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分型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可行性研究
2017-03-07张雪枫季寒梅
张雪枫,季寒梅
(黑龙江省中医药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复发性肾病综合征主要是肾小球基地膜发生病变引起,中医理论认为,治疗应正虚为本,感邪为标,属本而虚标。本文结合多年的经验,将其分为三型治疗,探究了中医分型治疗的可行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66例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21例,年龄16~53岁,平均年龄(32.5±2.3)岁。病程8-25个月,平均病程(12.4±2.6)个月。所有患者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激素治疗后症状缓解,后1年内复发超过4次或者半年内复发超过2次。对患者行肾体活组织检查,膜性肾病23例,微小病变病17例,节段性肾小球硬化14例,膜增生性肾炎12例。
1.2 分型与治疗
根据患者的症、舌、脉情况对其进行中医分型:①湿热壅盛型,患者表现为面部严重浮肿,脘闷纳呆,上呼吸道感染或者扁桃体炎,尿频尿急,舌苔多黄腻,脉弦数;治疗药方为商陆、木桶各8 g,赤小豆25 g,大腹皮、槟榔、秦艽、茯苓皮各15 g,泽泻20 g,椒目10 g,麻黄9 g;②气阴两虚型:患者表现面浮肢肿,脸色潮红或无华,口干舌燥,内心烦热,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头晕耳鸣,脉细数;治疗药方以参芪、地黄、五苓散相加减,党参、当归、熟地、山茱萸各20 g,黄芪25 g,白术15 g,桂枝15 g,猪苓、白芍、泽泻、大腹皮各20 g,白茅根30 g,③脾肾阳虚型:患者面浮肢肿,脸色凌黄,畏惧寒冷,腰膝酸软,纳呆便溏,舌留齿痕,脉沉弱;治疗药方以实脾饮合真武汤相加减,厚朴12 g,木香、附子各6 g,白术20 g,草果仁10 g,茯苓、大腹皮15 g,白芍20 g,干姜、甘草20 g。各分型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入丹参、桃仁和益母草行活血化瘀之功效,易感冒者适量加入白术、黄芪;便秘者可加大黄、葶苈子,蛋白尿顽固者可加黄连须、芡实。
中医分型治疗后,再次给予患者标准疗程激素治疗,轻症患者可少用或不用激素治疗。
1.3 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水肿等症状彻底缓解,各种体征完全消失,对患者进行3次以上尿检,均为阴性,尿蛋白定量小于0.2 g/24 h,肾功能恢复正常;缓解:患者的水肿症状有效改善,体征基本消失,对患者进行3次以上尿检,减少超过50%,尿蛋白定量<1.0 g/24 h,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好转,患者的水肿及体征有改善,进行3次以上尿检,减少30%~50%,尿蛋白定量低于0.5 g/24 h;无效患者的症状无任何改善。
2 结 果
通过中医分型治疗,22例患者痊愈,占33.33%,25例患者病症有效缓解,占比37.88%,15例患者好转,占比22.72%,4例患者无效,占比6.06%;有效治疗62例,有效率为93.94%。
3 讨 论
复发性肾病综合征在中医理论中属“水肿”范畴[1],复发原因多是风邪外袭,劳倦内伤所致。肾虚为本,夹杂湿热、血瘀。而传统的西医理论认为,肾病综合征的复发与患者的感染有关,尤其是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等[2]。而扁桃体作为最常见的病灶,是复发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多是对患者的扁桃自进行完全切除。而由于激素的应用,对患者的机体抵抗力造成影响,而低蛋白血症降低了患者的抗感染能力,因而增加了患者再次复发的风险[3]。目前,对该病症进行中药治疗以得到临床的普遍认可。通过中医分型治疗,湿热壅盛型分利湿热,气阴两虚型则益气滋肾,脾肾阳虚型则温脾健肾。
此外,肾病综合中患者血液多为高凝状态,对此在患者治疗中加入丹参、黄芪等活血化瘀之药物[4],贯穿于患者的整个疗程。即提高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又降低了激素产生的副作用。本文以我院6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患者实施中医分型治疗取得了积极的效果,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3.94%。
综上,应用中医分型治疗复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临床效果显著,并可降低激素的副作用,效果稳固持久,具有可行性。
[1] 殷 淑.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证型和病理分型相关性分析[J/OL]. 中医临床研究,2017,(25):1-15
[2] 张月青,刘宝丽,赵滨.肾病综合征患者的中医治疗与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6):226-227.
[3] 王站旗.肾病综合征中医治疗的研究进展述评[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5):2790-2792.
[4] 庄克生,李连朝,李英琛,杨洪庆,韩 娟,卞书森,于文霞.从脾论治干预肾病综合征型紫癜性肾炎的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06):101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