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力量源泉的三维审视
2017-03-07张克兵
张克兵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习近平关于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力量源泉的三维审视
张克兵
(中共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力量源泉,其支撑不是星星点点的文化成果,也不是零零散散的文化著作,而是具有深厚底蕴、丰富内容、合理结构和开放精神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形态,是具有深刻文化根基、文化内涵和文化理想的复合体系,是当代中国之所以可以并且能够实现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力量源泉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1]2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同和自觉践行,是基于心理优越性和行为坚定性的文化表现。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立足于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底蕴,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本质,立足于中国革命文化的独特性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1]2当下,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国人民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能够敢于在世界话语权的争夺中豪气干云,能够在全球文化角逐中驰骋纵横,源于当代中国对中国文化自信的重拾,对中国文化自信的认可,对中国文化自信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1]2当代中国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力量源泉,其支撑不是星星点点的文化成果,也不是零零散散的文化著作,而是具有深刻底蕴、丰富内容、合理结构和开放精神的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独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形态,是具有深刻文化根基、文化内涵和文化理想的复合体系,是当代中国之所以可以并且能够实现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一、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指1840年之前在中华大地上孕育和存在的文化现象,既包括物态文化,又包括精神文化。相对于1840年之后传入中国的西方文化即西学,中国传统文化称之为国学。如范百诲先生研究东西文化时所言:“国学是什么?便是东方全部文化的代表。”[2]相对于目前的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的现代文化而言,传统中国大地上的一切文化形态都可称之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是以儒、释、道三种文化并存和交融的综合文化。儒、释、道三家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程中主要的文化形态,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分别集中代表了中国文化中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相处的基本法则。
(一)儒家文化是调节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典范
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最高,是作为主要社会统治意识形态而存在的,是主流文化。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的思想以及他们继承者的思想为代表,强调人们要处理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确立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行为准则。其中主要包括“德”文化,“和”文化、“民本”文化等。儒家文化非常重视道德建设,是一种基于性善论的哲学价值观。“德”文化强调人们行为处事首先要符合内心的道德要求。比如《礼记》》中所记载的五伦社会基本行为规范:“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即以道德为准绳,提出做人的基本规范:父子之间要有骨肉之亲;兄弟之间要谦让友爱;夫妻之间要挚爱和睦;长幼之间要尊卑有序;君臣之间要仁爱忠诚。再比如礼、义、廉、耻四维:“礼”强调要遵从上下、贵贱、长幼、贫富等基本社会秩序规范;“义”强调百姓对国家社会的道德义务;“廉”注重坦荡无私,清正廉洁;“耻”注重做了坏事要有羞耻心而自责。此外还有仁、义、礼、智、信“五常”,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德”等社会规范,都是从道德的层面来强化人们内心的自我约束,教人向善。儒家的“和”文化主要强调人们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求同存异,以和为贵。如“礼之用,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文化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精华,其内涵丰富多彩,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3]。“民本”文化主要指老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要重视百姓的利益和诉求。强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强调“民为邦本”,强调“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等等,要求统治者要善待百姓,发挥百姓在社会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儒家文化作为调节人与社会关系的重要典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大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当今中国得以拥有文化自信的重要基础。
(二)佛家文化是调节人们内心思想的重要典范
佛家文化的创始人是古印度佛陀释迦牟尼,因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又称为“释”文化。佛教诞生于古印度,到西汉末年时,经由西域传入中国。佛家文化传入中国后,在本土儒家文化的不断影响下,佛法教义也逐渐同中国社会文化相结合,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比如注重佛法弘扬的简便易行,关注人们的现实苦难,主张众生平等、不杀生不盗窃等佛法观念。佛家文化注重人们内心的自我反省和约束,其中国特色的善恶观、平等观、现实观等是人们进行心理自我调节的重要文化来源。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一直是出世而不离世的态度,其理论很大程度上是对如何看待“人”这一重要哲学问题和道德观念的构建和弘扬。“佛教传入中国后所经历的一个不断中国化的过程,正是在继承佛陀创教根本精神(即帮助人觉悟解脱)的同时,又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视现实社会人生的氛围中,将佛教中蕴含的却又在印度佛教中未充分发展的对人及人生的关注与肯定作了充分的发挥,并以其对社会人生的独特看法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思想文化的某些缺憾或不足。”[4]出于对人、对众生的关注和爱,中国佛教文化教化善恶的观念和劝人向善的理论特别丰富,具备了劝善化俗的社会功能,要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避恶趋善,止恶扬善。佛教文化强调“因果报应”,强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就要求人们不断磨练心性,消除心中恶念,一心向善。佛家文化是调节人们内心思想的重要典范,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维系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文化。
