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政府责任分析

2017-03-08董健

经营者 2017年1期
关键词:良性发展政府责任

董健

摘 要 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绿色出行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公共自行车项目便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然而,当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这一项目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在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过程中,应当明确公共自行车的性质,政府要积极承担起自身的推广和引导责任,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这样才能促使公共自行车项目朝着良性方向发展。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项目 政府责任 良性发展

当前,我国城市人口急剧增加,机动车的数量也在飞速增长,这也造成了城市交通的拥堵和大气环境的污染,也危及人类的生命健康。为了改变城市交通拥挤、环境日益恶劣的现象,低碳环保的自行车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公共自行车项目顺应了当前环保的大潮流。公共自行车属于公共交通的一部分,具有准公共物品的性质——非排他性。这一项目能否在今后发展起来,依赖于政府能否发挥自身的作用。

一、公共自行车的性质

20世纪50年代,公共物品被定义为“每个人对这种产品的消费不会导致其他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这个定义也是现代经济学中研究公共物品的起点。一般来说,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与公共物品相对的是私人物品。介于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之间的是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只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中的一种性质,公共自行车就是一种准公共物品。公共自行车的出现是为了解决公共交通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不仅仅有这一种。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开展必然会使个人购买自行车的意愿降低,并且处于租借期的自行车排除了他人使用的可能性,不具有非排他性,因此并不完全属于公共物品。另外,公共自行车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严格意义上属于具有非竞争性的准公共物品。

二、政府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原因

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环境相适应,其自身小巧、环保的特点也是其备受青睐的原因。

(一)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

公共自行车项目的出现是为了解决现实中城市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严重的问题。据统计,在2015年12月,我国的民用机动车保有量在2.5亿辆左右,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伴随着机动车数量的快速膨胀,城市交通系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广使短途开车的需求降低,有利于减少交通拥堵。另外,当前大气污染严重,汽车尾气是重要的污染源,自行车的低碳环保有利于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

(二)公共自行车自身的优势

公共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拥有自身独特的优势。首先,自行车出行既低碳环保、又节省能耗,起到环境保护的作用。其次,自行车在短途出行中占有较大优势,停放方便,能够通过私家车无法通过的巷道,不会受到交通拥堵的影响。最后,公共自行车作为一种辅助出行工具,有利于建立综合公交运输体系。在现实出行中,自行车能够实现和公交车的优势互补,减少人们对私家车的依赖性,有利于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府在公共自行车项目中应当承担的责任

公共自行车项目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该项目的推广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生态环境的建设等,需要政府在推广过程中承担自身的责任。

(一)完善相关体制机制

在公共自行车项目推广过程中,政府担负着引导、宣传、监督的责任。在项目的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当不断完善相关的体制机制,如增加项目的政府投入和财政补贴,将项目的公益性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另外,政府应当不断规范相关的管理,实行企业管理,并完善听证制度,对相关价格、站点的设置进行监督,实现最终人民利益与企业利益的共赢。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市民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及时收集公共交通的数据,为项目的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

公共自行车项目尚属于项目推广阶段,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规。政府部门应当在自身职权的范围内行使立法权,让项目的运营做到有法可依。首先,应当明确执法主体,以此来避免管理责任出现混乱的情况;另外,应当明确对违法对象的处理问题,可以通过广播、电视、新闻、报纸等媒介,让市民了解公共自行车的使用规则。最后,应当建立相关的维护标准,并严格监督企业的日程运营。

(三)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应当发挥自身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作用,不断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扩大投资渠道,完善项目站点的设置,实现公共自行车与其他城市交通的互补。其次,要合理划分公共自行车的用地,保证公共自行车处于居民使用方便的地方,并且不被其他用地挤占。最后,要严格执法,对违法占用公共自行车用地的行为进行处罚教育,保障项目的用地。

(四)保证财政投入

公共物品的建设需要财政资金的投入,公共自行车项目也不例外。在推广公共自行车项目的过程中,应当积极探索合适的管理模式,明确公共自行车项目的管理方式,不断规范行业的发展。在项目的前期建设阶段,应当注重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运营补贴力度。在预算管理方面,应当将公共自行车纳入公共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之中,并不断探索合适的采购制度,推动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五)抓好人员队伍建设

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广过程中应当建立合理的人才机制,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机制,保证项目实施过程有足够的人才。另外,應当健全工作人员的权益保障机制,确保人员的稳定性。建立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积极引进、吸收高素质人才。加强员工的日常培训,不断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职工考核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确保从业人员拥有与职业相匹配的素质。只有不断完善人才制度,提升人员的素质,才能保证项目的发展。

四、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经济条件以及环境保护政策下,相比于其他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拥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其自身体积较小,能够在交通拥堵的情况下弥补私家车的不足,并且低碳环保也符合当前环境保护的趋势。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广过程中,政府应当主动承担责任,发挥政府在公共项目中的引导、支撑作用,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体制机制,确定行业标准,提升人员素质。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推广,不仅能够方便群众的出行,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情况,而且能够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作者单位为青岛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 王法硕.制度设计、治理能力与自我更新:地方政府创新扩散效果研究——以城市公共自行车项目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16(06):109-114.

[2] 汪瑛.我国城市公共交通民营化过程中的政府责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3] 陈姝.公共自行车项目的政府角色担当[J].浙江经济,2012(05):51.

猜你喜欢

良性发展政府责任
构建小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思考
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政府责任研究
发展环保产业中的政府责任分析
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中政府角色转型研究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现状的几点思考
论“专车”模式及其良性发展
衡水湖湿地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