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2017-03-07肖旻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和平中国共产党理论

肖旻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

肖旻

(湖南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205)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当前学术界应当特别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深化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是: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前沿动态,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方法。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基本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更加强劲”[1]。和平问题是影响世界格局和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事关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及其对世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理论和实践课题,理论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关注和平理论研究。中国共产党在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和平思想,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关于和平的理想追求、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经验的总称。它是马克思主义和平理论和中国和平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和平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探索和平发展道路生动实践经验的升华。

(一)理论意义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和平思想的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没有完整的和平理论,也没有专门的和平思想,但马克思主义对和平本质的探索、关于战争与和平关系的思考、对人类追求和平美好愿景的描述,为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在中国丰富的和平实践基础上的创新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内在地包含着和平理论,中国共产党对时代主题和国际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平发展战略的提出及和平发展道路的揭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和平学中国化的理论支撑和学理基础。世界和平发展潮流使得和平学在国际社会中越来越受关注,和平学的中国化因此也成为学科发展的必然。从学科层面看,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既能对和平问题研究进行学术梳理,又能填补和平理论研究的盲区和空白,为中国和平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理论基础,提供学术支撑。

(二)实践价值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顺应了时代潮流,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实现人类共同福祉的理论指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永恒主题和时代特征,中国共产党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己任,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适应世界潮流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其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观、“以和为贵”以及“和而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观等等都对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面对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和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要求,各国应该共同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各国人民应该一起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2]。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国家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地包含着追求和平、捍卫和平、创造和平、维护和平、发展和平,和平既是无数中华民族儿女用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也是当代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还是中国共产党对世界未来走向的庄严承诺与责任担当。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就是对中国和平发展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与理论升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平发展的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指南。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向全世界宣示并证明中国和平发展的正当性和真实性,展示中国和平发展对传统大国崛起模式的否定与超越,为维护世界和平提供新的发展思路,为实现世界永久和平提供正能量。中国的和平发展既是由中国国情、国家性质、历史传统决定的必然道路,又是对世界和平的巨大贡献。一方面,中国的和平发展改变了殖民地国家、第三世界国家与帝国主义国家、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必将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为世界各国和平发展提供“中国范式”。中国的和平发展模式,不仅被越南、朝鲜、古巴等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学习和模仿,也得到了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的认可和借鉴,还在拉美国家甚至有些发达国家产生良好影响,近几年一些拉美国家逐步放弃美国的民主模式而转向“中国模式”,便是有力证明。

二、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基本现状和前沿动态

纵观当前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有了良好开端,也有了一些相关研究成果。这些成果比较系统的阐释了战争与和平、和平发展战略、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崛起、和平统一祖国、和平外交等一系列重要思想,表明了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但真正专门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则是刚刚起步,著作和论文等研究成果少之又少。查阅中国国家图书馆的库存,迄今中国没有以“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中国共产党和平理论”为题的图书出版;查阅“中国知网”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也没有看到含有“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中国共产党和平理论”字眼的文献。所有这些都充分说明全面系统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理论界学术界当前一项十分迫切的重大任务。

从学术研究的角度看,国外对和平理论的研究早于国内,西欧国家的和平研究发端于19世纪末,北美则稍早,开始于美国内战后期[4]。也走在前面,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和平问题的理论观点甚至理论体系,比较有名的有:(1)有西方和平学之父之称的加尔通的“积极和平”论;(2)俄罗斯文豪列夫·托尔斯泰、印度的圣雄甘地、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南非国父曼德拉等人的“非暴力思想”;(3)美国著名地缘战略学者、前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布热津斯基的“霸权稳定”论;(4)美国学者梅尔文·斯莫尔与戴维·辛格的民主和平论。在开展这些理论研究的同时,国外学者和政界还特别关注中国的“和平崛起”与“和平发展”问题。一些学者聚焦研判中国能否实现和平发展,如赫德利·布尔等人既肯定中国崛起的历史必然性,又承认中国发展的和平性质。一些学者则否认中国能够和平发展,如亨廷顿、麦艾文、米尔斯海默等人,他们分别从文明冲突、国际秩序、大国关系等方面强调“国大必霸”“国强必霸”,中国不可能走和平发展道路。一些学者则聚焦中国发展对世界格局的影响,比较有影响的是四种观点: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中国责任论、中国贡献论。还有些学者则专门研究和探索应对中国和平发展的对策,提出了“防范与遏制”战略、“接触与规范”战略和“融入与合作”战略。尤其是近两三年,美国学者更加注意研究习近平的“中国梦”与“和谐世界”思想。斯蒂芬·欧伦斯和胡里奥·里奥斯重点研究中国梦的内涵及其与美国梦的区别,而享廷顿、费正清等则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梦对世界的影响。郭苏建和旧金山州立大学美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简·马克则通过他们主编的《“和谐世界”与中国新的外交政策》来阐释习近平的“和谐世界”理念、和平外交主张及其世界和平发展思想等。国外学术界和政界的各种研究不管站在什么立场,都不一定符合实际,但无论对错,都会对我们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国内外学界对和平问题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仍然存在不足。这些不足主要包括:(1)基础理论薄弱[5]。虽然有关和平的文献数量庞大,政策文件权威性高,但由于官方色彩浓厚,就缺少了理论研究最需要的基础理论支撑,缺乏学术方面的权威论述。(2)理论体系不系统,学科门类归属复杂,学理性欠缺。(3)国际上话语权缺失,与有关理论的对话交流不很充分。国内关于和平问题研究的成果很难走向世界,在国际学术交流上鲜见话语权,对西方政界影响更是微乎其微。这些问题和不足,既决定了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在研究方向、研究视域、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上都可以具有创新性、原创性。

