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教育中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

2017-03-07柳华盛

职教论坛 2017年3期
关键词:老年教育对策建议教学应用

摘 要:“自带设备”(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允许学生将智能设备带入校园学习中,是几年来在教育领域中开展的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应用模式。我国在推进BYOD应用过程中,在基础教育阶段碰到了诸多困难,反而在老年教育阶段,BYOD教学应用不仅迎合了老年群体的内在需求更解决了当前老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更重要的是为老年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特征,推动老年教育领域中“教与学”模式的改革。BYOD教学应用支持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虚拟学习环境和课堂环境、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融合,降低了学习者的认知负荷,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为加快我们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模式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老年教育;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对策建议

作者简介:柳华盛(1979-),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宁波终身教育中心讲师,研究方向为继续教育、教育技术。

基金项目:宁波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积极老龄化视角下社区老年教育模式与推进策略研究——以宁波市为例”(编号:G16JY23),主持人:王艳平;浙江省教育规划课题“老年教育中新技术的应用和探索——“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分析及对策建议”(编号:GH2017383),主持人:柳华盛。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7)03-0072-05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即自带设备,一般指的是用户将自己的移动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用于工作和学习情境中[1]。最早进行BYOD应用的是在一些技术企业中,近年来随着个人智能终端的普及,BYOD也逐渐在教育领域中应用推广,通过个人自带设备可以更加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并推进“教与学”模式的改革。

一、BYOD在我国基础教育中的应用及障碍

从2010年开始,美国的部分中小学就鼓励师生将个人信息终端设备用于教与学的过程中,从而可以更加个性化地利用教学资源,进行教学互动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近年来,世界各地的高校如伦敦大学、密苏里科技大学、伊利若斯州理工学院等也进行了BYOD的教学应用活动,充分利用师生自带设备开展教学[2]。当前我国教育信息技术推进比较成熟的区域,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部分中小学也引入BYOD进行教学活动,但是总的来说数量较少,教学成果不明显[3],在实施过程中碰到了诸多障碍:

(一)引入BYOD教学应用和我国当前中小教育教学制度不适应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仍逃不开应试教育的桎梏,一切教学活动还是围绕着提高升学率这个中心展开。在大多数学校教育环境下认,中小学教育届仍为个人信息终端设备是干扰教学效果的消极因素,因为有大量的经验和事实表明:放任智能手机和网络进课堂会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传统课堂教学难以为继,学习成绩急剧下降等情况[4]。当前绝大部分学校管理者、教师乃至家长对引入BYOD教学是存有疑虑甚至是坚决反对的。

(二)BYOD教学应用所带来的教学理念和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冲突

在教育领域特别是基础教育中,很多人认为网络学习只是学校教育的一个补充,多了一个学习的工具而已,对于基于网络学习的BYOD应用对“教与学”带来的根本性革命缺少认识,对于网络时代学习的理论和研究不足,这都严重阻碍者BYOD教学应用的推广。

(三)对于开展BYOD教学应用,基础教育中有决定权的几个方面:学校、教师、家长都没有准备好

在基础教育中,目前已经有一套相当完善、成熟的办学体制和教学模式。老师习惯在课堂中授课,即便他们使用了先进的教育技术,但是还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方法;家长们习惯根据学校的考试成绩、升学率来判断一个学校的办学好坏。如果学校引入BYOD教学应用,那么学校如何保证正常教学管理,如何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去说服家长接受一个新的教学模式,这些都是我们尚待解决的问题。更何况,目前的应试教育体制并没有给我们留有试错空间,所以针对BYOD教学,大部分中小学都是保持着谨慎观望的态度。

二、老年教育中引入BYOD教学的优势及内在需求

(一)老年教育中进行BYOD教学应用的优势

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阶段,它的教學对象一般指的是60及以上的老年人。在我国,老年教育是以丰富老年人生活方式为主要取向的一种教育形式,它更多地是以闲暇教育、康复教育、补偿教育等形式展现。所以它相对于基础教育引入BYOD教学有如下优势:

