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实现途径
2017-03-07姜志红
姜志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及其实现途径
姜志红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46)
“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在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平台的同时,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提出了挑战。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良性育人环境,建设思想政治教育高素质师资队伍,培育大学生健康的网络心态,是“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话语权实现的重要途径。
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明确提出“鼓励学校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及教育服务平台,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此计划的贯彻和实施标志着教育领域的“互联网+教育”新常态的形成。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排头兵,应积极顺应“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1〕。“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要求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标准和服务理念的同时,也为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一、“互联网+”的提出和实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互联网作为一种独立的信息媒介,已经进入和影响着社会各个体系。2015年《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显示:“截至2014年12月,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较2013年底提升了2.1个百分点。”同时根据调查,“2014年新增网民学生群体占比为38.8%,远高于老网民中的22.7%”〔2〕。
当前网络已成为青少年群体的主要信息来源。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应用和推广,势必更加深入地影响教育主客体的认知度,并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渠道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说:“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势必受到强大“互联网+”模式的影响。互联网作为全球最大的信息平台,给人类提供了最广泛、最直接、最迅速的信息渠道。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又一次加速了这个平台信息供给的频率和步伐。人们便捷、高效地找到海量、多样、优质的教育、信息、服务等资源成为可能。与此类似,思想政治工作者们也可以有更加广阔的空间寻找更加可靠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以使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人们共享教育资源。这就无限制地扩大了教育资源的覆盖面,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真正实现了“心有多大,网络就有多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舞台就有多大”。
2.“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方式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熟识度和关切度不断提高。互联网技术图像、信息一体化的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更加形象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使其更具感染力。网络跨越时空的特点也打破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局限,给予思想政治教育更广阔的表现空间。同时为思想政治工作者提供了更广泛的教学资源和更生动的教学效果,也改善了以往教学方法单一和教学模式枯燥等问题。互联网和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机结合,为思想政治的教学开辟了新天地。
3.“互联网+”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秀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网络即时性的特点加强了思想政治课堂的时效性、针对性、互动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与“互联网+”背景的融入,更加丰富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并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关注度和感染力。教学过程和时事新闻的对接、彩色影像的不断变换、案例解说的图文并茂都给思想政治课堂增添了趣味性和时效性。同时,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和无边界特点也为教育者寻找教学素材提供了新的渠道。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同时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进行思想交流的崭新平台。网上交流思想时可匿化和去中心化等特点,使交流者可以畅所欲言、直抒胸臆,让教育主体更加了解真实情况,更好地为受教育者量身定做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案。由此可见,“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所结合形成的是充分生动的教学资源和无法比拟的教育效果。
二、“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提出的挑战
“互联网+”除具有时效性、形象化、针对性等优势以外,同时也存在网络自身难以避免的随意性、开放性、多源性等一系列先天缺憾。因此,“互联网+”在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系列问题。
1.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受到冲击
作为宣传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主要阵地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近年来由于网络的兴起,受到了一些其他形式话语权的干扰。特别是“互联网+”概念的提出和实施,在加速社会各个领域与网络融合并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得一些非主流的意识形态通过不同的舆论途径,不仅散布在网络之上,还通过“+”的过程渗透到人民群众内部,干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撼动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地位。其中少数西方国家因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的不同,便利用其网络和技术优势,不断地加强对我国思想意识领域的渗透以及灌输。这影响并破坏了主流意识形态在社会意识形态中的中心地位,并影响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
2.思想政治工作者话语权的权威性被消解
思想政治教育是宣传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战场,其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和正确性不容置疑。当代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与网络的发展相伴相随。由于自身年龄、阅历、知识水平等一系列原因的存在,面对庞杂的网络信息,缺少筛选和辨识的本领;在享受快捷的信息传输、丰富的网络体验的同时,既无法客观地看待“互联网+”的客观现实,也无法辨识接收信息的真实性和实际意义。尤其是当他们接受的信息与课堂或书本理论相冲突时,其内心往往更倾向于自己熟悉和信赖的网络世界给出的答案。这种做法恰恰与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严谨性、中心性和权威性相违背,这也就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权威性的弱化甚至是消解。
3.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挑战
