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 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
2017-03-07陈春海张颖新刘晶晶
陈春海,张颖新,刘晶晶
(1.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吉林 长春 130021;2.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000)
《针灸学》是祖国医学的关键组成部分,其内容包括经络、腧穴、针灸方法、临床治疗、针灸医经医籍、实验针灸等部分。《针灸学》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教学的高效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PBL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学中有效引入案例的教学方法,都是我国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全新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都具有良好的效果。基于此,笔者针对《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一题的讨论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1 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概述
(1)PBL教学法
问题式引导教学法(Problem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教学法,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美国神经学教授Barrows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21世纪初期传入我国,如今已经成为我国医学教学改革实践中主要应用的教学法,在《针灸学》的教学实践中具有明显的提高课堂效率的效果。因为《针灸学》具有知识面比较广、实践要求比较重的特点,所以以往填鸭式的教学并不能适应其教学,应该将PBL有效的引入课堂中去[1]。
(2)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是20世纪初期美国哈佛大学提出的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在课堂上基于实际案例开展启发性与实践性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实践当中,案例教学法可以有效的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通过真实存在的案例以及教师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2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1)精选教学案例
PBL结合案例教学法在《针灸学》教学中实践应用,教师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要正确选择具有代表性案例。在这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针灸学》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相关要求,精心甄选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教学案例,在选择案例的过程中,需要突出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腧穴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这样的案例:患者,男,年龄30岁,职业教师,患有慢性泄泻两年以上,大便经常不成形,混合粘液,在以往的治疗中曾经是哟好结果抗生素继续拧治疗,基本没有体现临床效果,如今食欲不振,消瘦比较明显。在中医中明显属于脾气虚弱[2]。这一案例阐述完之后,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该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开始引入脾气虚弱相关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在临床上的主要症状,最后引导学生利用以往学习的针灸学知识提出治疗方案,最后对治疗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科学的、正确的治疗方案。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求知欲,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巧妙设计问题
在《针灸学》理论部分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应该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作为课堂的主线组织实施教学。在上课之前,教师需要对PBL教学法进行集中的学习,充分的认知PBL教学法,然后将这一教学方法讲给学生听,从而确保教师与学生的思想保持一致,利于这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的深化贯彻落实,最终实现预期的效果。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内科、妇科、儿科、外科的临床案例,案例的选择必须具有典型性,同时治疗方式必须是以针灸治疗方法为主体的案例。根据课程的需要,对已经选择的案例进行集中的整合,并进行问题设置,将问题域案例整合到一起进行打印,或者将其做到多媒体课件上,为后期教学的组织做好铺垫。
(3)以问题为主线,开展小组学习
根据本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班级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对每个小组下发不同的案例以及问题,引导小组内的分工,每组选择一名组长组织学习讨论。在课堂上,教师担任主持人的角色,让每一个学习小组对案例分析以及问题答案做出发言,总结发言之后,对每一组学习小组的学习成果进行集中的点评,对于其中不够科学化的思想与方法进行纠正,确保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全面激发其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利用所学习到的知识有效的解决临床中的实际问题。
3 结 语
综上所述,PBL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都是国际上比较知名的新式教学方法,是推动教学改革的有效教学方法,将其运用到《针灸学》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的培养,为祖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培养与输送更多优质的人才。
[1] 王艳兰.PBL教学法结合案例教学法在老年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135-136.
[2] 杨 洁,杨明晓,冯 跃,诸毅晖,陈 骥,梁繁荣.探索PBL结合LBL教学模式在《针灸学》教学中的应用[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15(01):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