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毛泽东创新思想与湖湘文化的渊源

2017-03-07邓晓影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革命

邓晓影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

论毛泽东创新思想与湖湘文化的渊源

邓晓影

(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 410132)

湖湘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务实是湖湘文化优良传统的重要内容,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毛泽东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与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有着密切之关系,学习和继承毛泽东的创新精神,对于引领当代的创新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毛泽东;创新;基石;湖湘文化

从理论上看,所谓创新就是在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的探求上,较之前人有所突破。无论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都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创新,带领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重要成就。毛泽东的创新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思想遗产。

一、毛泽东创新思想的基本内容及特质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和动力源”[1]。毛泽东青年时期就积极思考中国社会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出路。时值新文化运动兴起,提倡思想解放。毛泽东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提倡批判精神,并走向革命,成长为马克思主义者,不断地开创中国革命的新理论。

(一)在实践上,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在毛泽东由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之后,他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革命实际特,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的革命道路。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于1927年9月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毛泽东在《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进一步论述了这一学说。这一理论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

(二)在理论上,创立了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正式提出中国革命性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1943年共产国际解散后,毛泽东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在这一科学概念上构筑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框架,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人要善于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研究中国的历史实际和中国革命的实际,从而做出合乎中国实际需要的理论上的创造,以指导中国革命。他特别强调要独立思考,反对奴隶主义。”[2]毛泽东在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包括革命的性质、领导阶级、同盟者、革命的敌人及革命的前途做了完整的论述,并运用其指导中国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三)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倡独立自主,探索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在很多方面都学习苏联,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经验,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毛泽东一直提醒党内同志,不能照搬照抄苏联模式。毛泽东在与外国友人交流时,也反复指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不可照搬,中国要走自己的道路。他多次提醒第三世界国家,要反对本本主义,要结合本国实际开展革命和建设工作。1958年,毛泽东在许多会议上大讲破除迷信,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他在一些会议的讲话提纲中写道:“发展真理,破除迷信”[3]。他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时说:“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4]。

毛泽东的创新理论,具有鲜明的特征:

第一,解放思想,不迷信、不盲从,独立思考的精神是毛泽东创新思想的重要特点。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对共产国际和斯大林的指挥不盲听盲信。他始终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但不迷信马克思列宁主义,创造性地考察中国社会,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领导革命。毛泽东说:“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5]毛泽东主张中学西学兼治,中西文明互相结合,取长补短。毛泽东反对脱离实际,反对迷信书本和教条,大力倡导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精神。

第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讲求实事求是,是毛泽东的思想创新的有效思维方法。毛泽东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县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6]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就注重社会调查实践,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毛泽东强调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强调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改造我们党的作风。正是基于实事求是的前提,新民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艰难探索中才取得可喜的成就。

二、湖湘文化创新精神的内涵

湖湘文化就是湖湘大地上一批具有文化性格的人创造出来具有湖南本土特色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体现了湖湘人的精神特质。湖湘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杰出的湖湘人士,特别是近代以来,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正是湖湘文化浸染和熏陶的结果。湖湘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无所依傍、浩然独往的独立根性;心怀天下,勇于献身的爱国情操;关注现实,体用结合的经世学风;实事求是、勤勉笃实的务实作风;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的创新意识;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7]。

在湖湘文化丰富的精神内涵中,经世致用与开拓创新的精神特质促使湖湘杰出人士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发展的道路。湖南先贤曾国藩、左宗棠、刘坤一等人,为改变国穷民贫、落后挨打的局面,发起了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他们创办军工、民用企业,开办洋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维新变法运动中,湖南的变法运动开展得有声有色,不但推动湖南风气打开,而且引领全国。谭嗣同以大无畏的精神投入变法维新运动,不惜为中国政治近代化献出宝贵的生命。辛亥革命前后,黄兴、宋教仁、蔡锷等人积极投身革命,创办革命团体,发动武装起义。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首先响应,并派兵支援湖北,使革命转危为安,保住了起义的胜利果实。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蔡锷率领兵打响了护国战争的第一枪,使袁世凯的帝制梦最终破灭。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湖南人在其中的地位更为重要。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等人,不仅为革命出生入死,而且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近代以来,湖南人民素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湖南人民尽死”的心忧天下的强烈信念。因为心忧天下,才使湖湘人士具有敢为人先的思变求新精神和开拓进取的高尚精神品格。湖南郑佳明先生曾经做了这样一个概述:“湖南人有几条,第一条是求道;第二条是求实。第三条是求变;第四条是求学,海纳百川”[8]。三湘四水所哺育的民众,无一不受其熏陶,区别只在或多或少、或深或浅而已。

