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至1945年间毛泽东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探析
2017-03-07韩放
韩 放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1935至1945年间毛泽东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探析
韩 放
(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
1935-1945年间,毛泽东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始人、奠基人,注重吸收过往革命的宝贵经验,对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概括,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起到了奠基和指导性的作用。
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贡献
任何一个政党要担当起一个国家革命和建设的领导责任,都必须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毛泽东高度重视党的自身建设,1939年10月,他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的总目标,即要把党建设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1]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党建思想发展和成熟的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整顿党的作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概括提出了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这三大作风不仅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相符合,也是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政党相区别的显著标志,充分显示出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共产党的党建理论相结合的高度政治智慧。本文仅以1935至1945年间中国共产党进行的适合中国国情的崭新理论和实践创造为背景,对毛泽东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作简要探析。
一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继承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优良传统。他们大公无私、团结互助,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结合,与工农群众同呼吸,与民族安危共命运。但是中国特殊的社会环境以及党员的复杂出身问题也给党带来非常消极的影响,党内存在的各种各样的思想对于党风有着严重的危害。例如,官僚主义、官本位思想、封建特权思想、等级观念、宗法观念以及“人治”思想,等等。为了总结经验,增进党的团结,提高全党的马列主义水平,毛泽东决定对党在作风上进行建设,并在建设中不断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确立了党风建设的具体形式、方针和方法。
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提出对我党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进行改造。毛泽东明确指出,目前党内许多同志中还存在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等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相悖的作风。马克思、恩格斯所倡导的研究方法是从客观的实际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意愿出发,而上述极坏的作风恰恰就是党内一些同志违反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一种具体体现。为了消除党内存在的这些风气,毛泽东首先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内对马克思主义的两种截然对立的态度。第一种态度为主观主义态度。毛泽东指出:“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对周围环境不做系统的周密的研究,单凭主观热情去工作,对于中国今天的面目若明若暗。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割断历史,只懂得希腊,不懂得中国,对于中国昨天和前天的面目漆黑一团。这种态度下,就是抽象地无目的地去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2]799形象说明了主观主义者对于中国的现状、历史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运用的漠不关心,他们感兴趣的只是空洞的“理论”研究或是单凭自身的热情办事,把自己的感想和经验作为政策去指导实践,给党的事业带来极大的危害。第二种态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指出:“在这种态度下,就是应用马列主义的理论和方法,对周围环境做系统的周密的调查和研究。”“在这种态度下,就是不要割断历史。在这种态度下,就是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要使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2]800持这种态度的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与实事求是的态度,他们不主观,不读死书,也不凭一时之热情办事,而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从而提出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与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态度才是每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与之相对立的那种脱离实际的、广泛而又空洞的理论应该被彻底抛弃。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彻底消灭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
毛泽东在1942年2月先后作了《反对党八股》和《整顿党的作风》两篇报告。“党风”这个概念是毛泽东在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会上作《整顿党的作风》的报告时提出的。至此,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被创造性地正式提出,并在抗日战争的特殊环境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毛泽东还进一步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内部除存在代表学风不正的主观主义之外,还存在着代表党风不正的宗派主义以及代表文风不正的党八股。这三种东西,是剥削阶级中存在的三股不良之风,是反马克思主义的,是无产阶级必须剔除的作风。以上几种歪风邪气对党的影响,必须以有效的形式应对。党的作风建设的目的,正是为了彻底消灭这些歪风。在打击这三股歪风的过程当中,对于犯错误的党内同志,毛泽东认为应该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所谓“惩前毖后”,就是要对之前所犯的错误进行毫不留情的揭发和批判,但是这种批判要以科学的态度进行,而最终达到同样的错误在今后的工作中不会再犯的目的;所谓“治病救人”,指的是我们对犯错误的同志进行批判,是本着为其治病的原则,虽然犯了错误,但是只要不对错误固执、坚持,而是愿意改正,对于这样的同志党是会抱着挽救的态度重新欢迎的。因此以消除党内三大歪风为最终目的,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为主要形式,秉承“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成为我们党打击党内不良作风的一次典型的运动。
二
毛泽东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在对党内存在的一系列不良作风进行肃清的过程中,在深刻总结民主革命时期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共产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以及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1945年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概括了党的三大作风,并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3]这三大作风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在党的作风建设中对马列主义学说的重要发展,也体现了其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中国特色。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马克思、恩格斯在创建无产阶级政党的过程中,曾明确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一些优良作风。《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党人的理论是对现实的阶级斗争、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表现,而不是以这个或那个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依据。这也说明马列主义的理论产生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恩格斯还进一步明确阐述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个人崇拜等资产阶级的庸俗作风并勇于自我批评等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包括:一是要掌握革命的理论,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这种从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出来的,绝不是凭空想象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只有这种与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才会产生强大的生命力和战斗力。
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也被称为党的群众路线。毛泽东认为,在无产阶级政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中,一方面是人民群众必须要有党的领导,如果没有党的领导,群众的革命斗争就会失败;另一方面是党必须联系广大人民群众,如果脱离了人民群众,党就不会成为先锋队,不但不能领导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党自身也不能生存和发展。毛泽东一向注重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秉承一切为了人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作风。
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人运用智慧对自身发展规律进行探索和运用的结果,体现出了中国共产党人强大的生命力。列宁曾说过:“对于任何一个生气勃勃的政党,自我批评都是绝对必要的。”毛泽东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来形容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的重要性,把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到底、为人民的利益修正错误作为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出发点和归属点。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在当时的斗争中不断地坚持党内批评与自我批评,才从自身的错误中不断吸取教训,从而把革命不断向前推进,并使自身更加成熟坚强。
党的三大作风充分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即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党内生活和党的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三大作风作为毛泽东建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思想,对于党建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历史已经证明,党的三大作风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广大人民、战胜强大敌人的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综上所述,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了独具中国特色的党的作风建设理论。这一理论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党的政治生活和群众关系等方面的生动体现,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永往直前的重要法宝。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02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重温毛泽东倡导的党的三大作风[EB/OL].[2011-07-06].http://theory.people.com.cn/GB/40573/15090356.html
[4]党的三大作风[EB/OL].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73273/10415304.html
A84;261.3
A
1671-1262(2017)04-0043-03
2017-11-16
韩放,男,黑龙江省社会主义学院教务处讲师。
吴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