1.教学目的的纯粹性。老年教育的教学目的相对于其他教育阶段说它来得更加的纯粹,它以老年人自身的需求出发的,追求自身完善为目标。在老年教育中没有一套严格升学体制在限制整个教学过程,可以更从容地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制定教学目标,更加灵活机动地开展教学活动。

2.教学对象的自主性。老年教育的教学对象是成人,他们有着完全行为能力,可以由自己来决定接受何种形式的教学,所以在开展BYOD教学应用时,只要学校有动力推进,在课程设置时就指明学习的前置条件,完全由学习者自主决定是否参加该课程的学习。

3.老年教育容错性较强,对于教学实验有较强的包容性。在老年教育中,整体教学环境较为宽松,对于学制、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师和学校有着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只要是符合教学规律的、对于老年教育教学有好处的,我们都可以进行探索和尝试。而且老年群体对于这个社会有着更为丰富的经验和洞察力,他们更能容纳对于课程和内容做出的教学改革,更能包容思辨的、争议的学习内容。

(二)老年教育引入BYOD教学应用的内在需求

1.老年群体积极投身移动互联社会的强烈需求。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老年群体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不管是出于融入社会的需求还是和自身交流的需要,对于移动互联应用都有着强烈的兴趣。有研究表明,老年群体对于把智能终端应用到学习中,并且能在学习生活中熟练使用移动应用的呼声也越来越为强烈[5]。

2.老年群体对于学习个性化的需求。老年教育中的教学对象“老年群体”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在学习内容上、学习目的上和其他教育阶段有着鲜明的区别。老年群体对学习有着更深刻的思考、更为独立的想法,所以对学习的要求更为个性化。开展BYOD教学应用,拓宽了教学活动的施教时间、空间和学习者的学习形式、方法,有利于创建提倡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老年教育学习环境。

3.老年群体对减少认知负荷,提高学习效率的强烈需求。对于处于传统信息基础设施中的老年群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熟悉计算机中的软件与系统配置,才能真正进入上课的解决问题环节。由于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普遍不高,对于信息系统环境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强,经常出现“当场听懂学会,回到家里系统环境一变,马上不知所措”的状况,这些都会导致老年群体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下降。如果引入BYOD教学,那么学习者就可以使用自己熟悉与偏爱的技术手段,即使更换教室或者回到家里都可以快速地进入熟悉的问题解决情境中,提高他们利用技术获取成功的机会,提升老年群体的学习体验。

4.解决当前老年教育投入不足,学校信息化设备缺乏的需求。据国家老龄办发布的数据,截至2015年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9亿,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是鉴于我国国情,目前对于老年教育的投入还不是非常充足,老年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程度不高,教育发展不均衡等现象也普遍存在。自带设备降低了政府对于教育信息化的投入开销,同时也可以避免设备更新换代,使用频率不高等带来的资源浪费。政府可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校园移动网络环境、教学资源、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上,积极推广信息技术在老年教育的应用,为扩展老年教育新途径提供更切实有力的支撑。

三、BYOD教学应用特征及其引发的“教与学”变革

在老年教育中采用BYOD教学应用,不仅迎合了老年群体的内在需求、解决了当前老年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困难,更重要的是这种教育技术和学习内容深度融合的教学模式将为老年教育领域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和特征,并使得老年教育领域中“教与学”的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一)老年教育中BYOD教学应用的特征

1.将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相融合,使得课堂教育更加开放和贴近生活。目前,我国在“丰富老年人生活为取向”的老年教育理论指导下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能满足老年人不同需求和兴趣的老年教育课程。BYOD使得课堂中教师和学生能使用自己的信息设备到课堂教学中,自然将生活中的问题带入课堂环境,使得课堂浸润在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在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可以利用BYOD应用就现实的问题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同时师生在课堂之外也能很方便地使用自带设备对于课堂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实践,进一步和生活相融合。充分利用基于网络的自带设备作为学习工具,使得课堂、生活场所的边际更为模糊,课堂教育更加贴近生活,学习空间得以延伸。BYOD教学应用满足了老年学习者的“学以致用”的学习诉求,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老年群体和其他群体的交流障碍。

