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07徐朝美
徐朝美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大理 675700)
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效果观察
徐朝美
(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中医医院针灸科,云南 大理 675700)
目的 :观察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3日~2017年3月23日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作为研究对象各4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和portmann评分及治愈时间。结果 实验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portmann评分及治愈时间较对照组均更具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灸护理应用于周围性面瘫患者安全有效,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针灸护理;周围性面瘫;治疗疗效
周围性面瘫属于一种指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因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临床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1],面部表情无法控制,在各个年龄阶段都有可能出现。如果人们患上周围性面瘫,不仅其外表不美观,更会影响到日常学习、生活和工作,及时接受高效的治疗手段和护理措施对于周围性面瘫患者来说刻不容缓。因此,本文便是研究针灸护理对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3日~2017年3月23日收治的周围性面瘫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例。对照组女19例,男22例,年龄18~65岁,平均(42.7±5.6)岁;实验组女23例,男18例,年龄19~63岁,平均(41.9±5.2)岁。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基线资料不存在明显差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如给予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为患者补充维生素B,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面部肌肉训练等。
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针灸护理。对患者面部相关穴位进行针灸,取穴的时候一般以头面部阳经穴位为主,比如:印堂、阳白、四白、承浆、鱼腰、迎香、颧髎、下关、地仓、颊车等穴位,面瘫局部上要用到10个以上的穴位,以浅刺、斜刺、透刺手法为主,除了面部取穴以外,也要配合在耳后、手上取穴。两组患者护理时间为30天。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焦虑、抑郁程度,采用SAS评分、SDS评分量表,得分与焦虑、抑郁程度成负相关。
记录两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portmann评分及治愈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
实验组:护理前——SAS(66.38±3.76分)、SDS(68.42±5.35分);护理后——SAS(29.40±1.93分)、SDS(31.28±3.41分)。
对照组:护理前——SAS(66.16±3.71分)、SDS(67.39±5.28分);护理后——SAS(49.07±2.84分)、SDS(55.28±4.19分)。经过护理,实验组SAS(29.40±1.93分)、SDS(31.28±3.41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各项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portmann评分和治愈时间
实验组:护理前——portmann评分(9.76±4.11分);护理后——portmann评分(17.23±5.29分);治愈时间为(14.21±2.03天)。
对照组:护理前——portmann评分(9.87±4.09分);护理后——portmann评分(10.04±3.21分);治愈时间为(21.23±3.36天)。
护理后,实验组portmann评分(17.23±5.29分)较对照更高,治愈时间(14.21±2.03天)远远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周围性面瘫指人们面部发生肌肉瘫痪,中医中俗称口歪眼斜,发病机制是支配面部肌肉的面神经发生中风导致面部运动出现障碍[2]。患者病情轻微会出现嘴向对侧歪,病情严重则面部肌肉发生瘫痪,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因此,要完全根治周围性面瘫疾病,中医针灸治疗是较佳的选择。
针灸护理目前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应用,是指在护理手段中融合针灸治疗,让患者不仅生理、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同时在护理期间有辅助性治疗,能加快恢复效果。中医认为如果找准穴位针灸,能够疏通人体的脉络,祛风散寒,调整气血状态以及加快血液循环[3],对人们的身体是十分有益的。
据本文相关数据表明,实验组护理后S A S(29.40±1.93)分、SDS(31.28±3.41分)较对照组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的实验组portmann评分(17.23±5.29分)远远高于对照组,治愈时间(14.21±2.03)天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合以上讨论可得,对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针灸护理,能够早日改善患者面瘫病症,减少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1] 李立娟.分期针灸对周围性面瘫的治疗效果及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56.
[2] 张光琴,杨 艳,曾令菊.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的护理干预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34(11):170.
[3] 余泽婷.周围性面瘫针灸治疗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271.
本文编辑:赵小龙
R245
B
ISSN.2095-8242.2017.22.428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