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斯宾塞诗Sonnet 54不同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2017-03-07

关键词:小句意中人定式

佟 彤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功能语言学视角下斯宾塞诗Sonnet 54不同汉译本的对比分析

佟 彤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功能语法作为语篇分析的有力工具,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翻译研究。Sonnet 54是埃德蒙·斯宾塞爱情十四行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对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功能语法视角出发,对该诗及其两个汉译本的及物性特征进行对比发现,从及物性角度来看,胡家峦译本比王佐良译本更忠实于原诗,更能体现原诗独有的结构和意蕴之美。由此说明功能语法的及物性分析可应用于对诗歌翻译的评价,从而避免单纯从文学角度和修辞角度分析所导致的主观性。

功能语法;Sonnet 54;诗歌翻译;及物性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31 09:35

埃德蒙·斯宾塞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以细腻的情感、典雅的用词和优美的格律影响了弥尔顿和雪莱等后世诗人,被誉为“诗人的诗人”。其十四行诗反应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想,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价值。Sonnet 54是其爱情十四行诗中极具影响力的作品,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功能语法最初由韩礼德创建,其目的是用于语篇分析[1]41。作为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语法系统之一,功能语法已被应用于包括语言发展、语言教学、语言与社会以及文体学等诸多领域的研究。翻译研究作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研究领域,也深受功能语言学的影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功能语言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包括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探索翻译范式和翻译评价的标准以及对具体翻译作品的评价等[2-6]。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出发,对斯宾塞的爱情十四行诗Sonnet 54及其不同汉译本进行及物性分析可发现,胡家峦译本与王佐良译本相比,前者更好地还原了原诗独有的语言和形式之美。

一、及物性

功能语法的核心在于语言的3大元功能。韩礼德认为,任何使用中的语言都同时具有3大元功能:用于表征话语所表达话题内容或主题内容的概念元功能;用以建立和维持说话者与受话者关系及表达对言说内容和特定立场所持态度的人际元功能;用来将创造意义所需的语言资源整合起来形成语篇的语篇元功能。3大元功能的实现依靠不同的语法系统。及物性用于实现语言的概念功能。在这一系统中,经验世界被表征为6种不同的过程小句[1]106-107:表示特定实体所做事情或采取行动的物质过程;表示感知、情感和认知等感觉的心理过程;表示事物之间关系的关系过程;表示涉及生理和心理行为的行为过程;与言语行为有关的言语过程;表示某物存在的存在过程。

不同类型的过程小句由必不可少的过程本身、参与者及可供选择的环境成分组合而成。语言创造者从可供选择的语言资源中选择特定元素,以特定方式将其组合,用以表征他们眼中的世界或他们想要呈现给读者或听者的世界。对语篇及物性的分析能清晰展现语言创造者看待世界的方式及其语言所传递的信息。

翻译本身是译者在理解和感知源文本的基础上,将其转化为目标文本的过程。通过对翻译作品的及物性加以分析,并将其与原文及物性进行对比,可考察译者对原文的理解程度及译文忠实于原文的程度,对评价和鉴赏翻译作品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二、Sonnet 54的及物性分析

Sonnet 54是斯宾塞的十四行诗集《爱情小唱》中的一首。诗人将世界、自己和意中人分别比作剧院、演员和观众,抒发了自己因被意中人抛弃而产生的痛苦,以及对意中人面对自己的哀求无动于衷的埋怨。对全诗及物性加以分析,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全诗的结构和特征,以及作者借诗歌所表达的深切感情。

Sonnet 54采用了斯宾塞十四行诗惯用的3组四行诗加一个对句的结构。前四行诗讲述了诗人在人生的剧院演出,通过各种方式掩饰内心的不安,而意中人则像个观众一样悠闲地观看。在诗的第五行至第八行中,诗人随场景变换自己的喜怒哀乐,将喜剧和悲剧交替演绎。诗的第九至十二行描述了意中人对诗人表演给予的种种冷漠回应。最后的一组对句总结全诗,点明主题,将意中人比作无情的石头,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面对自己真挚感情依然冷漠无情的失望和埋怨。

通过分析原诗的及物性可发现,诗中的过程类型以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为主,配以少量的关系过程。物质过程和行为过程具有较强的动作感,用以表现经验世界的各种动作和行为主体的主观行为。诗歌通过对这两种过程的运用,将作者在意中人面前所作的努力以及意中人对此作出的冷漠反应展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组四行诗包含一个定式小句(My love like the spectator ydly sits)和两个非定式小句(Beholding me that all the pageants play和Disguysing diversly my troubled wits)。定式小句作主句,两个非定式小句作从句,诗的第一行作主句的环境成分。两个从句中被隐含的逻辑主语分别为my love和I。这一节中的两个环境成分均包含隐喻。诗人分别将所生活的世界和自己的意中人喻为剧场和观众,展现了“人生如舞台”的世界观。非定式小句Disguy-sing diversly my troubled wits中隐含的动作者为I,物质过程所针对的目标为my troubled wits,而非定式小句Beholding me that all the pageants play中隐含的行为者为my love,行为过程的范围为me that all the pageants play,生动展现出诗人与意中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诗人作为表演者用尽各种手段掩饰自己的不安,而意中人作为观众在一旁观看这一切。