随着网络特别是“互联网+”的兴起,单一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亟待提高。首先,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它无时无刻不在干扰着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认知方式,有些学生对网络的迷恋远远超过对书本的认同。思想政治课堂从内容到形式有着极其严肃的政治意义和政治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时常表现为照本宣科,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由于网络具有声文并茂、实时评论等优势,而呆板的课堂讲授又缺乏网络时事的引入和讲解,学生难免就会对书本条条框框的内容产生置疑和反感。其次,教育主客体同步接受网络信息,而教育者由于受年龄、精力、网络使用能力等方面的限制,不能很好地把有深度有温度的网络案例和课本知识有机结合,不能引起受教育者的共鸣,效果恰恰就会适得其反,造成了受教育者对课本知识的不信服。因此,从课堂讲授的内容、形式以及对网络的熟悉程度来说,都对教育者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三、“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话语权的实现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因此,在“互联网+”时代,培育高校育人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是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1.整合资源,培育形成“互联网+”背景下良性育人环境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的系统工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来说其实都是一个终身教育的过程。然而学校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习近平指出:“办好我们的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抓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4〕
因此,抓住“互联网+”这个良好的机遇期,运用它便捷、快速的特性,把思想政治教育纳入高校智源体系中的中心环节加以规划和把控。同时还可以利用“互联网+”的广泛性和传播性特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因此在“互联网+”背景下,培育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育人环境是各专业、各科目齐抓共管、协同一致的大的课题。
2.汇聚能量,加强“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要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6〕高校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主体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有良好的政治素质,从源头上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纯洁性,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性。“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7〕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更要了解网络。这样才能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转化教育理念,取得受教育者信任,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因此,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利用好网络加速发展的新机遇,丰富教学模式并拓宽教学渠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时效性,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释放寻找新的突破口。
3.加强引导,注重“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生健康心态的培育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大学生在知识层面和精神面貌都得到了显著提升。大学生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心智有待成熟,再加上网络管理、网络社会的道德有待规范,大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只被动地关注和回应这些问题,要主动地了解和探寻学生内心,高度重视学生网络心态建设。第一,在解决学生参与网络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时,要改变传统管理模式,变封、堵、压为平等的交流、沟通和疏导。让学生自主选择渠道参与网络活动,要提供条件、创造机会,在帮助大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极大地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使之熟悉网络语言和网络环境,也提高其觉悟、洞察力,增强其责任感,逐渐建立对网络的正确认识。与此同时,高校也要做到及时监督和正确引导,广泛宣传先进人物和事迹,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传播正能量。这样健康的网络心态就会不自觉形成。第二,组织专业的师资力量定期为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专业讲座并实现常态化课程设置,引导大学生排解释放压力,自觉培养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在重大事件、突发事件面前,针对千变万化的信息,高校应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的动态发展,做到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递和沟通,做好网络引导。第三,我们可以利用广泛接触的形式,如QQ、微信、微博等平台,以平等身份进行交流,了解对方心灵深处的需求,尊重彼此人性,这样就达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效果。
〔1〕〔3〕〔4〕〔5〕〔6〕〔7〕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EB/DL〕.(2016-12-07.08),http://edu.jschina.com.cn/jybb/201612/t3229480.shtm l.
〔2〕CNNIC第35次调查报告:网民规模与结构〔EB/OL〕.http://tech.sina.com.cn/i/2015-02-03/dociavxeafs0747384.shtml.
The Right of Discours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and Its Realization
JIANG Zhi-hong
(He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Judicial Police,Zhengzhou,Henan 450046)
The concept and implementation of“Internet+”has provided a broad platform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also challenge the right of discours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discourse righ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Internet+”,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construct the health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nvironment,constructhigh-quality teachers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nd foster college students healthy network mentality.
Interne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discourse right
G641
A
1672-2663(2017)01-0123-03
(责任编辑 殷 尧)
2016-12-22
本文为2015年河南省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互联网+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语权研究》(2015GGJS-222)的中期研究成果。
姜志红(1978-),女,山东威海人,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政治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