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背景和路径研究

2017-03-07王昱清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法规从严治党制度

王昱清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背景和路径研究

王昱清

(中国人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北京 100872)

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是在新的世情、国情、党情背景下,针对党面临的“四种考验”和“四种危险”而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实现的关键在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只有通过不断加强思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武装、加强“四个意识”培养、加强管党治党意识培育进行思想建党,通过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进行制度建党,才能真正实现全面从严治党,提高党在新时期的执政水平和领导能力。

习近平; 全面从严治党; 背景; 路径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理论,其中全面从严治党重要思想,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在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下提出的,其实现路径在于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

一、全面从严治党思想提出的背景

十八大以来,世情、国情、党情已发生深刻变化:国家间竞争加强,国际政治安全形势严峻,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现阶段担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而自身建设又面临干部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应运而生,为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一)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世情

从世界范围来看,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发展普遍疲软,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和平与发展虽仍为当今时代的主题,然而不同民族、国家和宗教信仰之间冲突不断,世界政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国家间的意识形态话语权争夺日趋激烈。

1.国家间竞争的加强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各国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并为全球经济发展提供便利,然而,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加强联系的同时也扩大了危机的影响范围。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就是最好的例证。

2008年,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全球,给世界经济、政治和安全造成了深刻的影响。危机爆发8年多以来,世界各主要地区与国家的经济恢复依然乏力,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债务危机有蔓延趋势。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形势下,各国围绕国家利益所展开的竞争日益加强。在“西强东弱”整体格局未改变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自身在技术、信息和管理方面的优势,打响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战,使我国的对外经济受到重重阻碍。要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改变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世界经济格局,中国共产党必须坚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升党的建设水平和执政能力,增强国家竞争力。

2.国际政治安全形势的严峻性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宗教信仰之间冲突不断,两种社会制度国家间角力加剧,世界政治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20世纪末期,在西方国家的煽动下,中亚、东欧独联体国家发生了一系列的“颜色革命”;2010年以来,“阿拉伯之春”爆发于突尼斯,并迅速由北非蔓延至西亚;美俄欧三方干涉,引发乌克兰危机。所有这些事件都表明执政党及其政策如果背离人民,丧失民心,就会遭遇失败。此外,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所引发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国南海问题、中韩萨德问题等,都在警示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所面临的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

3.国家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激烈争夺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文化软实力竞争在21世纪国家间的竞争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在“西强东弱”总体格局未改变的情况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凭借自己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宣扬所谓的“普世价值”,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强制输出,实行文化霸权主义,甚至鼓吹“资本主义是历史的终结”,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意识形态仅是一种乌托邦,鼓吹“警惕中国新集权化”思想。这种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兜售,是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极大挑战,因而,党必须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在挑战中历练自身,不断提高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

(二)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国情

从我国国情来看,中国进入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要啃硬骨头;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放缓,积累的矛盾凸显;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成时期,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以上是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国情背景。

1.改革进入攻坚期、经济进入新常态

近40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使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稳定较快增长,GDP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科技水平显著提升,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然而,中国虽然GDP总量大,但是人口众多,人均GDP仍居于较低水平。经过30多年的强劲发展之后,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变为向服务业发展及创新驱动。这一方面为我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阵痛”和挑战,制造业面临去产能化、金融要去杠杆化、环境去污染化、房地产也将经历调整阵痛。同时,经济面临下行趋势加大的压力,过去积累的一些矛盾将随着经济的放缓而凸显出来,而社会保障体系和管理手段还相对滞后。此外,经历近40年的改革之后,中国的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必然要触动既得利益集团,必然会受到百般阻挠和各种挑战,但是只有推进深层改革才能够真正解决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和矛盾。

要应对改革攻坚期和经济新常态所带来的挑战,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些都对党的执政领导提出了考验。

2.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时期

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首先使用“小康社会”来阐释中国式现代化,提出到20世纪末期在中国建立一个小康社会的目标。在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邓小平所提出的目标如期完成,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党的十七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的新要求,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进行了充实和完善,将“全面建设”改为“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进入全面建成的历史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我国物质基础相对雄厚,人力资源较为丰富,市场前景较为广阔,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基本没变。但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信任危机,信仰缺失,空气污染,住房、就业、医疗、养老存在后顾之忧等未得到有效解决;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各种风险积累和集中显露的时期。因而,为顺应新形势新情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共产党必须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自身科学化水平。