三、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科学方法

(一)研究对象与主要内容

研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应从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渊源、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特色、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挑战与应对展开研究与论述。

第一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渊源。(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平思想。中华民族是人类历史上最热爱和平、最恪守和平的民族之一,有着深厚的和平文化思想渊源。(2)马克思恩格斯的和平思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博大精深、涵盖面广,其中和平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著作中被多次提及,渗透于其理论体系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既包含了对人类和平的本质的阐释,也阐明了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争取和平的方向,还解答了与和平有关的重大现实问题。古今中外这些与和平相关的文化与思想,为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积淀了丰富的思想底蕴,是当代中国和平理论必须继承并扬弃的宝贵理论财富。

第二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形成与发展。(1)毛泽东时期的和平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思想诞生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功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新中国并初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与建设过程中,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邓小平时期的和平思想。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率领中国人民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转折的过程中,党的和平思想得到了继承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江泽民时期的和平思想。在世界冷战结束、苏东剧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的背景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续坚持和发展,成功地将党的和平思想推入21世纪。(4)胡锦涛时期的和平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形势大变动大调整,以及中国和平发展取得蓬勃进展的情况下,进一步发展了当代中国和平理论。(5)习近平时期的和平思想。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推动了党的和平思想的新发展。总之,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思想发展历程与新中国建设与发展历程同步。

第三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主要内容。(1)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历史定位。“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中国永远不称霸,追求永久的和平。(2)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全球定位。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为了营造和平环境长期坚持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准则。(3)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发展定位。2005年、2011年中国先后发表《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系统阐述并宣示了中国走和平发展和和平崛起的道路。(4)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军事定位。实施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要“建设与中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5)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国家统一定位。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政策都是中国在处理历史久长、背景复杂的国家主权完整统一问题上的创举。总之,以上内容涉及外交、发展、国防、统一等多个方面,涵盖了战争与和平、和平与发展这两对最为重要的相关概念,是理论性与政策性的统一。

第四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特色。(1)社会主义属性与中国特色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来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其理论的根本点、立足点和出发点。此外,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蕴含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2)稳定性与发展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对与中国有关和平的一些基本判断和基本理论,其高瞻远瞩,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稳定性。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坚持与时俱进,要求顺应时代潮流,以发展的眼光,做出有利于维护中国和平的调整与部署。可以说,稳定性与发展性具有辩证的统一关系,稳定性是发展性的基础,发展性是稳定性保障。(3)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是在广泛吸收古今与国内外优秀和平思想的基础是建立起来,形成了综合一体的立场鲜明的科学体系和理论框架,是世界和平理论的重要代表与优秀理论。同时,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渗透到国家外交、国防、经济发展等各个领域之中,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五部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挑战与应对。(1)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面临的挑战。当今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遏制论、和平演变论、中国威胁论、中国责任论、新干涉主义、“台独”论、狭隘的民族主义等。这些理论有的与国际思潮有关,有的则直接针对中国的长久和平思想,必须认清这些理论的实质,毫不动摇地坚持、与时俱进地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思想,为民族的未来和平,为世界的长久和平做出更大的贡献。(2)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未来应对。面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发展必须做好下几个方面:第一,处理好自身和平发展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关系;第二,解决好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和国内思潮、国外理论的关系;第三,处理好加强世界话语权体系的参与和警惕西方世界利用话语强权干涉中国内政的关系。总之,当前由于国际局势的变化和中国自身的发展,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和平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并促进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

(二)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从探索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客观实在性切入,通过对其思想渊源、形成条件分析,揭示当代中国和平发展规律,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和平思想研究系统阐释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框架和科学体系,通过中西和平思想、和平理论异同比较来揭示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本质和理论特色。

研究方法要创新,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综合分析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查阅、网络浏览、数据调查等渠道,尽可能全面地收集中国共产党关于和平问题的讲话和文稿,同时广泛收集相关的文献资料、专著论文及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将文献内容归纳整理和分析鉴别,为文章的撰写提供理论和材料支撑。

2.比较研究法。一是历史的比较。拟从历史的演进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包括其发展、演变的历程,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二是中西的比较。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与西方和平思想、思潮进行比较,揭示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理论本质和理论特色,演绎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的历史必然和逻辑理路。

3.综合分析法。坚持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把定性分析与综合分析结合起来。首先运用定性分析法,阐明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中国特色与时代价值,然后运用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的方式对获得的各种材料和文献进行深加工,进一步去粗取精,由表及里,逐渐认识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的科学内涵、理论特征和现实意义。

[1][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260-261,261-26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73.

[4]刘成.西方国家和平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5,(2):25.

[5]张钊.当代中国和平理论研究[D].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论文,2013:13.

(责任编辑:朱小宝)

10.3969/j.issn.1009-2293.2017.03.004

D261

A

1009-2293(2017)03-0015-04

本文系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课题“中国共产党和平思想研究”(项目编号:15JD30);湖南省社科规划课题“湖南抗战文化遗产的整理与传承研究”(项目编号:15WTC08)阶段性成果。

肖旻,湖南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湖南省和平研究基地研究员。

猜你喜欢

和平中国共产党理论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