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探析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2017-03-07王丽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室人力

王丽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基于项目化管理的生产性实训模式探析
——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

王丽辉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 河北 石家庄 050031)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专业教育从理论到实践转化的重要载体,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分析高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特点,探讨引用项目化管理理论,构建以平台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价值为基石,整合资源,规范流程,讲求规模效益,在项目运作中实现各方利益的生产性实训模式。

项目化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 生产性实训

基于生产性实训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目前各院校都非常重视生产性实训的开发与管理,并在实践探索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途径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那些有设备设施投入、能生产出产品的专业,如机械类、计算机类、广告类等,在生产性实训方面做的风生水起。但公共管理、服务类专业受专业属性的限制,很难开展固定的、成规模的生产性实训,尤其是有效益的实训项目的开发与管理成为该类专业发展的瓶颈。通过前期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生产性实训项目开发与运行上的一些探索,将项目化管理模式引入到生产性实训运行与评价中,拓宽校企合作深度与广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师队伍建设,通过逆推的方式,促进该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一、生产性实训的国内研究现状

生产性实训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环节的核心内容,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教育部颁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以来,全国高职院校对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掀起了一波又一波高潮。丁金昌、刘家枢、黄斌等学者分别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的内涵与实践探索》《高职教育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探索与研究》等文章中阐述了生产性实训的内涵及特征。夏冬梅、杨宇提出了生产性实训基地协同创新的理论,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作为协同创新的载体,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资源共享为突破口,以效益最优为平衡点,构建全新的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管理机制[1]。王利平认为,整合研发、教学、生产和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化平台是校内实训基地的发展趋势,通过实现股份制、公司化来提升校内实训基地运营水平[2]。刘兴永提出以组织的形式建立校内生产实训基地,通过引入企业生产专家来实训基地实践教学,从而推进校企共同育人培养机制的建设[3]。关于文科服务型专业开展生产性实训方面,肖传亮提出,用创新思维指导,实现从实训室到实训平台的转变[4]。对生产性实训教学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方面,主要从评价类型、评价方案、评价指标三方面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质量评价进行研究。张迪提出,实训基地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动态的过程,主要包括组织管理、实训目标、实训过程、实训效果、实训考核、实训总结、实训评价、实训反馈等几个具体的部分”[5]。

虽然教育界关于生产性实训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不小的成绩,但拘泥于思想观念及相关配套条件的缺失,对如何建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的研究很少,且依旧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

二、生产性实训项目化管理的理论内涵及难点

(一)项目化管理理论内涵

项目化管理模式是在上世纪中期提出来的一种管理理论,后在西方国家逐渐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专业和学科,其理论和技术在引入我国后在多个领域得到运用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项目化管理模式以系统论为指导,将企业运营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转化成一个个项目,运用项目管理的技术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实现项目概念阶段、规划阶段、实施阶段和收尾阶段全过程的综合动态管理[6]。

项目管理的构成要素包括项目范围管理、时间管理、风险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沟通管理、采购管理、人员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每个项目都作为体系中的一项具体任务来实施。在项目具体执行过程中又可分为五个阶段,分别是项目启动过程、项目计划过程、项目执行过程、项目监控过程和项目收尾过程,管理者应认真对待每个阶段和具体过程。项目化管理模式注重综合管理和过程管理,每一个项目都是一个完整的系统,系统又由若干不同的任务组成,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重要性,管理者要更多地去激发和引导团队成员,增强团队战斗力,提高执行力。一般情况下,项目是一个一次性任务,没有执行文件,项目团队在完成特殊使命后,就随即解散,回到原来的部门中,效率极高。

(二)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的难点

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保密性都给该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带来了很多的困难,一方面,操作性差,难以营造真实的“生产性”环境。即便有的学校建立了实训室,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因为专业特点的限制,难以模拟真实工作情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使用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行为观察实训室,在使用过程中,老师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再科学,但学生没有身处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不具备“生产性”的软内涵,无法模拟出真实管理活动。再如人事档案的保密性决定了企业不可能将人事档案外借到学校提供给学生进行实训。这些都造成了过程的“不真实”性,最终导致了实训效果大打折扣。拘泥于作业对象的特殊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大多数生产性实训不可能在实训室内进行,且很多任务无法同时安排多个对象同时进行,不能形成规模效益,只能实现教学性,不能实现“生产性”。另一方面,受重视程度不足,难以满足专业需求。受限于专业特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普遍不受学校重视。在传统观念中,认为这类专业属于典型的上马快、成本低的专业,不同于大多数理工科专业,如果没有真实的设备设施,就无法进行实训。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即便没有实训室,专业人才培养也能照常进行。从笔者对河北、山东、内蒙古3省区17所设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高职院校的调查结果来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属于边缘专业,没有专属于自己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室,条件稍微好些的学校,配有EHR实训室,有些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与其他专业合用机房,距离满足生产性实训的功能相差甚远。

