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中国互联网媒介中的文学生产、筛选与批评
——以“J家闲情论坛”同人文为对象

2017-03-07

河南社会科学 2017年5期
关键词:闲情社群话语

何 旻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论中国互联网媒介中的文学生产、筛选与批评
——以“J家闲情论坛”同人文为对象

何 旻

(北京大学 中文系,北京 100871)

我国的同人文学是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粉丝社群以互联网为媒介聚集创作的文学。本文以“J家闲情论坛”同人文为对象,探讨我国互联网媒介影响下的文学生产、筛选与批评。粉丝社群作为网络社群的重要部分,以互联网媒介为聚集工具,强调小众共名中的个人匿名和淡化管理以流量计公平的媒介生态。在这样的媒介生态中,允许小众部落中最多人分享进入的文学作品则更具优势的筛选机制的生成。在“J家闲情论坛”中,这种筛选表现为同人文学类型逐渐集中和归化为最引起社群成员共鸣的都市成长小说。而“J家闲情论坛”中将自有的批评话语“真实”和主流文学“现实主义”的正典批评话语对接,证明网络文学正以挪用的方式承接和进入主流文学评价话语体系,并展示着其扩建新的自家评价标尺的努力。

网络文学;互联网媒介;同人文;粉丝社群;成长小说

同人文学,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中国发展,逐渐成为网络文学中的重要一支。所谓同人文学,即爱好者们源于特定的共同热衷(明星、影视制品、文学作品、工业产品等),基于原有文本或原型进行的再创作文本,其传播媒介是互联网。

在已有的对我国网络同人文学的研究中,多将欧美的粉丝小说(Fan Fiction)与之对举。粉丝小说研究作为欧美学者理解大众文化的重要部分,已形成其论述范式,如费斯克对于粉丝的文化资本生产和由之形成的对文化工业的收编与反收编的论述,詹金斯对于不断挪用的粉丝“盗猎者”形成的互文网络的论述,提供了富有观察力的洞见,已有我国学者陶东风、杨玲、郑熙青等对其译介,并且有研究者以此为借鉴来理解本国的同人文化①。以田野调查的实践深入大众文化的生态,这是文化研究者的专才,值得借鉴,但是,其对田野材料的批评往往倾向于在文化研究已有的理论和问题范围内讨论,这可能掩盖对象原有的多样性及文本自身的活力。

而本文更倾向于将同人文学作为网络媒介中的文学写作来研究,希望理解网络不同于报刊书籍一类纸媒的媒介特性,是否真的对同人文学的体式带来影响?而以网络为媒介形成的写作生态内,是否可能有新的写作逻辑和批评话语产生?以大众媒介中的文学现场为研究对象,将网络文学放回现代中国文学在新媒介的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中生长的脉络中讨论,也许是更贴切的由文学而文化的路径。下文即以J家同人文学为田野对象,从细读其文本和理解其生产和阅读现场开始。

一、同人文:在网络粉丝论坛生态中

所谓“J家”,是日本杰尼斯(Johnnys)事务所在中国粉丝中的爱称。此事务所是日本一所著名艺人经纪公司,于1975年1月正式成立,以经纪男艺人及男性偶像团体为主,旗下艺人及团体包括“少年队”“SMAP”“TOKIO”“V6”“KinKiKids”“Arashi(岚)”“NEWS”“KAT-TUN”“Hey!Say!JUMP”等。旗下偶像艺人号召力强,在日本艺能界甚至亚洲都有它的影响力。

杰尼斯事务所所属偶像的中国粉丝,自称“J粉”,通过互联网提供的媒介工具(BBS论坛、博客、贴吧、视频门户、弹幕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发聚集在一起,交流信息、表达情感、创作作品,投入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形成了有身份认同的粉丝群体。而粉丝们围绕偶像的文本创作(包括文字、图像、影音等)就散落在各处媒介之中。“J家”粉丝的网络聚集地中,以“J家闲情(J家XQ)”论坛最为著名,域名为http://j.orz.asia/forum/,2006年4月5日创立,日单页点阅率120万左右,马甲(账号)10万余,最高日在线人数24487人,主题39万个,帖子2778万②,以帖子流量大、粉丝资深、讨论深入和同人文多精品著称。基于“J家闲情”论坛的以上特点,本文选取其内的同人作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期获得一定的代表性。