(三)道家文化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典范
道家文化以老子、庄子为代表,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文化。道家文化强调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与天地万物之间的关系。道家文化崇尚自然,提倡道法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求人们应遵循自然规律,追求阴阳调和,天人合一。道家文化崇尚规律,道有“天道、地道、人道、物道”,违背了“道”,即违背了规律就会导致天怒人怨,进而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道家文化崇尚无为,强调清静无为,让世间万物通过自身发展和生息而达到最佳状态。道家文化崇尚以柔克刚,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认为新生事物虽然表面柔弱,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至极,则会转向衰亡。“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提出了以静制动,以弱胜强,以柔克刚,以少胜多等思想。道家文化以调节人与自然关系为特点,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儒释道三家文化虽然是其典型代表,但远不能涵盖传统文化的全部内容。除了儒释道三家文化之外,我们还有诸子百家文化,以及其在漫长的中华文明史当中的传承和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创造的文字至今仍在使用。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有自己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国人独特而悠久的精神世界,让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民族自信心,也培育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5]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也是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因此,我们可以并且应当在彰显文化自信中继承和发扬好中国传统文化。
二、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来源于中国特色革命文化
中国革命文化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以无比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毅力,在经过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付出了异常巨大的革命代价的基础上,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独特文化。中国革命文化在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红色文化,这种称谓是从人们对近代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活动的习惯称呼演化而来的。
(一)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具有明显的独特性
在革命和战火的洗礼中形成的当代中国革命文化,有其自身明显的独特性。横向上,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任何别的国家都没有我们中国拥有这么丰富的革命文化遗产资源。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文化的民族独特性。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处于压迫民族的地位,他们在世界范围内到处穷兵黩武,疯狂欺压和掠夺弱小国家和民族,因而他们没有像中国这样反抗民族压迫的革命历史经历,没有承受过中国这样被压迫的民族痛楚,因而也无法取得中国这样的革命文化遗产资源。与其他殖民地被压迫国家相比,中国处于半殖民地的位置,我们并没有像其他殖民地国家一样,被完全亡国灭种,中国一直都存在着反抗压迫的民族力量,中国人民反抗压迫的革命斗争一刻都没有间断过。在这个反抗压迫的过程中,我们创造了其他被压迫民族无法取得的革命文化遗产。纵向上,从中华名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时间进程来讲,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具有历史独特性。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当代中国的革命文化资源丰富厚重。由于近代以来中国的积贫积弱,中华民族受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和欺凌,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没有近代中国所承受的苦难深重。“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在反抗压迫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文化。虽然近代中国遭受了深重的灾难,但是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正如恩格斯所言“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6]。在反抗压迫的革命斗争中,中国产生了丰富厚重的革命文化。中国革命文化的民族独特性和历史独特性,是中国革命文化鲜明的标志。
(二)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宏大历史进程当中,具备了广泛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并且具有大量的物质载体和明确的精神指向。我们可以把中国革命文化分为物质的“革命文化”和非物质的“革命文化”两种主要类型。物质的革命文化多为器物型的,一般具有实体,如革命战争遗址、纪念馆、纪念地、革命人物故居、烈士陵园、革命文物、革命书籍、革命文件等。物质的革命文化因为具有实体依托,能够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人们的革命认同感和爱国主义情怀,在近年的红色旅游热潮中得到了很大发展。非物质的革命文化多为无形的,主要存在于制度和精神层面。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三大法宝、三大作风、两个务必等等。此外,在中国漫长的革命历程当中,大批革命领导人和革命先烈浴血奋战,他们的革命理想、革命意志、革命情怀、革命历程、革命故事以及他们与老百姓之间同甘共苦、生死相依的党群关系,经过岁月的沉淀,凝结成了厚重的革命精神文化,成为我们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在全国范围内,我们有大量的红色革命文化遗产,随着近些年各地对革命文化的重视,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提供了强大的资源依托。
(三)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具有强大的能动性