透过湖湘文化的发展历程及精神特质,我们可以看到,近代湖湘文化的发展趋势是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进程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完善。从王船山的“格物致知”,到魏源的“洋为中用”,到曾国藩的“笃实”学风,到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其“求实”“创新”思想一脉相承。

三、毛泽东创新思想与湖湘文化的渊源

人的创新精神决定于人的创新观念,如个人对事物的认识、人生态度、社会理想、具有的勇气、包括个人性格、思维特征等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他的思想观点和思维方式甚至个性都与此密切相关。

可以说,毛泽东的创新思想渊源于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内核,而基石正是源远流长的湖湘文化。毛泽东自幼浸染于湖湘文化沃土,对先贤曾国藩、谭嗣同等人曾非常推崇,为他们敢想敢为的精神所折服。在湘乡东山学堂读书时,毛泽东认真地批读过《曾文正公全集》。他在1917年8月23日致黎锦熙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9]

(一)受湖湘文化的实事求是的求实学风的影响,毛泽东提出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反对教条主义

创新思想首先是建立在求真务实基础上的。1938年,毛泽东论述了理论结合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必要性,他说:“我们要把马、恩、列、斯的方法用到中国来,在中国创造出一些新的东西。只有一般的理论,不用于中国的实际,打不得敌人。但如果把理论用到实际上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方法来解决中国问题,创造些新的东西,这样就用得了”。[10]“中国共产党人只有在他们善于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善于应用列宁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学说,进一步从中国的历史实际和革命实际的认真研究中,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结合。”[11]毛泽东反复阐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并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表现出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毛泽东之所以能不断开拓创新,使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有效结合起来,与他一贯提倡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相关,更与他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密切相关。

(二)受湖湘文化的独立根性和敢为人先精神的影响,毛泽东形成了独立思考、善于创新的开创精神

独立思考为创新提供思路、观点、理论方法和达到目的的路径。湖湘文化中蕴藏着一种博采众家的开放精神与敢为天下先的独立创新精神。湖南人为“抑亦风气自创,能别中原人物以独立”。这是钱基博在《近百年湖南学风》中对湖湘文化精神实质的评价。辛亥时期的革命志士杨毓麟在《新湖南》大赞湖南人“敢为天下先”的开创精神,并称之为湖南人的“独立根性”。正是具有开创精神,周敦颐才开创了理学,成为理学鼻祖;王船山成为明清之际的大思想家;曾国藩、左宗棠等人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谭嗣同、黄兴等人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的步伐。

毛泽东深受王船山、曾国藩、谭嗣同等人的影响。他的精神气质体现了湖湘文化的基本特质。毛泽东思想,既体现了深厚的经世致用、忧国忧民的湖湘文化传统精神,又蕴含了独立奋斗、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毛泽东曾慷慨激昂地说:“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12]毛泽东是具独立思考品格的理论家和实践家,他一直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不迷信书本,不盲从权威,始终保持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使他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这正是湖湘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特质。

综上所述,毛泽东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创新,其基石与中国传统文化、湖湘文化有着密切之关系。毛泽东创新思想为我们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为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探索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新时期,我们既要学习和发扬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又要继承和弘扬湖湘文化的创新精神内涵,并使其为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为时代创新服务,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

[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5-05-17.

[2][6][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827,801,820.

[3]毛泽东.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7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1992:16页.

[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0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4.

[7]朱汉民.湖湘士人的精神气质与文化基因[J].求索,2014,(01).

[8]郑佳明.重新梳理湖湘文化使其具有时代精神——在“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上的讲话[EB/OL].凤凰湖南网, 2015-05-28.

[9]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共湖南省委《毛泽东早期文稿》编辑组.毛泽东早期文稿[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0:85.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长沙:人民出版社,1991: 408.

[12]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J].湘江评论(创刊号),1919-07-14.

(责任编辑:许烨)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3.016

A84

A

1009-2293(2017)03-0059-03

本文系2015-2016年度湖南省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科研规划课题“以湖湘创新精神为引领的高职学生创新意识培养途径研究”(课题编号:XHB2015036)的阶段性成果。

邓晓影,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部副教授。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革命
《湖湘论坛》征稿启事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三线建设在湖南
湖南是我家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