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邦彦《瑞龙吟》词调分阙问题辨正

2017-03-07

关键词:龙吟词调周邦彦

张 璐 瑶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周邦彦《瑞龙吟》词调分阙问题辨正

张 璐 瑶

(河北师范大学 文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00)

《瑞龙吟》词调为周邦彦首创,且历来被列为清真词的开篇,也被推为周词中最具代表性的压卷之作。但在不同版本中其分阙不同,有两阙和三阙之别,也有人认为分四阙。从词的结构与相关词调的和作方面入手,系统梳理历代清真词的版本以及宋词选本中关于《瑞龙吟》词调的记载,对其词调的分阙问题进行辨正,还原《瑞龙吟》词调的本来面貌,进一步深化双曳头体制的研究。

《瑞龙吟》;版本;结构;和作;分阙

网络出版时间:2017-03-31 09:24

周邦彦,字美成,号浦真居士,北宋后期著名词人。自宋迄今,词集频出,流传版本众多,且各家选本亦常选取周词,其许多词调更被视为圭臬,成为后世作词者推崇效仿的对象。《瑞龙吟》即周邦彦所创之调,向来被列为清真词的开篇。然而细观此词,其在不同词集中的分阙稍有不同,故从版本考订、词之内部结构及词调和作3个方面综合分析探究,从而作出较为合理的判断。

一、版本考订

清真集版本众多,孙虹《清真集校注》[1]2中明确列出了周邦彦词集的版本流传情况,其主要有3种分阙意见,各版本的著述情况兹录于下。

(一)两阙分法

考察目前所存版本,将《瑞龙吟》词调分为两阙者不在少数,且都是从“吟笺赋笔”处断开: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赵闻礼《阳春白雪》)

据孙虹校注清真集来看,毛扆校本、景宋本、吴钞本与宛钞本都将《瑞龙吟》分为上下两阙。此外,将该词分为两阙的词集版本还有:宋陈元龙作注《详注周美成词片玉集》,宋刻本和清嘉庆宛委别藏本;宋赵闻礼辑《阳春白雪》,清嘉庆宛委别藏本。

以上版本中都将《瑞龙吟》分为两阙,这是当时宋词中最常见的分阙方式。其中并未对此种分法作出任何说明,疑是对词调笼统随意的大众式分阙,并无实在依据。

(二)三阙分法

将《瑞龙吟》词调分为三阙的版本都是将“章台路”至“归来旧处”归为第一段,自“黯凝伫”至“盈盈笑语”为第二段,自“前度刘郎”以下归为第三段: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孙虹校注《清真集校注》)

在众多清真词集版本中,将《瑞龙吟》词调分为三阙的有王刻本、朱刻本、郑校本和毛刻本。此外,众多宋词选本也将此调划分为三阙,如:宋何士信辑《草堂诗余》,明洪武二十五年遵正书堂刻本;宋武陵逸史撰《类编草堂诗余》,明嘉靖刻本;宋黄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四部丛刊景明本;宋曾慥编《乐府雅词》,四部丛刊景钞本;清周济辑《宋四家词选》,清同治十二年潘祖荫刻滂喜斋丛书本。

另外,词选和词话中的品藻及评点也需要引起注意,前代学者的记述可以看作是判定词调真实面貌的依据。黄升于《花庵词》中指出:“今诸本皆于‘吟笺赋笔’处分段者,非也。毛晋汲古阁本中也注释:坊刻皆于‘声价如故’分段者,非。”沈雄《古今词话》曰:“宋人三换头者,美成之西河、瑞龙吟,耆卿之十二时,戚氏、稼轩之六州歌头、丑奴儿近,伯可之宝鼎现也。”由此可以看出,《瑞龙吟》词调过去常误刻为两段,实际上应为三叠。

(三)四阙分法

认为四阙者,即是在三阙分段的基础上将“归骑晚”以下划为第四段: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曲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万树《词律》改定)

万树《词律》在对张翥《瑞龙吟》词下注释中曾云:“此调以清真‘章台路’一曲为鼻祖,向读千里和词,爱其用字相符。今此蜕严词亦和周韵者,平仄亦复,字字俱合,信知乐府之调板如铁,古贤之心细如发也。花庵云:‘前两段属正平调,谓之双曳头。后属大石,尾十七字再归正平。’则该分四阙叠,而清真及此词应在‘缕’字再分一段矣。”[2]345《历代诗余》在《瑞龙吟》词牌下指出:“此调或分三叠或分四叠,若于低金缕为第三段,合末段为第四段,则为四叠体,各本互异,今从三叠。”[3]1 269可见,在万树提出全调分四叠之后,确实有人相附和,同意其四阙的分法。

