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6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

2017-03-08张嫣

经营者·汽车商业评论 2016年12期
关键词:汽车产业汽车企业

张嫣

经过了3个月的紧张筹备,2个月案例的耐心收集,1个月的部分参评企业考察和初审,铃轩奖进入最高潮的阶段——11月28日的终审及次日的颁奖。

终审在上海进行。这是一个不怎么愉快的评审过程,几番面红耳赤的争吵之后,时钟指向了晚上11点。

但当最终结果出炉时,所有评委是满意的,因为大家都指向了一个公正与公平的答案,他们选出的是案例中最优秀的案例。

第一届铃轩奖共评出了发动机类、底盘类、车身类、电子电器类、新能源类、跨国零部件类六大类、17个奖项——本着高水准、严要求,通用类零部件奖项最终空缺。

“不容易。”这是在评审结束的时候,铃轩奖评委会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由衷地表达。“这个会虽然‘吵了好几次架,但是我为大家的认真感动。”随后,是评委们的掌声与笑声。

与《汽车商业评论》举办的整车类年度贡献奖项——轩辕奖的宗旨一样,旨在打造相关产业的“奥斯卡”奖,铃轩奖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年度贡献奖也采取了颁奖前一天晚上进行终审的设置。

在铃轩奖评委会总监杨锋磊主持下,评委会主席、《汽车商业评论》总编辑贾可,评委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一汽集团原常务副总经理陆林奎,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原副总裁王松林,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陈全世,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特雷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茅晓鸣,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零部件部副部长马立港,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零部件私享会创始人魏威,以及铃轩奖顾问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参与了铃轩奖终审。

铃轩奖12位评委中有10位评委出席,这是让外界意外的——要知道,仅是凑齐这些业内顶尖人士,都是一件不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要知道,这些评委们并非仅在这一天才忙于铃轩奖的工作。11月1日,超过半数的评委已经出席参与了一次初审;在奖项评选期间,每位评委已经研读了全部近百案例,并走访了多家企业。

如轩辕奖一样,评审过程也飘散着一股火药味。对于一些案例,评委们意见较为一致;但对于某些个别案例,则开展了很长时间的讨论——终审数个小时的激烈争论中甚至少有离席。

这是2016首届铃轩奖终审过程的真实记录。

“奖励对中国本土有贡献的零部件企业,真正对汽车产业起到推动作用。”在11月29日的“突围之路——2016首届铃轩奖颁奖典礼暨中国汽车零部件创新论坛”上,铃轩奖评委会主席贾可博士再次讲述了铃轩奖的设立初衷。

他说:“即使评审过程中出现争执和分歧,但最终结果达到了这个初衷。我们要建立一个不折不扣的、有说服力的、信得过的评价体系。”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积贫积弱,一直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短板,尤其在高端技术领域与世界领先水平有不小的差距,而加快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不仅关系着“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推进,也关系到中国汽车强国梦能否实现。

“铃轩奖为做强中国汽车产业起到了推动作用,非常不容易。”在颁奖典礼的致辞中,铃轩奖顾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师建华表示,中国汽车零部件发展离不开消费者、政府以及各界的支持,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才能做强,进而中国汽车工业才能做强。

铃轩奖顾问、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认为,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方面要向国外先进零部件学习,要与它们合作,不少企业通过投资兼并国外零部件企业来提升自身水平;一方面也要发奋图强,努力向前发展自己的零部件。

铃轩奖顾问、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刘曙光也对铃轩奖给予高度认可,他表示,铃轩奖促进了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产业链之间的交流合作打造了良好的相互交流平台,为参会企业提供开拓市场商机的优良服务。

铃轩奖是“振兴中国零部件产业的一次呐喊会”,铃轩奖评委、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委员陈光祖认为,它要重新定义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改变过去以汽车为主导的单轨制,向汽车、零部件双轨制发展。

随后的演讲环节也是字字珠玑,精彩纷呈。

铃轩奖评委、一汽集团原常务副总经理陆林奎发表“驱动进步——寄语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的主题演讲,处在十字路口的自主汽车零部件企业出路在哪里?他的观点是,一要加速推进管理技术进步,二要加强专业技术进步。

铃轩奖评委、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发表了主题为“中国企业赶超之路”的演讲。

他表示,零部件企业的能力决定未来中国汽车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本土零部件供应商比本土整车厂更容易聚焦,比外国竞争对手更灵活、快速,品牌依存度低。挑战来自于整车厂必然转嫁的压力,不受合资股比限制的政策保护、相比本土整车厂规模更小,稳定供货能力的局限日益明显,没有强大的本土整车厂可做依托。

在智能网联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领域,铃轩奖评委、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殷承良认为,在环境感知层、数据采集层、智能决策层、控制执行层都有可待挖掘的细分市场,比如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超声波雷达、红外热成像仪、GNSS/INS等传感器,亟待降低成本或提高精度,这些都是中国零部件企业的机遇。

围绕“汽车零部件技术突围之路”,江淮汽车原董事长左延安,威马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沈晖,特雷克斯(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茅晓鸣,零部件私享会创始人魏威,Auto Foresight董事总经理张豫,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开发中国区总裁江永玮展开圆桌讨论。

左延安从现阶段中国零部件企业的苦衷出发,认为除了应该做到研发、管理、市场等等以外,主机配套中新产品、新企业遇到很多困难,要想进入主机企业的话,在中国必须里子和面子都要做到位,里子是搞產品开发、搞配套,清楚产品优势,让他们可以接受,面子是要和高层沟通好,达成共识。

作为本届铃轩奖的赞助合作伙伴,在整车和零部件企业都有过工作经历的沈晖认为,现在的新造车企业不仅需要传统的零部件配套,还需要大数据、云端的虚拟软件、流量等支持。

张豫认为,中国的零部件企业、甚至整车企业都面临很大问题,并不能够从长远角度真正构建自己生态圈系统,同时准备好很健全的人才。未来需要做好资金储备、技术储备、战略储备以及人才储备。

茅晓鸣提出,中国零部件行业要建立指标体系,并且有目标和流程去是吸纳,这样企业才能在拼产品、拼成本、拼质量的情况下快速进步。

本土获奖企业代表、上海大郡动力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徐性怡给自己的企业定位为汽车服务型制造企业,针对客户需求让车用得更方便、更安全,在互联网新的生态环境中跟上时代变化,这样才能实现突围。

作为外资企业在中国大力进行本土研发的代表,佛吉亚排气控制技术开发中国区总裁江永玮认为,创新是支撑未来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比如在电动车上排放控制减少,换一个思路,排放控制除了排放本身之外还有一个消音,还有声学控制。这对佛吉亚来说也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变化。

零部件私享会创始人魏威分析认为,在全球化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资本已经变成二维的问题,它会左右未来趋势,但趋势又会吸引资本。我们发现生态系统重新构造的时候,零部件会受到重视,由此,零部件带来的资本会推动技术的颠覆性改变。

2016首届铃轩奖评奖过程已经顺利结束,但工作还在继续。在接下来的一年中,铃轩奖评审团将进一步调研获奖企业,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致力于流程更完善、覆盖面更广,真正有效地为从业者与进入者描绘出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未来。

猜你喜欢

汽车产业汽车企业
2018上海企业100强
汽车的“出卖”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17)》正式发布 深入探讨中国汽车产业数字化转型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分析
关于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几点思考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汽车们的喜怒哀乐
我国汽车产业竞争力现状及产业政策的调整
3D 打印汽车等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