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附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总结
2017-03-07周晓密孙晓天郑大为刁燕春赵广丰王丽娜
周晓密,孙晓天,郑大为,刁燕春,付 春,赵广丰,王 微,王丽娜,刘 宇
(1.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参附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衰临床疗效总结
周晓密1,孙晓天1,郑大为2,刁燕春2,付 春2,赵广丰2,王 微2,王丽娜2,刘 宇2
(1.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1;2.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
目的观察参附强心口服液对慢性心衰的疗效。方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0例,用参附强心口服液治疗。对照组200例,用补益强心片治疗。结果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3.2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强心口服液治疗慢性心衰有较好疗效。
参附强心口服液;补益强心片;慢性心衰
参附强心口服液为我院名老中医经验方,结合临床实践化裁而来,经现代工艺研究制成口服液,由我院制剂室生产。已经过长春市科学技术学会鉴定,于2009年获长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本研究为吉林省省级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引导资金专项项目,由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1]。我们于2014年12月~2017年3月利用参附强心口服液对600例(其中对照组200例)慢性心衰患者给予临床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观察600例患者,均参照1994年《慢性心衰诊疗规范》的中西医诊断标准,确诊为慢性心衰,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水结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0例,其中男212例,女188例,年龄37~75岁,病程20天至11年,心功能分级Ⅱ级247例,Ⅲ级153例(Ⅳ级不在观察范畴)。对照组200例,其中男113例,女87例,年龄36~74岁,病程1个月至9年。心功能分级:Ⅱ级124例,Ⅲ级76例。
1.2 方法
治疗组口服参附强心口服液,由人参、制附子、葶苈子、五加皮、麦冬、黄芪、丹参、三七、茯苓、车前子、益母草、大腹皮等组成,用法:每次一支,一日三次,对照组口服补益强心片(苏州华仁太医药有限公司生产),每次四片,一日三次,两组均以两周为一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相关的西药治疗,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病、脑梗塞、心律失常等,应予对症处理。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心病诊断疗效标准与用药规范》制订。显效:心功能恢复正常,或Ⅱ级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有效:心功能恢复Ⅰ级,临床症状改善。无效:治疗后心功能无变化。
1.4 观察指标
①一般体格检查项目(呼吸、血压、脉搏、心率等生命体征)。
②常规理化检查,血、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电解质、心肌酶、心电图、胸片等。③心脑彩超EF值等。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06人,占比26.5%;有效154人,占比38.5%;无效140人,占比35%;总有效260人,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显效32人,占比16%;有效56人,占比28%;无效112人,占比56%;总有效88人,总有效率为4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2.2 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
治疗组,显效125人,占比31.2%;有效168人,占比42%;无效107人,占比26.8%;总有效293人,总有效率为73.25%。治疗组,显效52人,占比26%;有效76人,占比38%;无效72人,占比36%;总有效128人,总有效率为6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5。
3 讨 论
治疗组缓解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65%,对照组疗效总有效率为44%,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73.25%,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附强心口服液是根据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由十二味中药饮片组成,人参、附子、黄芪、丹参、茯苓、大腹皮、坤草、车前子、三七、麦冬、五加皮、葶苈子制成口服液应用于临床[2]。主要针对顽固性心衰的患者,属于阴阳两虚,气虚血瘀,水结的一类病症。症见:心悸、气短、胸闷、喘促,不能平卧、呈端坐位、面色苍白、口唇青紫、汗出、阵咳、下肢浮肿、尿少、血压下降等。舌脉表现为:舌质淡、有瘀斑或隐青或舌体胖大、苍白或苔白腻、或黄腻、或黑腻,脉细数或沉细弱,或涩、促、结、代、或疾数、滑数、屋漏、虾游、雀啄等[3]。本药经多年临床研究及实践,验证了具有益气养心,回阳固脱,活血化瘀,强心利尿之功用,适用于气虚血瘀证慢性心衰患者。经过实验研究证实,参附强心口服液能够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对纠正慢性心衰有良好疗效。
[1] 王 玮,陈 彬,黄从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进展[J].山东医药.2007,47(34):115-116.
[2] 张子彬,TsungO.Cheng[美],张玉传.充血性心力衰竭学[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24.551-507.
[3] 马金萍,黄娇红,王 林.老年慢性必力衰竭住院患者药物治疗情况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0,29(9):732-737.
R541
B
ISSN.2095-8242.2017.049.9654.01
本文编辑:李 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