多个不同传谱都是用这种减字谱记录下来的。但是减字谱对于没有习琴经历的人来说却似天书一般难以读懂。《红楼梦》第八十四回受私贿老宫翻案读,寄闲情淑女解琴书中有叙,宝玉一面笑说:“他们人多说话,我插不下嘴去,所以没有和你说话。”一面瞧着黛玉看的那本书,书上的字一个也不认得,有的像“芍”字,有的像“茫”字,也有一个“大”字旁边“九”字加上一勾,中间又添个“五”字,也有上头“五”字“六”字又添一个“木”字,底下又是一个“五”字,看着又奇怪,又纳闷,便说:“妹妹近日越发进了,看起天书来了。”这段文字就是对古琴“减字谱”的描述。减字谱中的每一个单独的“字”都有汉字的痕迹,让人似懂非懂,难以捉摸,其与不可分割的联系是显而易见的。

传统意义上古琴谱的概念一般包括已经废弃作古的“文字谱”和后来产生并一直沿用至今的“减字谱”。关于“减字谱”的产生和发展,无论是琴学古籍还是历史文献中都有较为明确且统一的记载和说法。但是这些说法还多是基于传说。正如汉字的产生一样,虽然传说中有详细具体的描述,但实际上是不可能有精确的时间点和单一的创制者的。因为无论是汉字还是减字谱都不可能是以一人之力,因其一时间突发奇想而得出的,一定是在历代人们的不断努力的基础上,在某个时间段,出现了一位集大成者,综合百家之言,然后整理出的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尽管如此,史料记载的传说中的产生时间和发明者,对于大概掌握古琴谱的发展脉络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的。2

“昔者伏羲氏既画八卦,又制雅琴”的神话传说虽不能作为证明琴产生时间的证据,那么甲骨文中“楽”(丝系于木上)字的出现,则足以证明琴至少在商代就已经产生。琴产生的初期,多是师徒之间口传心授,而且并没有在上古时期的文物中发现琴谱的痕迹。汉代,由于古琴文化发展的需要,开始出现了弹琴技法名称的记载。西汉时期琴学家刘安《淮南子•修务训》中就有“搏琴抚弦,参弹复徽,攫援摽拂,手若蔑蒙,不失一弦。”的记载,东汉著名琴家蔡邕《琴赋》中也有“左手抑扬,右手徘徊。指掌反覆,抑案藏摧。”的记载。后来为了方便曲子的记忆和传承,古琴谱逐渐由汉代笼统的记载方式发展成为记载更为详细的文字谱。目前可见的最早的文字谱是现藏于日本的唐代抄本《碣石调•幽兰》。《碣石调•幽兰》是南北朝陈明祯三年(589)时期丘明传曲记载下来的,所以古琴文字谱应该在此之前就已经形成并得到流传和应用了。

明人袁均哲编辑整理的《太音大全集•字谱》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制谱始于雍门周、张敷,因而别谱不行于后代。赵耶利出谱两帖,名参古今,寻者易知;先贤制作,意取周備,然其文极繁,动越两行,未成一句;后曹柔作减字法,尤为易晓也。”通过这段文字可以了解到,唐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文明更是发展到了巅峰,为了适应古琴音乐发展的需要,减字谱就应需而生,并成为沿用至今的古琴记谱方式。根据记载,减字谱是一个名为曹柔的人所创制,但是正如前文所说,减字谱不可能是曹柔一人之功,有可能是曹柔根据前人的积累,整合总结,再稍加创新而得到的。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减字谱是南宋姜夔的《古怨》。

从汉代有指法记载开始,到文字谱发展成熟,中间至少经历了五百年的历程,从文字谱成熟再到南宋时减字谱定型完善,中间又经历了五百多年。所以,减字谱是历经千年的演变发展,流传至今的宝贵的文字财富。它的发展历程是与汉字的发展演变相伴相随的,其中所蕴含的汉字文化特征也因此而愈加明显。

减字的演变在寻求简便的同时,还注重谱字构型规整、外形美观的需要,在选择减字形式的同时还要避免与其他指法减字混淆。有些谱符在谱字中的书写形式灵活多变,其目的都是为了追求谱字轮廓的整齐划一,方便谱字的书写和识读。减字的演变过程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一个连续地、无止境地追求极致的过程。所以,虽然我们根据减字使用时间的长短判断了该减字是否被确立或被放弃,但是却不能保证在未来更长久的时间中由于汉字结构、审美原则、书写习惯等等因素的变化,原先的确立和放弃的情况不会改变。

总之,减字的演变主要取决于汉字的演变,无论是谱符的选取和创造,还是谱字的构建都受到了汉字结构和书写习惯的影响,蕴含了丰富的汉字文化,是我们最熟悉却又陌生的“天书”。

注释:

1.董文静.《建国以来古琴琴谱研究述要》.大众文艺,2010(5).

2.[加]黄树志.《从文字学看古琴减字谱之创制原理与文化涵义》.收入《琴学荟萃——第一节古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齐鲁书社,2010.

李璇,辽宁省凤城市人,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丹麦奥尔堡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曾担任北京外国语大学IES国际交流培训项目国际学生汉语辅导员;北京钧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钧天琴院古琴文化与演奏讲师、均天云和乐团青年古琴演奏家、出访翻译等,现任北京均天坊古琴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钧天琴院执行院长。

猜你喜欢

琴谱天书古琴
古琴“黄钟调意”探微——以《神奇秘谱》《梧冈琴谱》为例
国家非遗 古琴艺术
天书
《蔗湖琴谱》考①
浅谈中国传统古琴文化的传承和推广
The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s and Art from a Globalized Perspective:Interview with Curtis L.Carter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不一样的钢琴谱
寻访千年古琴
头牌崔天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