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2017-03-07万晓光
◆万晓光
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
◆万晓光
随着国家对人民群众自主创业的大力支持,高校大学生毕业后的发展方向也同以往相比有了新的选择。区别于以往大学生在毕业后去党政机关、各大企业工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选择自主创业。因此高校应当在大学课程当中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加入创业的教育内容,保证大学生在毕业前就已经具有创业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使大学生能够成为当前社会中各个行业中的创业者,缓解当前社会中的就业压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发挥高校自身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创业教育;创新
一、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创业教育的核心
当前,对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创新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基础,只有拥有创新能力才能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走的更远,创新是在整个创业过程中都一直存在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当前的工作重点是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切实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
创业是一种非常强调个体能力的行为,它的基础是创业者需要拥有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大学生创业过程中,需要大学生拥有很强的主题意识,并且具有非常好的心理素质。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注重对大学生主题意识的培养,并且积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具体体现是在高校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独立思考,使大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能够在尊重科学规律的基础上,勇于对一些现象提出质疑,能够冲破传统思维的束缚;另外,要培养大学生求知的欲望,能够通过追求知识的过程,积极的进行自学,另外拥有很强的心理素质,不会被创业的困难所吓倒。因此,高校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大学生的创业教育当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激发大学生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
不管是学习也好,做什么事情也好,最终要的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当前鼓励大学生创业最重要的是在高校学习过程中就培养大学生对创业的兴趣。传统大学生在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兴趣被严重的抑制了,很多大学生在高校学习过程中习惯于教师对其进行填鸭式教育,自身不善于思考,而是等待着被教育,十分缺乏创新欲望。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时候,首要任务是使大学生能够对创业感兴趣,激发起大学生创业的欲望,并且对创业的各种优势进行分析,对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对大学生进行对策研究,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只有大学生自身的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被高校激发,那么大学生才能够真正的想要进行创业。另外,高校在激发大学生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过程中,需要在各种细节对大学生进行培养,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从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对待任何问题都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对问题进行探索,并且能够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大学生能够冲破自身从小到大的惯性思维定式,在创新过程中重新认识自我。因此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创新欲望和创造热情的激发,是大学生创业的前提条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三)优化高校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
创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储备,因此在高校教学工作中,传统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足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需要积极的对高校的教学知识结构进行改革和更新,使高校的知识结构能够与社会接轨,满足大学生的各项需要。另外,高校还应当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创业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传统大学课堂中单一的专业知识教学和思维方式是缺乏对这种能力的培养。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今后创业的发展方向,自己进行一些创造性的训练,拓宽自己的创新思维。这样,在学校积极开设创新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教育,学生自身也积极配合,自己进行一些创新思维的训练,两方面综合在一起,能够显著的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为今后社会中进行创业打下基础。
(四)重视大学生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
创业不是理论内容,最重要的是亲身实践,考验的是动手的能力。因此高校应当在课堂内容中加入实践训练,培养大学生亲身进行动手操作,这样能够使大学生把理论知识和今后需要进行的工作结合起来,把自己创业的理想通过亲自动手来一步一步实现。另一方面,高校能够通过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极大的拓宽大学生的眼界,使大学生能够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从而能够在实践中总结出规律和教训,在毕业后真正进行创业时,有了在学校实践训练的经验,对遇到的各种问题更加得心应手的解决。因此对高校重视大学生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是十分重要的。
(五)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创业需要的不只是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实际的操作能力,因此高校不仅仅应当在课堂中传授给大学生创业的知识,还应当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并且应当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性的活动,是在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每一个参与的大学生都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使大学生能够在高校学习之余亲身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为毕业以后大学生融入社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够使大学生互相协作,使大学生的团结意识和组织意识得到加强,因此高校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对今后大学生创业也非常有帮助。
(六)培养大学生创业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当前社会中的各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这种现状不仅仅对已经从业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而且也对想要创业的人们从心理上就营造了一个很高的门槛,能够顶住压力仍然坚持创业的人都有很强的心理素质,能够在心理层面不惧怕市场方方面面的挑战。高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大学生能够拥有自信的品质,能有信心面对创业初期的各种困难;要培养大学生是富有责任感,能够在创业时不会因为遇到困难而推卸自身的责任,能够从大学生自身先找到问题的根结;要培养大学生的挑战精神,并且要培养大学生能够承担挑战带来的风险,以及大学生要拥有在遇到问题时勇于承担风险的勇气;要培养大学生团结协作的品质,使大学生懂得在创业中只有与他人协作才能事半功倍,而自身单打独斗是无法面对市场众多问题的;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大学生的风险竞争意识,要使大学生随时都有危机感,在创业时不仅要拥有坚强的心理素质,还要能够审时度势,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因此高校应当培养大学生创业应当具备的心理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在今后的创业过程中更加顺利。
三、总结
当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自主创业的现象越来越多,因此高校也应当及时创新教育模式,加入对创业相关内容的教育,并且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受限培养大学生主体意识和心理品质,激发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优化大学生知识结构和创新思维,使大学生重视实践训练和动手操作,并且积极的参加社会实践以及第二课堂,具备创业与创新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够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为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创业成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对维护社会安定和谐起到重要的作用。
[1]张宝强.关于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1(18):70-71.
[2]李强,高志刚,王刚.对当前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经济研究导刊,2015(17):70-71.
[3]吴松岭.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的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11):35-37.
[4]吴继君.对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几点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5(33):239-240.
(作者单位:海南医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