“J家闲情”利用BBS网络论坛架构,并不脱离于网络论坛的一般框架:划分主题板块,用户间通过发帖、回帖讨论,有版主维护基本秩序。值得关注的是,闲情成员如何利用BBS的属性建立自己的园地?在《关于闲情》的建站宣言中,展示着其对BBS属性的利用和强化:首先,建站宣言声明“专注于Johnnys偶像家族话题、日剧影视、资源分享、Fans交流”“是一个很小众的网络交流地”。作为小众社群的内部交流媒介,其定位相对明确——分享J家粉丝的共鸣。其次,闲情宣称“个人高于一切,用户自发管理,自然代谢”,反对“统一认识、消灭异端”。在这种刻意提倡用户自由的纲领下,论坛允许用户随意变换名称,也允许匿名发表,强调用户等级没有价值,无须注册即可参与一切。在分享共同爱好的最大共名之下,网络匿名的自由被尊重,并且尽量淡化管理员功能,这意味着在此论坛中并无统一的评论尺度的控制。在板块页面上,会标明每个主题帖的页数、回复数、点击数,显示本主题的被关注度。同时,论坛中的主题帖子如有新回复就会被翻上板块第一页,如果是热帖,则始终保持在第一页的位置,因此,这基于技术统计的被关注度在某种意义上是评价该帖的标准。

可见,“J家闲情”的创立者在网络论坛提供的框架基础上,基于其建立粉丝社群的网络聚集地的意愿,再次重构并强化了论坛的生态设计:要求进入者分享小众的粉丝共名,在共名中鼓励个人匿名;在维护基础规则外反对管理者介入,用户自发回帖发帖,帖子的热度和位置由其参与、回复量决定,这显示了生态设计中以流量计公平的意志。

在论坛中,有7个主题板块:“J家闲情”讨论偶像相关话题,“外传”讨论美食旅游等各种生活话题兼及工作讨论,“万能”求助,“购物”交换偶像周边商品,“站务”投诉,“黑犬”号称老人自留地,以及“腐版”——“腐女”版是连载偶像同人文的专门板块。以上7个分版共同维持着这个粉丝论坛的生态并分享其属性。那么,这样的生态环境对其中同人文的生产和传播有怎样的影响,而同人文帖子在其中生长状况如何,则是下文要考察的问题。

二、网络粉丝论坛的筛选机制中同人文学类型的归化

“腐版”连载的同人文是很典型的言情类型小说,特殊的是,其表述的是男子间的同性恋情。这很有意思,小说作为粉丝的幻想,不写本人和偶像间的恋爱,却要创造偶像和同为组合内成员的另一同性的爱情故事。我们不能唐突地把这种现象解释为女性的自我代入心态或女性欲望的变相纾解,仍首先要回到其内部的生产和评价机制本身。

自2006年4月创站至2016年5月,“腐版”的同人文主题帖共17000余个,其中近90%为Arashi团内5人的相关同人,故这里的统计以Arashi团同人为样本。在10000余篇同人文中,笔者又对其中的103篇代表篇目(以翻页超过5页,在好文推荐帖子中出现3次以上为标准)进行了分析。

首先,就题材类型分类:现实偶像生活类,7篇,占6.8%;古风类,10篇,占9.7%;科幻/奇幻类,8篇,占7.8%;黑道、侦探类,7篇,占6.8%;都市白领生活类,24篇,占23.3%;都市成长类,47篇,占45.6%。

