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视阈下中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研究
2017-03-07梁永郭李亚男张丽静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300401
梁永郭,李亚男,张丽静,李 涛(河北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401)
在《资本论》第三卷的序言中,恩格斯指出第五篇的内容尽可能限于整理现有的材料,只作一些必不可少的补充。所以说,这部分内容更能走进马克思的精神世界,更具有研究价值,而“虚拟资本”就是马克思在这部分提出的。通读整个资本论第三卷的内容,虽然“虚拟资本”是在第二十五章明确出现的,但马克思对于虚拟资本的理解贯穿于整个资本论中。这无不告诉人们要想系统理解虚拟资本,就不要仅局限在某一个章节,而应该把它放在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来把握,这也为发展和创新马克思理论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一、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提出了虚拟资本理论。根据马克思的引述,虚拟资本这一词语早在1840年就由威·里瑟姆在其《关于通货问题的通信》中使用过,主要指的是空头汇票(票据)。马克思在其《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特别是在论述信用的第二十五章以后,对虚拟资本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
(一)虚拟资本的形成
虚拟资本的形成大致经历商品——货币——生息资本——虚拟资本等4个发展阶段。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表示为W- G- W。在该过程中,商品生产者首先把自身生产的商品卖出获得相应的货币,再用这部分货币购买所需的商品,这就形成了一次流通。货币拥有者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过后又将其卖出,这样又获取了货币。这个流通的过程用公式表示为G- W- G`,G`>G,G`- G就是剩余价值。货币经过流通以后会增殖,价值也就转变为了资本,货币转为资本,货币就资本化了,进而资本就成为一种特殊商品。货币拥有者将多余的货币借给那些缺乏资金者,缺乏资金者进而转变角色成为货币的使用者,货币使用者通过运用资金就会产生一定的利润,利润中的一部分作为回报补偿给货币拥有者,这部分补偿就是利息。在这种借贷资本中产生了汇票等资本,之后不断演变,又出现了债券和股票等资本,虚拟资本就应用而生,并且随着信用制度和信息技术的完善不断发展壮大[1]。
(二)虚拟资本的形态
《资本论》中所述虚拟资本的形态有两种:一种是以股票和债券为代表的价值形态,另一种是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以汇票和银行券等为代表的价值形态。这两种形态是虚拟资本最初始的形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虚拟资本产生了新的价值形态,如互联网金融等。
(三)虚拟资本的特点
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逐利性、风险性和依附性等4个特征。
1.虚拟性
“虚拟性”是虚拟资本最基本的特点,从它的表现形式看,股票和债券等这些形态极易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再加上虚拟资本自身不具有真正的价值,更能说明它带有强烈的虚拟性特点。
2.逐利性
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具有逐利的本性。虚拟资本也不例外,虚拟资本作为一种资本,同样是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2]。
3.风险性
正因为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和逐利性特点,才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将目光转向虚拟资本,通过这种新的方式获取利润。部分虚拟资本风险性大,获利多。有些投资者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甘愿冒风险,这样情况一旦失控,虚拟资本就会膨胀,产生巨大的泡沫,从而造成经济危机。
4.依附性
《资本论》指出,虚拟资本来源于实体经济,它是以实体经济为基础并为其服务的。虚拟资本利润的获得也离不开实体经济的生产过程,一旦虚拟资本离开生产和劳动者的劳动,资本家就无法获得剩余价值。所以说,它具有对实体经济的依附性。虚拟经济在壮大的过程中,需要与实体经济步调一致,才能发挥出它的最大价值。
(四)虚拟资本的作用
根据马克思辩证法,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虚拟资本也不例外,它对经济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的方面体现在,虚拟资本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另外,从虚拟资本产生的角度来讲,虚拟资本的发展不断优化整合社会资源,使资源得到了优化配置[3]。消极方面是虚拟资本容易带来金融风险,诱发经济危机。虚拟资本具有虚拟性与逐利性,过度发展虚拟资本就会出现经济膨胀,脱离实体经济容易诱发各类经济问题。
二、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
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之间的关系是,一方面资本市场是虚拟资本循环运动的载体,另一方面资本市场随着虚拟资本的壮大而发展。
(一)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的形成
资本市场最先萌生的是股票与债券。随着股份制和股票制度的出现,证券交易所和股票集中交易场所应运而生。交易所成立以前,资本市场的功能主要是扮演着资金筹集的角色,交易所的出现使得资本市场开始充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包括资源配置、传播信息、产权流动、价格发现及经济调控等,交易所服务于各种不同种类的货币和票据的交易,它成为了虚拟资本的市场。
(二)虚拟资本与资本市场的发展
虚拟资本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不断衍生出的各类金融创新工具,极大地促进了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市场上对虚拟资本的需求对象是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与实体产业部门,这些部门要求金融创新必须多样化,并且必须跟经济发展水平同步。资本市场供给方是虚拟资本这个创新主体,它既为资本市场提供新的虚拟资本产品,同时也是供求双方达成一致意愿的产物,资本市场的创新是受到创新人才与技术条件、法律法规、市场条件、政策、创新的预期成本与收益等多个方面制约的。资本市场的创新均衡和稳定发展前提条件是金融创新供求达到均衡。在资本市场条件下,只有创新供给和需求相互调解、相互协调并彼此配合,达到一种平衡的状态,才会使金融发展到新的高度和层次,真正实现资本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效果。