徐本立在《词律拾遗》中引用黄升的注释,将三、四叠的情况来源进行了归纳,之后指出:“此调只有第一二三段,原注甚明,且凡称双曳头之体后均止,段从无四叠者……不知万氏何以舍周词而取此多费词说,而又一则曰以清真为鼻祖,再则曰以周词为准绳,何也?”[4]541他从历来选本情况和版本的角度质疑了万树将此调分四叠的矛盾之处,而且万树指出分四阙的依据是因其在音乐上有犯调。然而,目前为止,学界并没有明确指出一换调就需要分阙。所以,万树所言只是推测,并没有确凿证据。

二、词之结构

对于词调的分阙问题,其内部结构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宛敏灏曾提出:“片与片之间的关系,在音乐上是暂时休止而非全曲终了,在词的章法上也就必须做到若断若续的有机联系,彼此才能密切配合。”[5]48因此,词在分段时需注意,片与片之间的承接必须分开似可独立,合起来还是一个整体。

周邦彦《瑞龙吟》词作于绍圣四年(1097年),是周邦彦经历10年外放后还朝任国子监主簿时所作。具体分析此词可见,首句“章台路”点明地点,从春天旧地重游写起。梅花将谢,桃花初开,燕子也飞回原来住过的地方,忙着衔泥安巢,景物依旧。词人不禁伫立凝望,由此景想到故人,脑海中闪现出与其初次相见的浪漫情形。之后词人化用典故,把《幽冥录》中刘晨与阮肇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和刘禹锡“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融合在一起,抚今追昔,写出了对故人的痴情与思念,满是追悔和遗憾。探春不得却徒添别绪,无奈之下词人只能怅然而归,并写归途和归后所见,再次缘情叙景,以“飞雨”和“风絮”作结,更是平添愁绪。

周邦彦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其词极具艺术性。所以,此词章法结构较一般词作更显深刻复杂,今夕交错,虚实穿插,动静结合,给人一种似断似续的时间变化无端感。如开篇两句本为今日之景,然而“还见”两字一出,却使眼前所见又成追忆。词人艺术手法上的多变,使得词调的章法结构不能一目了然,但从细节着眼,仍能发现词调分阙问题的依据。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与叠韵等形式,其中以上、下两阙的双调形式最为常见,这也是古人作词的惯用作法。因此,将《瑞龙吟》分为两阙与人们的习惯性思维密不可分,也符合大众的审美习惯,接受度更高。单从意义上来讲,若按《阳春白雪》所列的两阙分法,上片则可看作是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故人,与唐代崔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下阕则着重写词人怀念追忆的内心活动,与一般上片写景、下片抒情的词作并无二致。但张炎也曾在《词源·制曲》中提到,“最是过片(遍)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6]13。观此词过片处,若将“声价如故”与“吟笺赋笔”割裂开,有“断了曲意”之嫌。此词自从“盈盈笑语”之后,每句皆有出处,如“前度刘郎”是词人以刘禹锡自比;而后“旧家秋娘”则借用元稹与白居易诗中的秋娘来泛指歌妓舞女;“燕台句”指李商隐为洛阳歌妓柳枝所作,时隔多年再见柳枝,她早已嫁作他人妇;“东城闲步”则取自杜牧与少女张好好旧事,故人相见早已时过境迁,伤感之情流露于心……可见,此4句应为词人一气呵成,广征博引,暗用典故,以古人自况,实写自己与佳人的命运,语义联系紧密。因此,若以两阙分,从“声价如故”处断开实在有违词人本意。

若按三叠划分,则为双曳头。所谓双曳头,是指前两叠句式、字数及音韵完全相同,第三叠则另为长短句,可看作是三叠中的特殊体制。《瑞龙吟》一般被视为双曳头的代表作。黄升曾明确指出《瑞龙吟》的具体结构:自“章台路”至“归来旧处”,是第一段;自“黯凝伫”至“盈盈笑语”,是第二段;谓之双拽头,属正平调。自“前度刘郎”以下,即犯大石调,是第三段;到“发骑晚”以下,再归正平调。黄升的说法常被各家注本所引用。杜文澜在《憩园词话》中指出,周邦彦的《瑞龙吟》《秋宵吟》与《西湖》诸体都分三叠,同所谓双曳头。此外,双曳头的词调,还有柳永的《安公子》和《曲玉管》,万俟咏《三台》,周邦彦《绕佛阁》和《塞翁吟》,朱敦儒《踏歌》,姜夔《秋宵吟》等。万树《词律》曾对吴文英的《塞翁吟》进行分析,并以周邦彦的《瑞龙吟》为例,指出两词都为三叠,是双曳头体制。“所谓双曳头也,其第三叠则另为长短句,与前绝不相类矣。”[2]218即前两段可以看作是重复,至第三段势宜有所变化。具体分析《瑞龙吟》词调,前两段格律平仄相协,确为双曳头无疑。陈洵《海绡说词》曰:“第一段,地,‘还见’逆入,‘旧处’平出。第二段,人,‘因记’逆入,‘重到’平出,作第三段起步。以下抚今追昔,层层脱卸。”[7]因此,从结构上来看,《瑞龙吟》三叠体可视为最佳。