其次,就体裁性质统计,区分要素采用网络文学自身生发的两个评价标准,即是否“虐文”和是否“be”。所谓“虐文”,即主角处于悲惨的境遇,在其恋爱过程中设置很多内在、外来波折,如身心受到伤害,主角相爱而因外界压力、误会等不能在一起。而所谓“be”,是“bad ending”的缩写,即坏结局,相爱双方未能走到一起。“be”相对的则是“he”,即“happy ending”的缩写,即好结局,双方经历波折终成眷属。综合这两个评价标准,可以将同人文的体裁性质分为三种:喜剧(非虐文,he)、悲剧(虐文、be)、正剧(虐文、he),其中,喜剧15篇,占14.6%;悲剧27篇,占26.2%;正剧61篇,占59.2%。

再次,根据同人文的篇幅长度划分为短篇(少于30000字)和中长篇(多于30000字),比例为:短篇31篇,占30.1%;中长篇72篇,占71.9%。

可以发现,在论坛读者对同人文的阅读筛选中,正剧性质的中长篇都市成长小说是最受欢迎的,在评价机制中有压倒性的优势。这种都市成长小说,书写主角自少年时期一直到青年、中年甚至老年的人生故事,多为前半部校园背景而后半部都市职场背景,而此人生故事以一对主角经历波折终成眷属为线索,情节丰富,用相当老实的线性叙事。那么,为何是这种颇为普通的叙事类型获得了论坛读者的青睐呢?下面从其中一篇小说的文本和跟帖评论的分析开始。

《半生》算得上是论坛中正统而标杆式的长篇都市成长小说,作者即楼主ID“旁光严”,于2010年11月7日开帖,于同年12月27日完结,历时近两个月,共计105000字,总回帖1287个,点击数211337次,帖长13页。文章缓缓铺陈,从两位主人公的16岁一直写到66岁,跨度半个世纪,故名“半生”。不过,这半生并不经历硝烟战火,也不写家国之思,只叙都市中的平凡人生,从二人的校园青春开始,到大学期异地恋爱,再到找工作,自然过渡到新人入职,渐渐工作顺遂、平静而稳定。结局一人患病,二人死别,不过以“再见了”淡淡收尾。

颇为质朴的《半生》,读者却难以按捺心绪,纷纷回帖,他们最高的一致赞誉是本文“真实”。值得继续追问的是,在论坛读者的评价中,什么样的书写是“真实”的?“真实”又有何含义?由于论坛的机制——作者发文和读者回复都在同一帖子中即时发表,作者每天发一段,就当天的更新,读者如有感触则马上回复,我们可以很好地看到其评价的具体段落及由此而对应产生的感想。在进入分析前,展示书写和阅读现场的原迹是必要的:

一是11月19日作者更新中段落:“直到汽车开出东京驶上高速,沿途风景再也看不出地界,二宫和也他才真真正正地意识到。他的高中生活已经彻底结束,是哭是笑都已经迎来了最终回,再往前一步就是新的开始。”

读者“表白!”对此颇有感触,引用并发言:“看到上面那句话突然就想到了自己的高中时代,当时没发觉,之后的这几年,每每想起来,都和lzgn(楼主姑娘)写的一样,不管你满意或是失望,也不管你有多么不舍,它都已经打上了‘全剧终’的烙印,无法更改,亦没有续集。也只有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你才能意识到,不管当时的你有多不屑,有些人,的确是止(只)此一别,此生再也不会相见。现在的我,即将面临再一次的分别,另一部戏的‘全剧终’,看到GN写的,突然觉得好有共鸣。”

二是描写浓情转淡的怅然若失:“刚分手的时候,他还满心以为他和樱井翔总有一天会再次复合,就像两只牵在一起的风筝,不管彼此飞得多远,中间总归是连着一条线。直到天长日久,那根线竟就慢慢淡去,不知何时被风吹断,然后就真的天各一角,各自飘零。”

