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2017-03-07罗建晖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培育价值观核心

罗建晖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海淀 100872)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罗建晖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海淀 100872)

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个过程中毫无疑问承担着十分重大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度融进、有机汇入高等教育的全领域和全过程,并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进程中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核心价值观是被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尊重认可、自觉践行的价值观念和价值目标,它能够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重要影响并保持较长时期的稳定。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机构,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整个过程中毫无疑问承担着十分重大而特殊的责任和使命。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让它深入走进校园,并在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目标的进程中充分发挥导向和引领作用。

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三个倡导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做了总体概括,依次阐释了在国家、社会和个人这三个层面上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以及价值准则。[1]十八大之后,中共中央于2013年专门印发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个在新的形势任务下如何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指导意见一出台便引起了社会高度关注,进一步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体现了我们党对涉及社会价值观念问题的深刻把握和高度重视,以及在时代演进过程中敏锐的理论自觉。

人类社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表明,任何一个国家、民族、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功能得以发挥、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社会进步得以实现的基本精神支撑和重要文化支持。中国当前正在经历前所未有的经济体制转型,社会发展变化日新月异。假如没有能够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核心价值观的引路,没有深入人心、催人奋进的共同价值理念和价值目标的召唤,就会难免导致人心不齐、理想缺失、社会紊乱以及失序严重这些局面的出现,就难以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各种挑战中保持战略定力并取得现代化建设征程的新胜利。如何探索确立一套可以为公众普遍尊重认可、能够完整反映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要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吸收借鉴人类社会其他优秀文明成果的核心价值观,并在实践中一以贯之地倡导和践行,具有十分特殊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二、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责任和使命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意见》强调“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2]高等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的最高层次,高校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融入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是高校在完成所肩负的“立德树人”任务时必然需要面对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回应遵循教育规律、提升价值观教育实效性和满意度的时代呼唤。

(一)春风化雨,重在育人

高校安身立命,其第一任务即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这里优秀人才的内涵显然包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内容,这是培养大学生的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3]。

近年来,社会上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之间的交流交锋呈现出日益复杂和频繁的趋势,意识形态领域里的较量博弈也日趋激烈。面对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取向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局面,面对市场经济浪潮对人们思想观念巨大的冲击,面对意识形态领域现实存在的各种外来渗透和争夺,高校第一位要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问题。在开展教育过程中,需要始终如一把握“百年树人、德育在前”,将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作为教师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及文化素质教育时的“重中之重”,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解决青年学生思想“总开关”的问题。

(二)行为示范、引领社会

作为思想文化领域进行创新的基本发源地和重要载体平台之一,高校还承担着履行文明传承、思想创新等一系列重要职能。与此相对应的,高校无疑也承载着普通公众内心对于“公平、正义、理性、崇高、博爱”等诸多精神层面的美好期待。高校应当努力成为社会的示范和表率,引导社会公众向更高精神境界靠近。

高校是知识分子集中的地方,教师是良好社会风尚、社会秩序的倡导者和维护者,大学所倡导推崇的理念价值、准则风气等理应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指南针和温度计。高校在凝练大学精神的过程中,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师生的日常行为准则,使之成为广大师生共同遵循的价值标准,这样就能够在国家和社会中发挥持久稳定的示范作用。

(三)融汇众智,提升内涵

高校是产生新成果、新理论、新文化的源泉,融汇了人文社会科学的思想精粹。在整个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可以利用自己的优势特长阐释相关理论、深化课题研究,为全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积极提供学理支撑。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入研究,包含对其理论渊源和意义属性的梳理,牵涉到对其科学内涵和构成要素等的探讨,也涵盖对实践路径和后续发展的总结和展望。高校的理论工作者可以通过对中外主流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实事求是地总结各地推进核心价值观建设的有益经验并适时进行提炼升华。这样的工作能够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拓展,在社会上能够充分发挥引领作用,更加符合现实实践的需要。