若按四叠划分,万树于《词律》中的说法是唯一参考,即在三叠双曳头的基础上将第三段重新划分,将词作最后两句“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单独列为第四段。而万树如此划分的依据仍是以黄升论调为准,可见其承认《瑞龙吟》双曳头的体制,只是因宫调的转换将第三段视为犯调之举,则归为四阙。确实,词作为配乐歌唱的音乐文学,宫调的选择对于词调内部声情的演唱起着决定性作用。宫调即相当于现在所说的音高,而宫调间的转换并不意味着曲子的终结。因此,将其另作一段实无必要。而从作品的具体内容上来讲,从“归骑晚”以下便是追昔结束,写归途之景。看似与前文意义有所转换,但实际上是“伤离意绪”的进一步延伸,若将此两句另分为一阕,不仅稍显单薄,且多此一举。

三、词调和作

《瑞龙吟》为周邦彦所创调,历来被词家推崇,屡有追和之作。和词一般都严守原词调的声律和结构。因此,从后人所和周词以及同词调的词作中可以窥探出周邦彦所作《瑞龙吟》分阙问题的本来面貌。

沈雄在《古今词话》中指出:“清真以进汴都赋得官,徽庙时提举大晟乐府,每制一词,名流辄为赓和。东楚方千里、乐安杨泽民,全和之,或合为《三英集》行世。”[8]132方千里、杨泽民与陈允平遍和清真全集成为词史上独特的现象。通过对3家所和《瑞龙吟》词调的比勘,可以确定周邦彦所创《瑞龙吟》词调的最初面貌。3家所作次韵①周邦彦《瑞龙吟》分列如下:

楼前路。愁对万点风花,数行烟树。依依斜日红收,暮山翠接,平芜尽处。

小留伫。还是画栏凭暖,半扃朱户。帘栊尽日无人,消凝怅望,时时自语。

堪恨行云难系,赋情杨柳,徘徊犹舞。追想向来欢娱,怀抱非故。题红寄绿,魂断江南句。何时见、轻衫雾唾,芳茵莲步。

燕子西飞去。为人试道,相思闷绪。空有肠千缕。清泪满,斑斑多于春雨。忍看鬓发,密堆飞絮。

(方千里《瑞龙吟》)

城南路。凝望映竹摇风,酒旗标树。效原游子停车,问山崦里,人家甚处。

去还贮。徐见画桥流水,小窗低户。深沈绿满垂杨,芳阴娅姹,娇莺解语。

多谢佳人情厚,卷帘羞得,庭花飘舞。可谓望风知心,倾盖如故。犹殢香玉,休赋断肠句。堪怜处、生尘罗袜,凌波微步。

底事匆匆去。为他紧绊,离情万绪。空有愁如缕。忆桃李春风,梧桐秋雨。又还过却,落花飘絮。

(杨泽民《瑞龙吟》)

长安路。还是燕乳莺娇,度帘迁树。层楼十二阑干,绣帘半卷,相思处处。

漫凭伫。因念彩云初到,琐窗琼户。梨花犹怯春寒,翠羞粉怨,尊前解语。

空有章台烟柳,瘦纤仍似,宫腰飞舞。憔悴暗觉文园,双鬓非故。闲拈断叶,重托段勤句。

频回首、河桥素约,津亭归步。恨逐芳尘去。眩醉眼尽,游丝乱绪。肠结愁千缕。深院静,东风落红如雨。画屏梦绕,一篝香絮。

(陈允平《瑞龙吟》)

3家所作都为三叠体的双曳头体制。刘扬忠在论及南宋后期追和清真词的现象时指出:“他们奉清真词为不可丝毫更改的艺术经典,一音一字皆为效法的准则,甚至逐首、逐句、逐字,按腔死填,不敢稍越雷池一步,以机械地模仿前贤之作为能事。”[9]232通过对照,3家和作从句法、结构、用韵及内容等方面都和原作保持了极高的相似度,只是将具体词语略作更改。而且3家均处南宋,距周邦彦时代较近,当时音乐尚存。所以,从此3家的和词去追溯周邦彦《瑞龙吟》原作,可信度较高,进而可以反推出原作也当为三阙。此外,吴文英、张翥及陈维崧等也都有次韵周邦彦《瑞龙吟》,且都为三叠,分段一致,用韵也完全一样。这可以看作是《瑞龙吟》分三阙的又一证据。