这段描写引起各位匿名读者的多个回复:“很多时候对于文中传达的各种感情都感同身受”“我真的很喜欢gn文中的这种真实的、缓慢的发展”“他们每一次吵架其实都是我们也会有真实想法,所以特别理解,也特别为他们着急”“一会儿看S觉得像他,一会儿看N觉得也熟悉,所有的想法和感觉都完完全全真真实实地体会着”“跟我好像,也是高中开始在一起,说过要考同一所大学,但终是因为水平差距,大学时候在一个城市但不是一个学校,也曾偷偷跑到对方学校给对方惊喜,渐渐地感到很疲惫,最终没走到一起,现在想来还是很伤心,再也没有那样全身心去爱的勇气和心情了”“在GN的文里总是能看到自己过去的心情,高中的,大学的,出社会后的,就像是又重新回顾一遍自己从青涩到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虽然有时会为过去的想法和一些作为感到幼稚可笑,但那样的冲动、只属于青春的冲动再也不会有时,其实感觉是很悲哀的”。

三是叙述重压之下都市男女的冷暖人生:“如果说这被冷遇的一天让二宫和也收获了什么东西,那就是他充分认识到了人在社会上,真的就如蝼蚁一般渺小,没人有义务拿你当回事儿,对你冷脸是在情在理,对你热脸你才需要感恩戴德。可是,这个世界上毕竟还有人是关心他的,愿意对他好,拿他的小病小灾当成天大的事儿,会发现他早上吃了冷掉的咖喱,他一句胃疼就二话不说出去买药。他又有什么理由不珍惜。”

对于这一段领悟,读者反应也颇激烈,有的甚至不能接受,而原因是“有点太写实了,看着累”。

可见,在“J家闲情论坛”中同人文学的评价里,以“真实”为上品的标准普遍在读者的不言之约中。那么,这个标准的内涵如何?形成的机制和动力何在?这是下文首先要着重探讨的。

作为同人文学,必须基于原有的偶像的人物原型,有明确的自我约束,最忌讳脱离人物原有性格和自我代入感。但想象是必需的,毋庸说J家同人文具有双重原型和双重想象的叠加:有人物原型,却也是粉丝通过遥远的影像构想出的理想人物;幻想的故事情节,却需要注入同人文作者的生活经验。这意味着,“真实”并不需要偶像原型的经历来填充,他们所提供的仅仅是其姓名、样貌、性格。

而“真实”的基底来自粉丝社群的自我经历。谈到经历,则需要了解这个社群在现实社会关系中的身份情况。2015年一次论坛的内部网络问卷调查显示:(有效回答者832人),其中女性比例占98.92%;年龄为20—30岁区间者(1985—1995年间出生)比例为85.14%;生活在一线城市者占41.95%,二线城市者占34.13%;教育程度为大学本科者占67.31%,研究生者占12.38%;生活状态为学生者占52.28%,已工作者占47.72%。结果清晰地展现着,聚集在论坛中的“饭群”以中国“85后”城市女青年为绝对主体,她们正在大学校园生活,或是迈出校门开始工作不久。中国一二线城市中的校园、职场即她们的生活空间,她们在此的人生经历,则为其写作“真实”提供了素材,而同人小说作为言情类型之一种变体,则尤其强调以情感体验经历作为素材,即所谓“想到过去的自己”。

但是,书写作者的经历体验,只能是被评价为“真实”文的必要条件。经历是“实”,却不能被称为“真”,通向“真”的路径才能引起读者共鸣。以《半生》看,作者细细剖析笔下人物遇到挫折时候的“心路”——其由事件冲击而产生的想法、感觉、心情往往特别引起读者的注意。在读者的回帖中,往往也叙述自己有类似的经历,自己说不出确切的感觉,而作者对笔下人物的剖析却如说出了自己的心路一般。可见,“真实”在这里的指涉最终要投向读者,换句话说,令读者带入自我的感觉而不产生违和感,即可以通向“真实”。

那么,这种以“真实”为上品所代表的网络中粉丝的评价机制及其中的文学创作,已和传统的文学生产间产生了裂变。作品的重点不在于创作的质量或传世意义,也不甚考虑是否可以转化成一种商业产品,而在于在小众共名的生态中,能够以作品分享附着其中的共同情感体验。同人文学已成为粉丝群落中交流信息、情感的身份辨识工具,以便于建构自我部落的意义地图。那么,小众部落中的最多人可以分享的,就可以是成员们所公举的“真实”。