当代中国革命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所特有的文化,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人对往昔峥嵘岁月的无限缅怀和集体追思,是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奋发向上的精神源泉。革命物质文化是革命文化的载体,是革命文化得以表现的工具和形式。革命精神文化是革命文化的内核,是革命文化的“魂”。革命物质文化和革命精神文化结合起来构成的当代中国革命文化,具有强大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中国革命文化的凝聚力、感染力和推动力上。中国革命文化所包涵的意识形态凝聚力,能够把中华民族强有力地凝聚起来,万众一心,同仇敌忾。中国革命文化所具有的感染力,能让炎黄子孙缅怀革命先烈,珍惜今日幸福生活。中国革命文化所具有的推动力,能让华夏儿女以史为鉴、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充分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正是这种强大的文化能动性,大大激发了当代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心。
三、当代中国文化自信来源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产物。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在于其基本原理的真理性和具体内容的与时俱进。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增强其生命力的必然诉求。
(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文化是当代中国文化的主流,体现了当代中国文化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我国文化的未来发展方向,是当代中国文化中最具本质性特征的文化元素。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所以能够成为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源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其真理性和价值性是支撑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强大基础。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真理性。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为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活跃、最革命、最根本力量,深刻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马克思主义在人类思想史上拥有崇高的地位,任何一种思想体系都没有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影响之深、影响之大、影响之广。在马克思生活的时代及其以后,无数马克思主义的反对者都不得不对马克思主义表示钦佩。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和发展规律,为人类观察世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价值性。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立足于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全人类的解放和每个人全面自由的发展作为其学说的最高价值追求,是正真代表着人类前进方向的科学理论。正如恩格斯所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的利益和愿望。”[7]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理论像马克思主义这样,真正代表着各国工人阶级和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他们同呼吸共命运。只要人类世界仍然存在剥削和不平等行为,马克思主义就永远会成为人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有力武器,永远会成为人们追求自由解放的一面旗帜。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主要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遇到的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理论成果,凝聚全党全国人民的力量和共识,巩固社会主义思想基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要实现这个创举,要求中国共产党必须立足于中国的具体国情,带领全国人民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事实证明,我们在实践中创新了马克思主义,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化。我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方针,提出了文化“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和文化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促进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全国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8]当今中国拥有的文化资源前所未有,全球华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共识也在不断强化,使中华文化显现出强大的凝聚力。正如亨廷顿所言:“散居在各地的华人,即具有中国血统的人,越来越明确地使用‘文化中国’这一概念来表明他们的共识。20世纪曾是西方众矢之的的中国认同,现在正根据中国文化这一持续要素来被重新阐述。”[9]我们要做的就是充分宣传和利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使每一个中国人都能够发自内心地为中国的灿烂文化而感到自豪,使世界各国都对中国文化充满向往和敬意,用文化的力量展示崛起中国的魅力。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2]桑兵.国学的历史[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263.
[3]习近平.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16(2).
[4]洪修平.试论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人文精神[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3):66-72.
[5]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N].人民日报,2014-04-02(2).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140.
[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8.
[8]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2-11-30(1).
[9]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147.
责任编辑:曹桂芝
A8
A
1004-3160(2017)01-0019-05
2016-11-18
张克兵,男,河南许昌人,中共中央党校党的建设教研部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中共党史、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