第二组四行诗包含4个定式小句(Sometimes I joy,I waile,And mask in myrth lyke to a comedy和and make my woes a tragedy)以及两个作为环境成分存在的小句(when glad occasion fits和Soone after when my joy to sorrow flits)。这些小句中心理过程的感知者、物质过程的动作者和行为过程的行为者均为I,表明这一节所描述的对象是诗人的动作和行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诗人随场景变化不断变换自己喜怒哀乐的场面。

第三组四行诗包含了5个表示过程的定式小句(Yet she delights not in my merth,nor rues my smart,she mocks,She laughs和and hardens evermore her heart),两个作为环境成分的定式小句(But when I laugh和and when I cry)和一个非定式小句(beholding me with constant eye)。除最后一个小句(and hardens evermore her heart)为物质过程小句外,环境成分之外的所有小句均为行为过程小句或心理过程小句,相应的行为者和感知者均为she,环境成分小句中的行为者均为I。以she为主的行为者和感知者表明,该小节描绘的是意中人对诗人的种种表演所作出的反应。其中,不变的是意中人的眼神(beholding me with constant eye),变化的是意中人的态度(she mocks和She laughs)。两个作环境成分的小句表明,意中人的态度虽根据诗人行为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但都以与之感情对立的方式加以呈现。最后一句中的and hardens evermore her heart更是展现了意中人的冷若冰霜。

在结尾的对句中,开头的疑问句为心理过程小句,随后为表示条件的环境成分小句和关系过程小句。关系过程小句的使用与对句总结全文和点名主题的作用相符。开头疑问句的使用表明了诗人对到底什么才能打动意中人的疑问。针对这一疑问,接下来的环境成分小句和两个关系过程小句给出了答案(She is no woman,but a senceless stone)。诗人运用这组小句对意中人给予了无情的评价,将其剥离出“女人”这一范畴,并将其比作一块冷酷的石头,表达了诗人对意中人冷若冰霜深切的无奈和怨恨。原诗的及物性特征如下:

Sonnet 54

三、译文及物性分析及与原文的对比

Sonnet 54作为斯宾塞的经典诗篇,其感情表达十分细腻,所包含的隐喻内涵丰富,曾受到许多翻译学家的关注。该文选取王佐良(译文一)[7]44和胡家峦(译文二)[8]15-16对该诗的翻译,从功能语言学视角对两者进行及物性分析,并与原文的及物性进行对比可发现,胡家峦译本比王佐良译本更忠实于原诗。

纵观两个版本的译文可发现,两者均对原诗含义表达到位,且用词考究。但细细品味不难发现,两者对某些诗句的翻译存在较大差异。对诗歌第一节进行分析可发现,译文一与原诗差异较大:原诗的第一行是主句My love like the spectator ydly sits的环境成分,而译文一将其译为一个独立的物质过程小句;在原诗的主句My love like the spectator ydly sits中,包含表示意中人行为的sits一词和作为环境成分的like the spectator,但在译文一中,行为动词sits被转换成了“看”,原来的环境成分like the spectator未被译出,且在原诗基础上增添了表示行为过程所涉及范围的“戏”这一词语;原诗第三行的非定式小句作主句的伴随成分,而译文一在原诗的基础上增添了行为者“她”,将其处理成独立的行为过程小句;原诗第四行的非定式小句描写的是作者的行为,并非意中人的行为,而译文一将其处理为上一句译文“她观赏我演出各种题材”的伴随成分,使这一小句中隐含的动作者变为了意中人。以上分析说明,在对原诗第一小节的翻译中,译文一与原诗差异较大。相比之下,译文二第一节的每一小句都与原诗的结构和成分保持了高度一致。

在第二小节中,原诗第五行的环境成分在译文一中被融入到“一时的兴”中作为现象存在;第六行物质过程小句中的环境成分a comedy被融合到了新增添的目标成分之中,与原文的意蕴存在一定差距;第七行的环境小句被译文一转换为物质过程小句;第八行中行为过程小句和关系过程小句的组合被转换成了物质过程小句,其中waile这一信息在译文中被遗漏。由此可见,译文一的第二节与原诗第二节同样存在较大差异。相比而言,译文二与原诗的及物性更为接近,但对于个别诗句的翻译同样与原诗存在一定差异。与译文一相同,译文二也将原诗中第七行的环境小句翻译为物质过程小句,且动作者为“欢乐”而非诗人本身,这与原诗第二节主要对诗人行为进行描述的用意不符。原诗的第八行包含一个行为过程小句和一个与之并列的关系过程小句,而译文二将原来诗句中的行为者“我”省略,将其中的关系过程小句变为环境成分,削弱了诗人作为行为主体的地位。

