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民主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2017-03-07常庆林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民主监督民主党派执政党

常庆林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论民主监督的问题与对策

常庆林

(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在需要。加强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有利于执政党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有利于公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过程中在环节、认知和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完善民主监督的环节,创新民主监督模式,建立健全民主监督评价机制。

民主监督;问题;对策

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是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监督。在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履行好民主监督职能,强化监督实效,对于提升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形势下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价值分析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中明确指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民主监督是指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对中国共产党进行的政治监督”[1]。长期以来,我国各民主党派积极履行参政党职能,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有利于提升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离不开民主党派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首先,在我国参政党与执政党是亲密友党,民主党派与共产党之间互相监督。与西方政党之间的对立关系不同,我国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之间是诤友,是相互配合,相互合作的关系。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始终坚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此过程中民主党派通过提出意见、建议等方式帮助中国共产党执政,助进执政党的决策科学、民主。其次,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升需要民主党派的帮助。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其执政过程中容易出现“当局者迷”的现象,民主党派地位超脱,更能清楚的看清事实,做到“旁观者清”。民主党派对中国共产党开展的民主监督是建立在共同目标基础之上,建立在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之上,这种监督可以达到执政党减少犯错或不犯错的良好状况。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提升需要民主党派的有效监督。

(二)有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推进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着民主政治的发展水平。首先,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离不开监督,更离不开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按照特定程序,自由发表不同意见是民主政治的根本。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体现了这种民主政治的根本,民主党派代表其各自所联系的群体,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其次,民主监督密切了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有利于反映和实现人民的意志和愿望,拉近党委、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距离;有利于防止执政党效率低下、不作为等现象;有利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三)有利于公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保障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也是反腐倡廉的必然趋势。首先,民主党派民主监督是执政党科学决策的保障。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实行互相监督。这种监督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提出意见、批评、建议的方式进行的政治监督,是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民主监督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监督,同时也是一种特色的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方式。健康、有序、高效的监督对于促进党委、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具有重要作用。其次,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具有独特优势。在当前不断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民主党派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责任重大。参政党地位使其监督独立超脱,意见客观;参政党的智力优势使其监督有深度且科学、合理。因此不断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充分发挥民主党派自身特点和优势,有利于群众合法表达利益诉求。

二、新形势下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在近七十年的实践中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也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不可否认,在社会变革过程中,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民主监督效能的发挥。

(一)民主监督的环节有待完善

一是知情环节存在问题。知情渠道过窄、知情时间滞后、知情范围有限是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遇到的困难。有些党委和政府与民主党派联系的相关制度落实不到位,使民主党派信息获得有限;民主党派获得信息的方式方法单一,不适应当前形势,这些都直接影响着民主党派的客观判断。二是沟通环节缺乏主动性和有效性。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的沟通过程趋于柔和,针砭时弊少,表扬赞美多;主动讨论少,被动通报多;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主动性、有效性和高层次性体现不够。三是反馈环节“反映容易反馈难”。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缺乏反馈和落实机制。除政协提案反馈制度之外无其他反馈机制,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主党派参与民主监督的积极性,制约了民主监督效能的发挥。

(二)民主监督的公众认知度不够

民主监督是一种政治监督,是通过批评、意见和建议进行的监督,它有别于其他监督,它和法律监督不同,不具有内容强制力,这种特质使民主监督的效果在表象上明显弱于其他形式的监督;公众对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认知度不够,有些群众对我国的政党制度不了解,对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毫不知情,只知道民主党派在“两会”期间的参政议政。

(三)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缺乏有效的评价机制。民主监督评价机制的缺失难免让监督流于形式。在实践中民主监督虽为民主党派的基本职能之一,但却处于被忽视的境地,即使开展了民主监督工作,对其效果也难于评价,鲜有中共各级党委、政府或民主党派组织就其民主监督工作的设立专门评价机构或建立评价机制。对民主监督工作的效果缺乏评价,导致该工作“做与不做一个样,做好做坏一个样”;对民主党派组织是否履行监督职责,党政机关领导干部是否接受监督缺乏问责。

三、加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民主监督的环节,畅通民主监督渠道

2005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发[2005]5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及时通报重要情况和重大问题,畅通民主监督的渠道。”[3]建立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监督环节和畅通的监督渠道是落实民主监督制度的保证。

首先,疏通知情渠道。获取信息是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的首要工作。获得足够、真实、有效的信息是民主党派开展民主监督工作的关键。一是落实相关制度,保障民主党派的知情权。对口联系制度、重大情况通报制度和联系交友制度等制度将政府和民主党派之间联系变得紧密。制度的效果如何,关键在落实,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制度的落实,及时深入的通报相关情况,确保民主党派及时有效的获取信息。二是民主党派要创新信息收集方法。民主党派要不断完善信息获取渠道,同时探索新渠道。可尝试配置专职信息员,充分利用互联网、微信等平台获取信息,最后将收集到的信息综合,建立信息库供参考。