基于以上分析,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生产性实训不适合在校内实训室开展,要探索一条适合该类专业特点的校外生产性实训的模式。

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化管理模式的构建

项目化管理是一种逻辑性很强的流程化管理活动,将项目化管理引入到生产性实训中,有利于增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实训的动态化管理。根据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的特点分析,我院人力专业在探索生产性实训的道路上,本着校内不足校外补的原则,扬长避短,努力开发校外资源,并将项目化管理引入到生产性实训管理中,总结出一套适合本专业特点的校外生产性实训道路。这一模式以平台为支撑,以项目为载体,以价值为基石,整合资源,规范流程,讲求规模效益,在项目运作中实现了各方利益的均衡。

(一)资源整合,搭建大平台

充分挖掘学校、毕业生、行业企业等各种资源,并进行整合,搭建适合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特点的大平台,而不仅仅拘泥于校内实训室或某一个或某几个实训基地,根据项目内容成立项目团队,资源各方以项目内容为中心整合,项目结束,团队解散,打破实训基地的固有化,合作中资源方各取所需。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探索校外生产性实训过程中,积极挖掘毕业生信息,历届毕业生分散在各行各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且已成长为企业骨干,能够在学校和企业间牵线搭桥;加上原有的一些校企合作单位,这些都为生产性实训的开展搭建了一个较大的平台。

(二)比较筛选,确定精项目

在学校、毕业生、行业企业等各资源体中挖掘出来的适合进行生产性实训的任务,经过我院专业骨干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进行比较,筛选出能够成规模进行的项目,以方案形式确定下来。在企业实际运营过程中,有很多适合学生参与的生产性实训项目,但学生在校外进行实训,要考虑的因素比较多,如安全、教学进度的调整、成本等,所以不可能承担所有的项目,需要进行筛选。在筛选项目时,优先考虑规模效益,以班或组为建制,有利于项目化管理的实施,最后确定下来的适合常规进行的生产性实训项目有档案整理、培训服务、招聘活动等。

(三)流程规范,操作真任务

经过专业教师与企业专家共同筛选确定下来的项目,一旦企业需要,提前与学校沟通,由专业负责人向学校申请立项,申请立项书需包括所需经费、设备、时间、达到目标、具体实施方案、人员分工、学生安置等内容,再由系和学校两级审核,校领导批准后实施。学生分组进入项目来源基地,完全按照企业一线员工的角色承担企业真实的工作。学生在实训过程中,也完全按照项目化管理流程操作,每个小组作为一个项目团队,实施项目化管理、考核。

(四)利益均衡,实现多收益

按照项目化管理模式进行的生产性实训,实现了成本和质量控制,参与各方均从中受益。由于是由学生来承担的工作,企业可以只付出较低的人力成本就能达到既定目标;学生通过企业提供的真实平台,实现了专业技能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企业向学生支付的报酬,能使学生尽早体现自身的价值;学校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人才培养目标,拓宽了人才培养的路径;专业教师在项目管理过程中,能够针对不同项目团队在执行项目时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对实训学生进行专业性引导,以保证实训项目的质量,从而为自身积累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实现专业综合素质的提升。

我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将生产性实训项目化管理模式运用于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仍存在问题,比如学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不一致,当企业的生产活动需要学校提供人力支持时,专业教学进度没有进行到实训环节;而当教学活动需要安排实训环节时,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可能不需要安排额外的人手来进行。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1] 夏冬梅,杨宇.高校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实践研究——以佛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2016(2):31-34.

[2] 王利平.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路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17-19.

[3] 刘兴永.校企合作模式下船舶专业课程体系开发与实践[J].学理论,2014(9):212-213.

[4] 肖传亮.高职文科服务型专业生产性实训模式构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16):130-132.

[5] 张迪.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与评价体系研究[J].教育观察,2015(1):16-18.

[6] 杨理连.项目化管理模式在生产性实训中的运用分析[J].职教论坛,2011(18):79-81.

编辑:王 玮

2016-10-20

2014-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化管理的生产性实训评价体系构建——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2015GJJG417)。

王丽辉(1975—),女,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室人力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生产性保护研究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新媒体时代的生产性受众浅析
中国先进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