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四风”并不是要减少职工正常福利
2017-03-07朱春奎
朱春奎
【摘要】各种福利是党内关怀的重要内容,但福利不等于党内关怀的全部。从根本上说,做好关心爱护党员工作,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能够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键词】节日反腐 福利 八项规定 【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
福利,就是幸福和利益的结合体
应该说,逢年过节发放福利,在古代就已有传统,也不是今天才形成的规矩。近年来,随着反腐败的深入,逢年过节发不发福利、怎么发福利成了一件职工关心、领导纠结的事。发福利,可能因摸不准政策红线而自找麻烦;不发福利,可能让辛苦了一年的职工们心里不痛快。人们之所以对“逢年过节发不发福利”拿捏不准,说到底还是对在高压反腐的当下,国企、机关发放福利的边界在哪里,节日期间职工的正常福利能不能发,如何看待和解决职工福利与反腐败之间的关系,目前哪些节日可以给职工发放福利,正常福利的标准是什么等诸多问题的理解和把握上存在困惑。
所谓福利,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幸福和利益的简称。福利不仅包含物质上的享受,也包括精神上的愉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是福利,给予一定的精神认可当然也算福利。福利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问题,背后更多地是涉及组织对职工的关心和关怀,是一种传统文化礼遇。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招,公务员的好日子被重新定义,过去那种享受特权福利、“任性”而为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了反“四风”工作以后,八项规定、六项禁令、反“四风”等很多项和公务员切身利益相关的“禁令”先后出台,这些“禁令”成为很多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不可否认,由于禁令的严格执行,公务员福利有所减少,确实会使大多数人产生心理落差,并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削减。但这些被减的福利,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特权范围,它们本身就有伤社会公平。
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一些地方对反“四风”存在误区,对职工福利“一刀切”,影响了普通职工的合法权益。对此我们必须保持高度清醒,职工福利与反“四风”并行不悖。不应该把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八项规定等措施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相对立。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在关于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多次强调要求严防各类“节日腐败”的同时,要组织好正常的党、团、工会活动,充分保障干部职工按规定享有的正常福利待遇。关于节日反腐与职工正常福利之间的区别,全国总工会近年来作出了数次政策解读。2014年7月,全国总工会下发《关于加强基层工会经费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指出,工会经费支出范围包括由工会组织的职工集体福利等方面。同年12月,全国总工会发出“补充通知”,就职工福利发放的有关规定作出解释,明确了工会逢年过节发放少量慰问品,组织看电影、春秋游等活动,均属于合理范畴。
福利不等于党内关怀的全部
有一种温暖叫“党内关怀”。各种福利是组织温暖特别是党内生活关怀最具体的表达。党内关怀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对其成员以及不同成员之间,为发挥党员的先锋战士作用、提高党的先进性和战斗力、实现党的目标和理想,在政治、工作、心理、情感、生活和社会评价等方面进行的激励、关心和帮助。从当前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和广大党员干部的诉求来看,党内关怀的内容,是一个包括政治、工作、情感、心理、生活、评价和荣誉等方面在内的一个多层次总体性的构成系统。其中,生活关怀,是指党组织对党员以及党员之间在生活上的激励、关心和帮助。这主要体现在关心党员和干部的基本生活,满足其必要的物质利益,尤其是对于普通党员、困难党员、退休党员的日常生活加以关心和帮助。关心爱护党员,历来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2007 年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关心和爱护基层干部、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2008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指出,要关心爱护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亲和力。2009年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要求, “从思想、工作、生活上关心党员,做好党员服务工作,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健全党内表彰制度,加强对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的关怀帮扶”。
各种福利是党内关怀的重要内容,但福利不等于党内关怀的全部。从根本上说,做好关心爱护党员工作,健全党内关怀机制的最终目的,就是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中,使我们党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向人民负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反腐的最终目的之一,是为了增进公众福利。
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发放福利与党内关怀的关系,至少需要把握好以下两点:一是落实职工正常福利与反腐不矛盾,广大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正常的福利待遇非但不该减少,还应逐步提高;二是特权式福利必须得到遏制。这是因为,福利本身无所谓好坏或特权之分,福利仅仅是一种制度安排,但福利穿上特权或是垄断的“马甲”,就会成为损害社会公平的“坏东西”。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群众最痛恨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最痛恨各种特权现象,这些现象对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具杀伤力。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我们必须下最大力气解决好消极腐败问题,确保党始终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
辩证地看待“逢年过节发不发福利”这一问题,可以发现节日福利的发放所引发的社会争议主要表现在,体制内外的“福利差”所引发公众对收入分配的抱怨,以及一些单位取消或减少节日福利所导致的“不适应症”。节日福利的争议背后,隐藏着长期以来社会分配关系被扭曲,以及各单位福利发放差距过大且不够透明的问题。节日福利争议的背后是公众对更好的社会福利体系的期盼,这种公众期盼的社会福利体系应既能激励先进,又能惠及绝大多数群众。有一种豪情叫“撸起袖子加油干”,我们期待着各级党政机关能够以激流勇进的强者姿态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进程,用更公平、更公正、更公開的原则,建立覆盖广泛的社会福利体系,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拥有更多的获得感。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
责编/谭峰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