(三)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党情

从党自身来看,中国共产党在新时期肩负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任重道远;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四大危险”,自身建设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上是全面从严治党提出的党情背景。

1.党在新时期承担的历史使命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在新时期,党承担着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种领导地位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党经过艰苦奋斗所取得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中间也经历了诸多挫折和失败,究其原因,有主观方面的也有客观方面的,而每一次重大错误的发生,都离不开党自身建设出现的严重问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所有这些目标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实现,都需要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增强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肩负起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使命。

2.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现阶段,中国共产党自身面临着干部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大危险,为巩固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必须要求全面从严治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的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遇到了空前挑战。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出现多元化和复杂性等特征,并愈加明显,增加了党内统一思想的难度。且中国共产党是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大党,统一思想更加不易。党内存在大量思想问题和利益矛盾,某些矛盾涉及党员、干部多,同其他社会矛盾错综交织,协调处理难度较大。尽管每个党员都加入一个党组织,接受组织的监督和管理,并有严明的组织纪律规定,但是就全党来说,一些组织软弱涣散,一些党员和干部难以受到监督,队伍管理缺位不到位的情况不是个别。党内政治生活政治性、原则性在下降,自由主义、好人主义有所滋长,制度执行不严情况大量存在。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在一个十三亿人口大国长期执政的党。党自身出现的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会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丧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地位,甚至会造成国家的动荡与不安。因此,面对新形势下党内存在的问题,全面从严治党刻不容缓。

二、全面从严治党的实现路径

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将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面对世情、国情和党情作出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0月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以问题为导向,从抓思想从严、抓管党从严、抓执纪从严、抓治吏从严、抓作风从严、抓反腐从严六个方面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通过梳理习近平总书记自十八大以来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系列讲话,可以得出,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路径在于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相结合。

(一)思想建党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仅对个人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国家的繁荣富强同样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现阶段,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着多种思想问题,这些严重阻碍了党员和党组织自身的建设,也不利于党的领导能力的发挥。十八大以来,针对党内存在的思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进行了一系列的重要讲话,明确要求从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武装、加强“四个意识”培养和加强管党治党意识培育三个方面加强思想建党。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理论武装,提高党性修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员、干部都要按照“三严三实”要求鞭策自己》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1]675-676共产党人要想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就必须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习近平总书记曾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2]80-81,缺乏理想信念,就会缺钙,得软骨病。只有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以更加开阔的心胸和视野面对胜利和困境,以坚定的立场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

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不会自发产生,必须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育精神家园。要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通过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了解过去、把握现在、感知未来,从而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来说,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看家本领,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只有理论清醒才能政治坚定。此外,思想认识问题要不断巩固、提高和加强。要像经常打扫房间一样,经常打扫思想上的灰尘,使其常扫常新。

2. 加强“四个意识”培养,维护中央权威

党是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中央权威地位的确立,党的领导地位的巩固是中国各项事业顺利进行的前提。然而现阶段,党内存在政治纪律松弛、组织软弱涣散等问题,所有这些都严重削弱了中央权威,不利于党自身的建设,也不利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针对这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培养“四个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四个意识”即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在全党加强“四个意识”培养,就是要求:第一,各级各部门党组织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一致必须是全面的,要落实到思想政治和行动中;必须是具体的,要落实到工作中;必须是坚定的,坚决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坚决落实各项决定,坚决杜绝各项禁止,同时还应向党委负责,向党委报告工作。第二,各方面要服从大局,在大局下思考,跳出部门框框,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第三,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腐败问题是腐败问题,政治问题是政治问题,不可混而为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1]192在政治问题上,任何人都不能跨越红线,越过了就要严肃追究政治责任。

除了对党员、干部进行“四个意识”的培养之外,还要加强对军队、党校、媒体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的“四个意识”的培养教育。在军队,要把党性原则牢固树立起来,要增强各级党的政治意识,使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成为全军特别是领导干部的自觉行动。党校作为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并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身。报刊、通讯社、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所有工作都必须体现党的意志、维护党的团结、反映党的主张,坚定政治立场,绝不能发异声,不能为错误的思想和言论提供传播渠道。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要坚定信念、任事担当。