原诗第三节中,除最后一个小句为物质过程小句外,其余为行为过程小句、心理过程小句以及行为小句的环境成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措辞方式的差异,译文一对原诗第九行和第十行的翻译与原诗存在微小差异,但其及物性与原诗基本一致。对于其余两句诗的翻译,译文一与原诗存在一定差异。原诗第十一行是由行为过程小句she mocks与环境小句But when I laugh组成的小句复合体,而译文一则将其处理为由一个行为过程小句和一个言语过程小句并列而成的小句复合体。原诗中包含的两个相邻且结构相同的小句复合体,均由环境小句与行为过程小句组合而成,诗人的行为作环境成分,意中人作行为过程的行为者,从而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意中人针对诗人感情变化作出的种种冷酷反应。译文一虽与原诗的诗意大体相似,却没有完美地体现出原诗独有的形式美。在这一节的最后一个小句中,原诗运用了物质过程小句来体现意中人心肠逐渐变硬这一过程,而译文一则运用了关系过程小句,将“冰块”描写为意中人心肠所固有的属性,缺乏对这一渐进性变化的体现。相比于译文一,译文二的及物性更接近于原诗,但个别小句的翻译与其存在差异。如对But when I laugh she mocks,and when I cry she laughs这一组小句的翻译,原诗中两个小句复合体的及物性成分和结构完全一致,均为环境小句与行为过程小句的组合,措辞简洁且很好地体现了意中人前后行为之间的对比,而译文二将she mocks这一行为过程小句转换成了包含配给者、被识别者和识别者的较复杂的关系过程小句,不仅使小句失去了原来简洁的风格,而且打破了前后小句在结构和形式上的和谐一致。

对最后一组对句的翻译,译文二与原诗的及物性基本保持一致,译文一与原诗存在细微差别。原诗中的环境成分if nor merth nor mone被译文一处理为关系过程小句,无法清晰展现这一小句与随后一组小句之间的条件关系。而正是原诗中存在的这一条件关系,使诗人最后对意中人作出的评论(She is no woman,but a senceless stone)显得有迹可循,体现出诗人思路的严谨和诗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综合以上分析发现,对于原诗的翻译,译文二与原诗的及物性更为一致,能更好地体现出原诗独有的形式和意蕴之美。对译文一和译文二的及物性特征分析如下:

译文一

译文二

从功能语法角度对斯宾塞诗Sonnet 54的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可发现原诗的及物性特征与诗人感情表达之间的关系以及原诗所具有的独特意蕴。将两个汉译本的及物性与原诗的及物性进行对比可发现,从及物性的角度来看,译文一与原诗差异较大;译文二与原诗相比虽也存在细微差异,但相比于译文一更忠实于原诗。

对诗歌翻译的鉴赏与评价一直是诗歌研究的重要内容。从功能语法的及物性视角出发,对Sonnet 54及其汉译本的对比分析和评价表明,将功能语言学的分析方法运用到对诗歌翻译的评价,可以避免单纯从文学角度和修辞角度分析所导致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但由于英汉两种语言自身的差异性,加之功能语法在创建之初主要针对的是英语语言,对于一些结构复杂的中文诗句的及物性分析有时会难以把握。此外,忠实于原诗只是评价诗歌翻译的标准之一。受诗歌韵律和诗歌形式等因素的影响,诗歌翻译有时难以做到完全忠实于原文。因此,对于诗歌翻译的评价必须综合多种因素,从多个角度展开。功能语法可作为评价诗歌翻译的一个标准,但不可作为唯一标准。

[1] Halliday M A 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2] 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1-6,11.

[3] 黄国文.翻译研究的功能语言学途径[J].中国翻译,2004,(5):17-21.

[4] 司显柱.论功能语言学视角的翻译质量评估模式研究[J].外语教学,2004,(4):45-50.

[5] 司显柱.论翻译研究范式创新:系统功能语言学视阈[J].中国外语,2011,(2):98-103.

[6] 王维民,秦杨.功能语法视角下英诗汉译的动静对比——以Pippa’s Song及其汉译本为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8-52.

[7] 王佐良.英国诗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8] 胡家峦.英国名诗详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白 晨)

A Comparative Analysi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nctional Linguistics on Different Chinese Versions of Spenser’sSonnet54

TONG Tong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24,China)

As the powerful tool for discourse analysis,functional grammar is increasingly inclined to be applied to translation studies.Sonnet54,as one of the representatives of Edmund Spenser’s love sonnets,is of great value of reference for studies on the Renaissance poetry.Applying functional grammar,the contrastive transitivity analysis on this sonnet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s reveals tha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Hu Jialuan’s translated version is more faithful to the original and expresses more of the unique beauty of structure and implications of the original than is Wang Zuoliang’s.It is proved that transitivity analysis can be used to evaluate translations of English poems,avoiding subjectivity caused by analyses only from a literary and rhetorical perspective.

functional grammar;Sonnet54;poem translation;transitivity

2016-09-28

佟彤(1991-),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功能语言学和话语分析。

H 315.9

A

2095-462X(2017)02-0042-06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331.0935.046.html

猜你喜欢

小句意中人定式
我的意中人
荷花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意中人”是怎样一件苦差事
解数学题要克服思维定式
“意中人”是怎样一件苦差事
随机线性互补问题的无约束优化再定式
突破思维定式,强化解题方法
短语
主述位理论视角下的英汉小句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