但有一个特例,即明代杨慎用《瑞龙吟》词牌作《瑞龙吟·杏花》(东风峭)一首:

东风峭。谁猜水剪余霞,日烘残照。妆成窥宋东墙,倾城倾国,嫣然一笑。轻笼罩。叶底烟开冉冉,枝头春闹。燕泥香里,斜阳酒旗映水,天涯一棹。

消息繁华谁报。记曲江池上,长安古道。愁落愁开,雨横风暴。沈吟无语,时把朱阑靠。知谁伴、单衫露冷,醉红簪帽。倚醉狂歌浩。悠悠尽是伤离调。花艳为谁好。春又晚、可惜年华空老。关山迢递,故人难到。

此词分两阙,但其上阕12句6韵,下阕15句10韵,与周邦彦《瑞龙吟》分两阙者截然不同,但与三叠却有些类似,只是将前两叠的双曳头合二为一,下阙与三叠体的第三段完全相同。万树曾说,“古作者不必皆同然”,使用同一词牌作词,可以有一定的变化。所以,此词仍可看作是三叠的变体。

另外,《钦定词谱》[10]502中明确指出《瑞龙吟》词调共有四体。分列如下:

(一)周邦彦:3段133字,前两段各6句、三仄韵,后一段17句、九仄韵。此调以周邦彦《瑞龙吟》词为正体,方千里、杨泽民与陈允平俱有和词。吴文英及张翥词,俱照此填。

(二)吴文英:3段133字,前两段各6句、三仄韵,后一段18句、九仄韵。此即周词体,惟后段第四句4字、第五句6字、第十五句5字及第十六句4字异。或谓周词亦可以“惟有旧家”4字作一句,“秋娘声价如故”6字作一句,查方千里和词“追想向来欢娱,怀抱非故”,杨泽民和词“可谓望风知心,倾盖如故”,句法皆与周词同,故知此词当另列一体也。

(三)陈允平:3段133字,前两段各6句、三仄韵,后一段18句、九仄韵。此亦周词体,惟后段第十二句3字,第十三句5字异。为又一体。

(四)翁元龙:3段133字,前两段各6句、三仄韵,后一段17句、九仄韵。此词后段第九句用韵,与吴文英词同,第十二句减一字作七字句,与各体异。

从《钦定词谱》所列四体来看,只是用韵稍有差异,分阙上并无区别,都是以三阙为准。由此,更加印证了《瑞龙吟》词调当以三阙无疑。综上,该文将历代关于《瑞龙吟》词调的相关记载进行了梳理,并分别从版本、结构及和词3方面对周邦彦《瑞龙吟》词调的分阙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本词调为双曳头体制,分三阙最佳。通过对《瑞龙吟》分阙问题的辨正,不仅还原了此词调的真实面貌,而且为词调双曳头体制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佐证。

注 释:

① 次韵:也称步韵,即严格按照原作的韵脚、韵字及用韵的次序来和作,是旧时古体诗词写作的一种方式。

[1] 周邦彦.清真集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2.

[2] 万树.词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3] 沈辰垣.历代诗余(卷九十八)[M].上海:上海书店,1985.

[4] 徐本立.词律拾遗(卷八)[M].北京:中华书局,1949.

[5] 宛敏灏.词学概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 张炎.词源注[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7] 唐圭璋.词话丛编[A].陈洵.海绡说词[C].北京:中华书局,2005.1423.

[8] 沈雄.古今词话:词评卷(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10] 王奕清.钦定词谱[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83.

(责任编辑 张盛男)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Divisions of the Text Structure ofRuiLongYinof Zhou Bangyan

ZHANG Lu-yao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Hebei Normal University,Shijiazhuang,Hebei 050000,China)

RuiLongYinis initiated by Zhou Bangyan and has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beginning of hahalci.In different versions,the divisions of the text structure are different.There are divisions of two or three or even four sections.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sorts out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ancient hahalci,selects the record aboutRuiLongYininsongcianthology,and differentiates between the divisions of the text structures of it to make an attempt to restore its original.

RuiLongYin;version; structure;works that follow the pattern;the division of the text structure

2016-10-12

张璐瑶(1993-),女,河北石家庄人,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I 207.23

A

2095-462X(2017)02-0004-05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70331.0924.032.html

猜你喜欢

龙吟词调周邦彦
词中老杜周邦彦 ( 一)
日本学者村上哲见的周邦彦词研究
宋自重
“龙吟套件”创作感悟
词调学研究的学术空间
《高丽史·乐志》词调下小字标识考释
短视频江湖 虎啸龙吟
宋徽宗吃醋
曲兴词未亡
周邦彦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