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车新势力背后的资本游戏
2017-03-08黄耀鹏
□本刊记者 黄耀鹏
都说越有钱的人,就越有钱,是因为普通人赚工资投资,而他们在玩资本运作。玩资本和投资有什么本质区别?资本到底怎么玩?这两年蜂拥而至的那些造车新势力,就把这资本游戏玩到了汽车行业。
刚过去的2016年,有机构总结了最赚钱的资本运作模式。说资本运作,必须顶在“风口”上,下面这个案例阐述了一年赚十倍是怎样达成的。
投资一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甲公司股权。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乙上市公司将对甲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此时如果有两个前提:一是新能源汽车公司甲的订单多,业绩承诺高,资本溢价高;二是乙上市公司是一家小市值企业,并购的股份支付的比例低,每股收益摊薄稀释少。
那么一旦并购达成,上市公司的股价在一年内增值十倍绝非痴人说梦。
如果能够理解这个逻辑,那么在过去的一年间为何冒出这么多互联网造车的企业自然不难理解了。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里,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仍是上风口。只要风口在,无论是上市前的天使投资、风险投资、PE投资面前都会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毕竟大把A股上市公司会抢这些资产。
即便是A股排位靠前的大企业格力电器,董明珠也一心想并购珠海银隆,虽然她的计划失败了,她就选择以个人的名义来行事,照样轻易得到了王健林等人的资本支持。当然,我们不能说董小姐是想依靠资本运作赚快钱,她应该很想把新能源汽车做好。但新能源汽车是整个资本市场的抢手货的事实也暴露无遗。
2016年是A股新股上市最多的年份之一,在这一年,我们的主板市场超过了3000家企业。即便如此,排队上市仍然比较麻烦,也是难以确定的事。那么,上市公司收购定然还会是最有效的资产证券化方式。尤其是互联网企业,他们做的项目会随着资本偏好走。这就是为什么纵观全球,只有我国新兴造车势力风起云涌的原因。
近几天,乐视汽车一面是莫干山项目开工,一面是上市公司乐视网公告要引入百亿元的战略资金。如果看乐视网在2015年这一轮股价爆发的原因,对它接下来要做什么也就不难猜测了。2015年乐视网股价从不到13元(前复权)涨到89元,其主推力就是乐视影业注入乐视网。当时乐视影业的估值在百亿元左右,但这一交易却带动了乐视网的市值增长了千亿,达成了十倍放大的效应。
回过头看,2015年确实是电影行业风口最盛的一年。如此推敲,乐视造车自然一定不是上市公司资产,因为该资产最终是要注入乐视网的,再次达成放大效应。乐视聪明在,既然新能源汽车如此受资本市场欢迎,那么凭什么就只做一个项目呢?多做几个项目就可以多去弄几笔钱进来何乐而不为?反正资本喜欢,上市公司喜欢。
纵观全球,新兴造车势力只有在中国遍地开花,本质是只有咱们这个市场可以进行这样的套利行为。类似的资本运作在美国的上世纪80年代也火过一回。伴随由于美国股市的自我调节效应和投资者理性回归,这波潮流很快就没办法再玩下去了。在那之后我们看到,特斯拉运营了这么多年,尽管是全球科技风口,但在2013年以前的十年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马斯克个人甚至濒临破产。
美国虽然也有风口,但美国的风险基金和股市总体上还是为扎扎实实做实业的人服务的。而我国的资本市场一直以来都是套利者的天堂,这必然打击了勤勤恳恳务实者的“劳动积极性”。
但也需要看到好的一面,毕竟美国的资本市场在一百年前照样漏洞百出,本届监管层显然对资本运作加强了监管,金融资本的大环境正悄然发生着改变。
金融的本质是风险定价,完全市场化的定价。我国资本市场由于诞生的时间不长,再加上了种种不完善、不合理的规则,以及人为干预,所以导致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失灵乃至错位。这个错位就是套利的空间,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玩资本”。
不得不提上世纪30年代,罗斯福总统任命老约瑟夫·肯尼迪监管华尔街,组建了美国证监会。从此之后美国股市进入了真正的长牛黄金时代,孕育出了股神巴菲特和乔治·索罗斯这样的金融大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