2.将虚拟学习环境和课堂环境相融合,丰富学习形式,增加学习的趣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要“将学习嵌入复杂、真实和相关的环境当中”,“情境”是构成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认为学校学习处于教室环境中,不利于所学知识向课堂之外的现实环境迁移[6]。在传统课堂中师生处于一种比较单调的学习环境中,传授知识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抽象和书面,虽然可以有效改善老年人相应认知能力,但对与能力迁移的效果并不是很好[7]。所以很多老年人由于畏惧应用新信息设备带来的额外认知负荷而放弃学习。老年群体希望课堂能和他们的真实生活、真实问题对接,在课后需要能够将学习到知识很快地在真实的情境中转化应用。通过发展教育技术,使得媒体和信息技术营造的虚拟学习环境越来越接近于真实环境,构建“真实的实践情境”,BYOD教学应用是构建这种真实虚拟学习环境的一种途径。借助BYOD可以对移动设备、资源、网络和课程进行整合,将真实的社会环境置于学习过程的中心位置,在未来的课堂中通过自带设备和VR技术的结合,完全可以现实课堂中展现真实情境或者增强版的真实世界,实现将“现实课堂和虚拟课堂一体化”的理念[8],大大丰富学习形式,增强学习趣味。

3.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相结合,扩大老年教育辐射范围,增强老年教育效果。在老龄化社会中,满足老年群体教育需求是国家和政府为公服务的重要内容,然而在当下的中国由于种种原因,政府对于老年教育的投入不足,各地各级老年教育机构虽然承担了部分老年教育的任务,仍远远不能满足规模庞大且日益增长的老年教育需求。对于学习者,通过自带设备进行线下面授学习不仅可以掌握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学会如何使用手中的信息设备进行学习、交流、协作,这样在课后的线上学习中就不会有额外的信息环境使用负担,从而提升在线上学习的活跃程度,增强与各学习参与要素的互动,从而提升学习效率达到较好学习效果;对于教育部门、机构通过BYOD的教学开展不仅可以解决由于教育投入不足带来的设备、人员等问题,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优化线上线下学习的质量,扩大老年教育的辐射范围。

4.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融合,为创建學习型社会提供实践路径。随着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入人心,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前中国社会老龄人口占比日益加重,促进老年群体的学习是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在老年教育中开展BYOD教学,教师在教授知识的同时也帮助学生利用自带的设备顺利地完成资源的获取、同伴的交流协作,为老年群体开展非正式学习打下基础,可以进一步提升老年群体的信息素养,使得老年群体有意愿、有途径、有能力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相融合,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老年教育中的优势。BYOD教学不仅促进了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有效融合也是创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教学模式的途径之一。

(二)老年教育中“教与学”的变革

近年来网络、计算机在教学过程中的普及、应用,教学媒体在达成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式等方面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最终导致了教学要素的改变——由“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转变为“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四要素[9]。随着BYOD在老年教育中的应用,“自带设备”作为教学媒体要素对其他三要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呈现出上述四大新特征,从而使得老年教育的“教与学”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变革。

当前老年教育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和其他教育形式有多大的差别或者说是更为传统(这与当前老年教育所处的地位和老年群体以前所接受的教学模式有关),采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而学生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老年学员作为“认知主体”的作用没有得到重视。这种传统的“教与学”方式没有考虑到老年群体特殊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在生理上他们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各项机能普遍退化,精力不足,难以承受高认知负荷的知识灌输;在心理上他们有着丰富的社会阅历、成型的人生观,更加注重自我的完善,追求生命的超脱[10],难以认同这种“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在老年教育中引入BYOD应用,学生可以浸润在在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中,不仅能激发老年群体的学习兴趣而且在进行协商会话、协作学习时更有利于情景的创设和知识的获取、保持。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支撑下,BYOD教学应用推动了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方式的自然转化,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向了“主导—主体”教学模式即以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并强调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教学模式[11]。BYOD从最初的一种信息服务模式应用于教育领域,本身所具有的“用户驱动性、信息设备多样性以及情境的整合性”特征[12]为“主导—主体”教学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实现形式。BYOD教学融合了以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优点,并且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并且这种教学模式的变革一改以往“从上至下”的路径,是下而上的、自发产生的,有着深厚的社会因素和广泛的群众基础的教学变革。BYOD对于“教与学”方式的影响如下图1所示:

