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

2017-03-07戴庆婷

新课程·教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戴庆婷

摘 要: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是当今素质教育背景下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为此,教师可以将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思想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过程中,促使地理教学在其指导思想下得以不断推进发展。通过在教学中围绕“做”而设置相应的实践机会,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得到培养的同时,能够促进其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为他们日后的地理学习以及地理应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做合一;自主学习

根据陶行知先生所总结的教育经验,可以将教育划分为死的教育、不死不活的教育以及活的教育三种,而其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观念是能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并且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性培养的活的教育。在当今社会素质教育不断推行的背景下,不管是教育改革要求,还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都一再强调要培养学生学习有用的地理,培养学生学习终生受用的地理,总而言之,就是要培养学生成为既具创新能力又具实践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初中是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的重要阶段,一方面,学生在初中地理学习中能够成为日后地理学习的基础,另一方面,初中地理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日后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所以说,初中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教学做合一”的实践教学理念,不仅要使学生掌握地理学科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

一、“教学做合一”概论

就目前的教育现状来看,大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综合地将“教学做”三者整体结合运用,而是过于倾向于实践教育或者过于倾向于理论教育。也就是说,传统教育理念还一直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使得教师更加注重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导致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理念始终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

就教与学的关系而言,学既是教的前提,同时也是教的中心。根据陶行知先生所言,学是以事情的需求为导向而设置的,而教却是以学的需求为导向而设置的,所以说教学做是一个整体的事情,三者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体的,缺一不可。同时,教学做合一也特别强调了教学中心是学,所以说学是所有教学活动设置的前提,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对于知识的接纳能力以及接纳习惯等实际情况,从而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符合自己学习规律的良好学习习惯。

就教和做的关系而言,“做”是“教学做合一”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不仅因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更是因为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来源于实践,所以说教师在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格外注意为实践教学所预留的教学分量,从而促使学生学会真正的知识内容。但是需要对“做”给予正确的认识,“做”并不仅仅是将教学时间预留给学生盲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动手活动,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的引导学生有意识的通过亲自动手、亲身体验而对其进行思考,从而实现真正的实践,并且通过该实践来获取有用的知识。

二、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虽然说我国目前在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并且教育改革所倡导的也是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活动,综合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升,初中地理教学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既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标所要求的关键变革环节,也是学生能否通过新课标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成效取决于课堂教学的效率。在目前的初中地理教学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传统教育理念仍然深刻影响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以致教学不够高效、教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等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照搬”的记忆阶段,还并未能够对知识掌握到能够灵活运用的地步,这也是造成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另外,目前的教育行业采取的教育方式仍然是应试教育,而初中学生作为应试教育的主要对象,教师会更加注重对其考试重点的教授,这样也就导致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更多的时间会耗费在做各种习题方面,而能够根据地理知识进行实践的时间少之又少。

三、地理教学中实现“教学做合一”的策略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他们是知识的接受者,如果运用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地对学生进行传授,那么很难培养学生主动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学习的良好习惯,因此,教师要针对这一点,有效地实行教学做合一。在每次教学内容结束的时候,教师应该将下一次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中的重难点,提前编制成问题或者提纲,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对下一教学内容进行学习,从而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思维得到培养。由于初中地理学习知识与我们的生活环境密不可分,学生可以结合生活环境自主就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这样才能够在培养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同时这也符合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比如说在开展《日食和月食》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形成过程以及种类等方面自行收集资料,提前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养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讲解更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学习意识。

2.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当调整

根据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来看,“教”的过程要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反应来判断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而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是为了迎合学生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不同喜好,有助于对他们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从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除此之外,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对于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接受程度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教师的“教”需要以“学”为前提开展,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要求教师掌握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来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比如说记忆地名时需要依靠直观地图的同学、习惯自己总结示意图与知识点进行对比的同学以及习惯安静的独自思考的同学等等,每个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不同使得他们对于学习的需求也不同,倘若教师能够及时发现他们的需求,并给予适当的引导,那么必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3.在“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下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初中生正处于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他们对于问题都有着自己的看法,所以教师应该合理利用初中学生的這一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有效地落实教学做合一理念。通常情况下,初中地理教材当中会设置相应的问题,但是为了能够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并及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需要教师针对性地设置一些问题,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自主学习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可以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来判断和监测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学习成效,进而对此及时作出调整。在地理教学课堂当中运用这种互问互答的方式,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口才,还能够使学生对教学知识内容印象更加深刻。当然,教师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还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实践的机会,这样也能够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总之,教师或者学生都不可能凭借自身单方面的能力来实现素质教育的变革,为了能够有效地汲取陶行知先生所总结的“教学做合一”的知识精华,使其指导作用能够得到最大化发挥,需要教师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充分激发学生对于初中地理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对学生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确保教学质量的有效提高。

参考文献:

[1]单良.论地理教学实质与教学原则[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6,22(1):11-13.

[2]季玉军.中学地理课程教学初探[J].教学研究,2006(4):97-98.

[3]周纪焕.新课改背景下对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理论的再认识[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5,14(1):86-89.

[4]史艳华.对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的四点探索[J].吉林教育,2007(1):88.

编辑 温雪莲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初中地理自主学习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改革研究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做合一”思想在职校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实践研究
刍议初中地理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试谈乡土地理教学法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合作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