其次,强化沟通平台。民主党派的意见与党委政府间的有效沟通是民主监督程序的核心。一是充分用好人民政协平台。要强化政协召开民主党派和党外人士座谈会,对集中讨论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汇总,将讨论结果报送相关领导,争取得到领导的重视。二是要不断强化听证会、座谈会等沟通制度。要丰富座谈会的内容,突出双向交流的特点,避免将座谈会开成通报会。民主党派要积极主动开展民主监督,选题确定后,主动与相关政府部分联系召开会议。增加座谈会的次数,注重质量,认真调研,充分讨论,体现民主监督的有效性和高层次性,提高决策的科学性,真正让民主监督发挥作用。

再次,健全反馈机制。监督是一个主体和客体互动的过程。健全反馈制度能促使监督客体约束行为,虚心接受监督;能保证监督主体的监督实效,提高监督积极性。一是相关党政部门要有专人负责接办监督,对民主党派的意见建议要认真研究,及时答复。也可定期通过网络、报纸等公开平台向社会公布监督意见和反馈意见,促使有关单位和部门重视意见。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问题督办制度。由党委、政府部门、政协组成联席会议负责督办,对不及时、不认真反馈监督意见的、拒不配合整改的单位或部门进行通报批评或追责。

(二)创新民主监督模式,丰富民主监督手段

我国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中的多种监督形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在当前将民主监督同其它形式的监督相结合,形成监督合力,或将获得上佳效果。

首先,探索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模式。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出台实施的《党内监督条例》明确提出:“党内监督和党外监督相结合。各级党组织应当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完善知情、沟通、反馈、落实等机制。”[4]这是探索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与中共党内监督相结合的政策依据。一是加强民主党派与各级纪检机关的联系。民主党派组织要注重同纪检、组织部门的配合,对影响地方稳定发展的相关单位或人员进行调查监督,为纪检等部门提供线索,同时针对纪检部门所披露的问题展开监督,将民主监督切实落到实处。二是充分发挥特约监督员的作用。要扩大对于特约监督员的聘任范围,可以尝试与中共各级党委、纪检和组织部门展开对口合作,协商确立监督的内容、范围等规范,有组织有计划的实施联合监督。

其次,尝试将民主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模式。在“互联网+”的时代,传播技术和媒体行业的发展为舆论监督提高了条件,舆论监督的作用进一步凸显。将民主党派的监督与舆论监督相结合可切实提升监督实效。一是利用媒体加大对我国政党制度的宣传。公众对我国政党制度的不了解是导致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工作被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各党派可尝试成立联合宣传小组,在各地影响较大的媒体开设专栏,介绍中国特色政党制度及多党合作历史,加大宣传扩大影响,使监督工作得到理论支撑。二是让公众融入民主监督全过程。民主党派通过媒体向公众征集问题,公布监督过程和监督结果,既让公众了解民主监督的全过程,也督促被监督者认真对待,提高监督实效。

(三)建立健全民主监督评价机制,突出民主监督的实效

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能够有效促进目标的行为实施和预期结果实现。民主党派民主监督需要合理、科学、健康、规范的评价机制。

首先,评价民主监督过程要合理、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培养民主党派在民主监督活动中的大局观和责任意识,有利于民主监督行为的有效实施。要强调对监督行为过程的评价,特别是民主监督的选题、意见、形式的评价。通过评价,激发活力,增强民主党派民主监督行为的积极有效开展。合理、科学的监督过程更有益于民主党派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

其次,评价民主监督效果要客观、规范。对民主监督效果的评价和对民主监督过程的评价有所不同,前者主体是民主党派,强调过程的科学、合理,后者强调对决策的效果。对监督效果的评价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执政党的定位。执政党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这需要专门评价机构。可探索尝试在同级统战部门设置民主监督效果评价委员会等类似机构进行总体评价。民主监督的结果可作为重要指标考察执政党与参政党合作共事关系的优良,也可作为重要依据警示或提醒各级党委,要加强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国特色多党合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试行)》全文发布[N].人民日报,2015-09-23.

[2][3]《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学习问答[M].北京:华文出版社, 2005:20,15.

[4]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朱小宝)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3.005

D665

A

1009-2293(2017)03-0019-03

本文系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黑龙江省参政党协商治理能力提升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5DJC02)的阶段性成果。

常庆林,哈尔滨市社会主义学院教研室副教授。

猜你喜欢

民主监督民主党派执政党
民主党派民主监督应当稳立本位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七个重要关系辨析
大数据运用于参政党民主监督初探
民主党派高层次人才培养与安排使用研究——以北京市为例
发挥民主党派作用 多献务实良策
关于完善民主党派内部监督机制的探讨
执政党道德形象的塑造
论参政党建设与执政党建设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略论陈云执政党党风建设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