在BYOD教学应用浸润的学习环境中,“教与学”从传统课堂中简单地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转向了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都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教师的教学任务由原来的“教学”向“教习”转变。教师的角色也随之发生改变—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疑惑的“解答者”,从课堂的“主宰者”变成教学过程的“组织者”,从“权威者”转变为学生的“合作者”,教师的概念变得更为开放和多元[12]。学生也改变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在个人自主适应性学习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从事更为深刻的学习活动。

BYOD教学是教学理念、信息设备与技术深入应用以及资源有效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融合教学中“理论、方法、技术”三个关键因素,对老年教育教学框架产生重大的影响。BYOD应用下老年教育“教与学”框架示意如图2所示:在个人信息设备及移动网络的支持下,教师通过学生分组、问题引导、评价总结、资源开发等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学生通过协作学习、课堂讨论、作业反馈、资源获取等学习活动的开展和完成,师生双方改变了传统课堂中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BYOD应用的使用使得老年教育的“教与学”沉浸在“课堂情境和生活情境的整合”、“虚拟学习环境与传统的课堂环境整合”、“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的整合”、“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整合”实现的“情境环境”中。BYOD教学应用为学习者获取、分析、加工、利用和评价信息提供的丰富资源,对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十分有利;通过采用自带设备,师生们都可以利用个人移动设备连入学校的无线网络,观察、设计和参与实际操作的仿真实验,从而对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十分有利;在教师的允许下,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利用自己的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查找资料或者和同学开展合作(当然教师需要对在教学活动中使用何种移动设备进行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对培育学生的合作精神、高尚情操与健全人格十分有利。

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增加老年群体的学习机会,探索老年群体的新型学习模式是一项迫切而长远的事业,BYOD教学模式显现的新特征以及它在老年教育中引发的变革,均显示出BYOD应用在老年教育中的强大生命力,为加快我们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老年教育模式提供一个可靠的实践路径。

参考文献:

[1][12]李卢一,郑燕林.美国中小学“自带设备”(BYOD)行动及启示[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6):71-76.

[2]赵慧臣,杜振良.混合学习理念下“自带设备”(BYOD)教学应用的问题分析与对策建议[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126-131.

[3]霍伊特·汉普希尔,阮高峰.校园BYOD的契机与挑战——中美两国中小学校自带设备应用现状比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6(2):4-10.

[4]王竹立.手机进课堂的阻力主要在哪?[EB/OL]. http://learning.sohu.com/20160712/n458796820.shtml,2016-09-12.

[5]刘华富,李敏.老年人社区教育培训潜在需求与对策研究——基于北京的实证研究[J].成人教育,2016(8):41-43.

[6]顾世民.虚拟学习环境下大学英语辅助教学模式研究——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集成框架探索[J].外语电化教学,2011(6):59-65.

[7]Tennstedt S L, Unverzagt F W. The ACTIVE Study: Study Overview and Major Findings[J]. Journal of Aging & Health. 2013, 25(8Suppl): 3S-20S.

[8]张志祯.虚拟现实教育应用:追求身心一體的教育——从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与VR教育应用学术周”说起[J].中国远程教育,2016(6):5-15.

[9]王林,蔡圣清.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效果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42-345.

[10]张宇鹏.老年学习者的自我体验与自我超越——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自我理论的探究[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2013(6):28-31.

[11]何克抗,李克东,谢幼如,等.“主导—主体”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2000(2):3-9.

[13]于祥明,王秀清.新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角色和功能的重新定位[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254.

责任编辑 王国光

猜你喜欢

老年教育对策建议教学应用
引导社会参与丰富老年教育形式研究
老年教育供给侧改革与发展研究
浅谈对老年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思考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多媒体教育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阶微分方程的初等解法及应用
葫芦岛市城市人口老年教育问题调查研究及发展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