三、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路径

(一)树立主线意识,将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融入高校教育的全领域和全过程

高校需要在学校总体教育规划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放到突出位置,并且落实到人才培养、管理服务各领域环节。做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让青年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解的基础上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充分考虑“95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特征和成长背景,从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他们的成长需要,真正做到把教育影响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价值观培育同青年健康成长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教育体系中的主渠道。任课教师应当在讲授过程中重点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将其核心观点覆盖到各教学环节;同时坚持将德育理念渗透于专业课的教学中,“道”与“术”密切结合,切实避免专业课和思想教育“两张皮现象”。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善于在课堂上采用启发式、问答式、研讨式等互动教学法,改变以往单向“灌输”教育,不断增强思想教育的吸引感召力与亲和影响力。[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虽然字数不多,但内涵非常丰富、涵盖内容宽广,需要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和解读,力争使抽象深奥的研究变得通俗易懂,从而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

(二)注重实践意识,有效发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的载体和平台功能

建设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开展贴近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是高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行之有效的做法。要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活动,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联系学校历史传承和特点特色,建设能够很好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特征的校园文化。让青年学生沐浴在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中,感染文明风尚和先进文化,在蓬勃向上、充满“正能量”的校园人文环境中提升修养、陶冶情操。

在核心价值观实践教育体系的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当将课堂与社会打通,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创造出各种有利条件和浓厚氛围,鼓励和引导青年学生放眼无限宽广的社会舞台,参加青年志愿服务、专业实习和观摩、基层国情调研等活动,推动学生在自我认知和自我超越中努力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充分认识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努力争取让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亲身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从而真正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巩固转化意识,营造有利于核心价值观有效传播的环境,多管齐下力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入生活、实现日常化

面对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以及新媒体的迅速普及,要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渠道来宣传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充分利用传统媒体的同时,认真研究大学生的观念意识和思想特征,投入资源建立和完善具备较强亲和力、符合青年学生阅读习惯、能够提供学习生活服务的教育网络平台。在毫不动摇坚持“正能量”引导、保证正确导向的同时,以新颖亲切、学生乐于参与的手段方式,将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进行编辑整理,力求实现内容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在学生经常接触的网站、博客、微博、微信、客户端等渠道进行传播、扩大影响,以“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核心价值观引导转化为青年学生自觉的价值追求。

高校应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以制度化、日常生活化的方式引导青年学生,让学生能够在自己身边“全天候、全方位”地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行合一、身体力行,从而不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这需要通过订立校纪校规和其他管理制度,把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内容转化为《大学生行为准则》等日常行为规范,具体体现到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等各项规章制度里,持续浸润到学生个体在校期间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实现核心价值观的“落地生根”。

(四)强化固本意识,重视师德建设,努力形成见贤思齐、立志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良好社会风尚的积极倡导者、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导师。毫无疑问,高校教师的队伍构成以及素质情况,特别是教师的师德师风表现,直接影响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际效果和发展趋向。目前从高校教育的整体看,广大教师普遍从内心深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并躬行实践,没有辜负公众对这个职业的期望。但是教师群体中的少数人也不时出现同师德相悖的问题,引发社会强烈关注和舆论谴责。

高校要充分重视师德建设这个根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进教师队伍建设的全过程。首先,在筹建学科、招聘教师、编写教材、申报课题等各环节中坚持正确导向和政策引领,把师德表现、思想素质以及道德水平作为对教师进行衡量的第一依据,保持教师队伍的纯洁干净;其次,在教师队伍建设的各项规章制度中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订立和修正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职称评聘、绩效考评等一系列制度规范,将师德的自律与他律密切结合,用制度来规范师德建设;第三,开展优秀教师的评选活动,隆重表彰勤恳致力于“教书育人”的模范典型,让广大教师以先进楷模的优秀品行、高尚情操作为学习的榜样,在高校系统形成见贤思齐、立志教书育人的良好氛围。

总而言之,我们需要正确认识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肩负的重要使命责任,面对新的形势和时代条件努力采取有效措施,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1][2]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

[3]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 2577.htm,2016-12-08.

[4]李博飞.高校是弘扬核心价值观主阵地[N].陕西日报,2014-05-09.

(责任编辑:许烨)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2.024

D648

A

1009-2293(2017)03-0088-03

罗建晖,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培育价值观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