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列腺导管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2017-03-07WobkerSE,EpsteinJI,许文静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内癌基膜内瘤

·国外期刊文摘·

前列腺导管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Wobker S E, Epstein J I.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intraductal lesions of the prostate. Am J Surg Pathol, 2016,40(6):e67-e82.

前列腺导管内病变包括一系列原发于前列腺与非前列腺的病变,其预后差异较大,需要进行不同处理。研究表明,病理医师对这些病变的诊断常感到困惑,诊断的重复性低。尽管诊断存在困难,但这些病变的准确和可重复诊断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作者对常见前列腺导管内病变的诊断标准、预后和治疗影响进行介绍,并重点介绍前列腺细针穿刺标本中前列腺导管内癌的识别及其与类似病变,包括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浸润性筛状前列腺癌、尿路上皮癌累及前列腺导管和前列腺导管腺癌的区别。

综合要点如下:前列腺导管内癌有完整的基底细胞层围绕(免疫组化标记p63/高分子量CK可证实),中央可见坏死或钙化。前列腺导管内癌属于高风险疾病,如果在细针穿刺标本中得以识别,即使缺乏浸润性癌依据,亦应强化治疗,但这种情况病理报告不建议行Gleason评分。相反,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预后较好,即便穿刺标本有限,甚至无需重复活检。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变与前列腺导管内癌在细胞特征上有许多共性,如细胞增大、核深染,核仁明显等,但核大小>正常6倍及粉刺样坏死有助前列腺导管内癌的诊断。在筛状病变中,如果管腔面积≤总面积30%,则可诊断为前列腺导管内癌。前列腺导管内癌还需与尿路上皮癌累及前列腺导管鉴别,因为两者相应的治疗明显不同。在一些情况,由于相似的术语和形态学表现可能让病理和临床医师把导管腺癌与前列腺导管内癌混淆,但前者细胞为假复层柱状上皮,且多有浸润使基膜缺失,而前列腺导管内癌为立方上皮,周围基膜存在。

此外,利用免疫组化和分子标记辅助手段亦有助于导管内病变的鉴别诊断。

(许文静1,2摘译,余英豪1审校/1解放军福州总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25;2解放军第四七六医院病理科,福州 350002)

时间:2017-3-16 14:23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073.R.20170316.1423.029.html

猜你喜欢

内癌基膜内瘤
芒果核淀粉基膜的性能分析
硅基膜材缓控释肥在红壤中的氮素释放特征研究
乳腺导管内癌微浸润的危险因素分析
乳腺导管内癌30例临床病理分析
p16/Ki-67双染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病变中的应用
基膜改性对制备的复合膜性能影响研究
33例导管内癌组织形态观察及发病年龄分析
触诊阴性乳腺癌的影像与病理
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热处理条件对聚丙烯流延基膜取向片晶结构及拉伸成孔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