3.加强管党治党意识培育,引导树立正确政绩观

加强党的自身管理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取得的宝贵经验。然而,当前党内存在一些忽视管党治党的现象和问题,有的对党风廉政建设重视不够,流于形式;有的领导干部两面三刀,破坏风气;有的领导干部功利心重,仅抓经济,等等。针对以上这些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3]224,在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明确“一岗双责”,树立党的观念。同时,引导各级各部门树立正确政绩观,使其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大局方面看问题,将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各级党委要承担好、落实好从严治党的责任,坚持将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将各个环节的党建工作抓具体、抓深入,坚决抵制“一手硬、一手软”。

(二)制度建党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强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针对当前党内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讲话,总的来说,主要是从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和提高法规制度执行力两个方面加强制度建党。

1.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只有建立完善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才能明确党员职责界限,便于责任的落实和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完善党内法规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前提和基础,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第一,要落实好干部标准,为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和支撑。好干部标准,大的方面来说,是德才兼备。具体而言,当前时期好干部的标准是政治坚定、工作有力、作风过硬、人民信任。第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考核干部政绩,既要看发展,也要看基础,既要看显性成绩,也要看隐性成绩,把社会进步、生态效益和改善民生等指标和实绩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不能唯GDP。要建立健全容错机制,要鼓励大胆探索,允许工作失误。一个事业心、责任心强的干部,干事一般比较多,相对而言,犯错误的几率也会增加。对这样的干部,要作出全面的评价,抓住主流,既肯定成绩,也指明错误,但不可求全责备,挫伤干部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为防止面子工程、拍脑袋决策的出现,要实行终身责任制。第三,加强反腐倡廉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及国家立法。界限明确才能管控有力,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要合理划分权力归属和边界,明确权力清单,强化流程控制,减少自由裁量空间,避免暗箱操作,将权力置于阳光下,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四,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制约重在问责,体系应围绕责任设计,明确主体,明晰责任。监督关键在全面,要把党内监督、国家监察和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协调法律、司法、审计、民主、舆论监督,形成监督合力。此外,还应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推进纪检工作双重领导的制度化,并逐步加强和改进巡视监督制度,将巡视监督重点放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

完善党内法规制度的原则和方法:党章是总章程和总规矩,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总结党的建设实践经验,及时把比较成熟和适用的经验提升到制度高度,制定新的法律法规;对已有的法规制度进行补充完善;对不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法规制度予以废止;加强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理论研究和宏观设计,健全党内规则体系,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

2.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制度建党一方面要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另一方面还要提高其执行力。当前党内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方面是由于法规制度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已有的法规制度没有得到有效执行。从组织和组织关系来看,有的组织对党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对问题一味姑息掩饰;从个人和组织的关系来看,有的党员干部党员意识不强,组织观念淡薄,将分管领域当做“独立王国”“私人领地”;从个人和个人的关系来看,有的党员干部不讲党性原则规矩,而讲利益关系情面。以上问题的解决必须提高党内法规制度的执行力。

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就要求真严、敢严、长严。真严,是从落实程度而言,就是将党的各项法规制度真正落到实处,并以此为依据,考核干部、选人用人、履行主体责任、进行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惩处违法违纪行为等,破除执行政策过程中,一些人所信奉的“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的错误思想。敢严,是从落实主体而言,就是党员主体能够对上严、对己严、对下严,上不封顶,下不设限,严于律己。具体而言,就是每个党员都能够抵制诱惑,严格按照法规制度要求自己;上级对下级不袒护、不包庇,下级对上级不吹捧、不奉承。长严,是从落实持续时间而言,就是指法规制度执行力的提高要反复抓,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集中抓的时候雷霆万钧,平时放任自流。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起势”和“优势”,但是没有形成“定势”和“胜势”,一些影响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消极因素还未根除,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一些老问题死灰复燃,仍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因此,提高法规制度的执行力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全面从严治党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

2017-08-19

王昱清(1992—),女,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编辑:杨桂芳

猜你喜欢

法规从严治党制度
从严治党的经典之作:《中央政治局关于巩固党的决定》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全面从严治党,基层更应主动作为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千奇百怪的法规
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