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农民工打白条”与法治社会相悖
2017-03-07
据1月5日《工人日报》报道,“某年某月某日,工程完工结清。”辛苦一年的血汗钱最终变成了一张白纸欠条——来自江苏宿迁的建筑工人徐福顺说,这是他每年年底,最怕见到的一张纸。一边是待结的工资,一边是不拿就没有其他凭据的“白条”。舍弃“白条”就等于放弃工资,拿了“白条”却不意味着一定能拿到工资。“有,总会更安心。”徐福顺说。又是岁末,忙碌一年的打工者总希望带着收获回家团圆。然而,“白条”却在这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成为难言之痛。
点评:春节临近,农民工讨薪的新闻也开始多了起来,很多农民工辛苦一年却只能换来一张白纸欠条,但这张白纸欠条多久能兑现呢?作为中国改革開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一支劳动大军,农民工对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维护农民工的劳动保障权益,确保农民工能及时、足额拿到血汗钱,是政府与社会共同关心的大事。然而在社会公共生活大厦高起的今天,每到年关就频频上演的农民工讨薪戏码,成为了法治和道德都无法回避的“黑洞”,折射出发展中的问题、前进中的阻碍。针对农民工讨薪存在普遍的“白条”现象,也折射了农民工权益难以得到有力保障的现状。
“白条”与现行法律法规相悖,“白条”本身就反证了农民工权益的孱弱,之所以农民工权益受侵害,固然有着种种客观的现实情况。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低、流动性大,让证据难以保存;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将工资与工程款捆绑在一起的做法,增加了款项不到位对劳动者的欠薪风险;再加之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产能过剩的困境,使得农民工的年关返乡愈加风雨飘摇,讨薪之路愈加艰难反复。
正是因为农民工的弱势地位,更需要相关部门引导农民工懂得维权,懂得维护自身正当权益;劳动监察部门也要主动替农民工维权,帮助劳动者维权,比如聘请律师为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等,解决好劳务纠纷,督促用人单位履行职责,尊重与保护好劳动者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