三、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虚拟资本是市场高度发达的产物。中国的资本市场随着虚拟资本的发展不断发展壮大,但由于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使得虚拟资本在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下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中国的资本市场迫切需要在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科学指导下,解决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真正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的发展。
(一)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
第一,在当前资本市场中,中国存在严重缺乏诚信的行为,如偷税、漏税、做假账和投机取巧等行为,大大破坏了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第二,中国资本市场结构不完善。在整个金融业中,资本市场所占的比重太小,而且直接融资的比例也比较低。在发达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中,主要的融资方式是直接融资,如发行股票和债券,而中国企业的主要融资方式是间接融资——银行贷款。所以,在中国间接融资比例太高,这不仅不利于分散风险,还更加不利于维护金融安全。
第三,资本市场发展程度不高,尚不能满足多元化的投融资需求。近些年,中国资本市场经过一系列市场化的改革,结构更加完善,但整体水平偏低,而且与国民经济的发展要求尚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的上市公司数量从主板到场外交易呈现倒金字塔形,与发达市场存在明显差异。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结构性缺陷,难以适应国民经济的规模增长和结构调整所带来的巨大挑战,不能有效满足各个层次的投融资需求。
第四,监管队伍有待加强。中国资本市场不断改革和对外开放,伴随而来的是各类新型产品的推出和大量跨行业交叉产品的涌现,这对监管部门的协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国资本市场,依旧存在着监管缺失、多头监管、监管空白和监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整个结构框架无法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存在的各类问题亟待解决。
(二)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建议
第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虚拟资本是市场经济与信用制度的产物,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础是信用制度。对于各种违法违规的严重失信行为,必须要实施信用惩戒。要严厉打击这种行为,并将严重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加以曝光,让其接受市场和社会的监督;将违法失信行为计入诚信档案,把诚信中的不良记录与市场准入管理进行挂钩;加强对“诚实守信”的教育宣传培训工作。
第二,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直接融资跟间接融资相比,具有更多的优势条件,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直接融资还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公开透明性,在这样的条件下更加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分散融资风险。
第三,大力推进建立多层次股票市场体系,满足多元化的投资需求。国家政府继续支持与鼓励主板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推动更多的蓝筹公司上市,吸引境外上市企业回归,推动境外企业到境内上市,扩大市场规模;建立与完善中小企业快捷融资机制,使中小企业板公司再融资更加灵活[4],不断地丰富与发展上市公司的结构;充分挖掘出资本市场的灵活性潜力,进而增强资本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加快发展创业板市场,完善创业板的监督规则和发行审核标准,提高创业板发行审核效率,不断探索适合创业板特点的监督机制。
第四,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高监管的效率。中国资本市场需要借鉴国外资本市场的经验,根据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改革,加强监管的独立性[5]。根据市场的变化,调整优化内部结构,建立更加灵活的监督机制,以更好地服务于资本市场;加强各个监督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建立一个多层次的监管体系,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根据资本市场的变化改进自身的监督理念、监督模式和监督内容,同时建立和完善针对各种金融风险的决策机制和反应机制,维护资本市场的稳健运行。
第五,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马克思指出,虚拟经济具有独立性特点,但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的发展而发展。如果没有实体经济,虚拟资本就没有了可以附着的“复本”;如果没有实体经济创造的剩余价值,就没有虚拟资本的利润[6]。所以,在发展虚拟经济的同时,绝对不能脱离实体经济。
中国的资本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只有坚持在马克思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宏观调控和调解,才能真正促进它的健康发展。
[1] 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450- 451.
[2]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71- 172.
[3] 郭林涛.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引发的思考[J].决策探索,2015(8):12- 13.
[4] 蒋西军.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关系[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6.
[5] 王为.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研究[D].南宁:广西大学,2013.
[6] 郑千千.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苏州:苏州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