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探究
2017-03-07赖雪燕
赖雪燕
摘 要:2012年9月,国家教育部公布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留守儿童作为特殊的群体,需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为他们的成长提出更积极的对策。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教育;对策一、我国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人格发展不健全
缺少父母的关爱和引导,人生观、价值观偏离,女生表现为性格孤僻自卑;男生则表现为易偏执冲动走极端。
2.学习成绩不理想
留守儿童在校外不受父母约束,成绩普遍不理想,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3.存在人身安全隐患
隔代亲人年迈,无能力顾及,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屡受侵害;同时,留守儿童年幼,缺乏安全预见能力,自己的不当作为也常致使安全事故的发生。部分贫困的留守儿童要兼顾学习和家庭,甚至无法正常上学。
二、形成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原因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
《颜氏家训》提出“固需早教”,“教妇初来,教子婴孩”,“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笔举动,无心于学,潜移默化,自然似之”,这都说明了家庭环境熏陶的重要性。弗洛伊德认为,在儿童发展的一定阶段,若他们获得的快感太少而觉得不幸和挫折時,发展就可能被抑制而产生停滞,并导致不良人格出现。
留守儿童的家长把孩子寄养给老人和亲戚朋友,孩子的身体被养大了,但心理需求却无法寄养。老人想用物质弥补孩子的精神损失,只要孩子不犯大错就可以了;亲戚朋友不敢严格管教代照顾的孩子,恐怕落下骂名,两头不讨好。如此一来,留守儿童在思想上缺乏必要的引导,放任自流,容易误入歧途。
2.学校教育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学校的教育管理制度不够完善,班额人数偏大,应试教育下重成绩轻教育。教育部门每个学期要求学校统计留守儿童名单,但很少跟踪每个学生的家庭状况。部分留守儿童的性格孤僻,不希望别人知道自己是留守的;学校有时找不到其父母,无法达到一致的教育理念。对于这类留守儿童,学校光靠说教的教育方式是远远不够的。
3.社会因素
(1)网吧、酒吧等成人娱乐场所管理松懈,留守儿童在虚拟世界里寻求现实生活中无法满足的关注和存在感。在这些场所里,留守儿童容易被不良“友情”拉拢,最终误入歧途。
(2)读书无用论的影响。大学生的教育成本增加及难以找到与期望值相符的工作,致使读书无用论在贫困农村流行。轻视读书的用途或对读书的前途无信心,使他们过早地放弃学业。
4.引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内因
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复杂的,它与自然素质和学生的心理状态有关,也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制约。问题行为可能是由这些内因中的某一种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数种因素的组合引起的。
三、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1.完善家庭教育
父母生育子女达到了延续生命的目的。但父母的责任还没有完,因为生命虽然继续了,却是停止不得,所以还需要教这些新生命去发展。
2.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
让留守儿童在集体中成长,完善寄宿制学校的各项设施,以补偿家庭教育的缺失。
3.缩小城乡教育的差距,改革户籍制度
城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有资源的城市学校报不上名,资源落后的农村学校生源不足。国家要把关注点放在农村,缩小城乡经济收入的距离,均衡教育资源,使打工人群回流,降低高校的教育费用,让普通农村甚至贫困地区的学生都上得起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
4.提高留守儿童的自我调控能力
格罗期的研究发现,情结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影响。首先,学校应为学生创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同学友爱、师生关系密切都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温暖,形成良好的性格。其次,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趣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最后,全社会要积极配合,正确对待留守儿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四、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任重道远
留守儿童是中国经济改革过程中必然存在的情况。范先佐先生认为,“农民工子女的问题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今后一个时期内都会存在的问题”。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社会转型期我国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涉及社会、经济等领域,需要组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等领域的力量进行跨学科的合作研究。我们可以在有条件的高校设立专门机构,进行长期深入的研究和实验,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法,这既是为国家宏观教育决策提供参考,又为地方政府制定具体政策提供可操作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范先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7).
[2]李庆丰.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子女”发展影响[J].上海教育科研,2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