而怎样的作品可以允诺最大比例的粉丝读者带入自我呢?在上文的调查中我们知道,“J家闲情论坛”聚集的社群成员,其第一身份是日本杰尼斯事务所所属偶像的中国粉丝,而在这个网络身份外,其社会身份基本为中国接受过或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85后”城市女青年。为这个共同的社会身份所规约,她们所可以共享的即自己的成长记忆,这解释了都市成长类型小说在论坛同人文学中独占风骚的缘由。

在粉丝社群自我指涉的关怀之外,网络粉丝论坛的生态之一——以流量计公平的筛选机制,同样帮助了成长类型的优势保持。其实,论坛中古风、侦探、科幻类型的同人小说不乏文笔精妙者,然而,成长类型小说多是长篇,且多有口碑,因此点击量大,帖子回复数多、更新快,论坛的页面显示保持自然筛选——将点击量多和最新更新的文帖放在首页,读者看文,多从首页开始浏览,也就容易关注到一直停留首页的几篇成长小说。因此,强者更强而趋于稳定,其他类型小说多如昙花一现而不能持续。那么,指向“真实”的成长小说也越来越成为“好文”的标准类型,也演化为论坛读者最期待阅读的作品。

三、从“现实主义”到“真实”:网络同人文学对纸媒主流文学评价话语的挪用

值得注意的是,当“J家闲情论坛”中的同人文学类型归化为中长篇都市成长小说时,其批评尺度对纸媒时代批评术语的挪用。以“真实”为标准,在论坛内部是被归于“现实主义”一脉的。即如《半生》作者在小说完结后的总结中,标举“这篇文里的现实主义够多了”,读者则以为本文的“现实主义”方法表现为“普通的真实的美。文中翔和nino都不是性格上完美的人,“但那正是我们真实的写照”。“其间经历的种种危机,真的好真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如此了吧。”③

现实主义作为文学批评的术语,在中国现代文学的话语体系中,其地位相当崇高:从五四时期新文化对“为人生”的文学的追求,到20世纪30年代注意以阶级分析法剖析社会的长篇小说的出现,而至新中国成立后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现实主义的尺度臧否作品④。可以说,“现实主义”的批评话语,从五四时期至今始终具有正典性的地位。

“J家”粉丝社群所接受的教育体系,亦参与了现代中国文学的话语构建——标举“现实主义”为正统的批评话语。网络同人文学和依托于期刊、书籍的文学处于不同的文学生产、传播场域,有意自我构建不同于主流的亚文化空间,然而,在形成论坛的文学评价话语时,却自觉对纸媒主流文学评价话语挪用,将“真实”尺度与“现实主义”对接。其中的缘由之一,便是接受了主流文学评价话语体系的等级分配,希望借这种对接巩固其内生的评价标准的权威。

但是,这种话语的挪用并非被主流文学所驯服。所谓“现实主义”,是摹仿的镜子,其意旨不仅在摹仿,更在镜子的尺度,换句话说,更重要的是提供新的观看世界的方式。网络同人文学所属的言情文学类型,作为一种俗文学,本没有资格进入这镜子的序列中。然而,将“真实”视为“现实主义”的一脉,在提升其品类的企图外,更宣告其具有希望提供自我社群的观看世界方式的野心。“真实”同人文铺陈情感体验的叙事方式无甚新奇,但是,当集体性的她们以获得情感体验的强度作为度量外部世界的关照方式时,已开启用挪用的方式制定新的评价标尺的努力。这或者会提供网络媒介的评价机制反哺我国的文学生产的可能。

四、小结

面对当代文学中已成蔚然大观的我国网络文学,原有的批评机制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其内生的问题,本文所作的深描的尝试,即希望帮助我们从网络文学的土壤内部把握其机制——从“J家闲情论坛”中同人文的生产和阅读现场进入,厘清其内部生态、类型归化及评价话语。粉丝社群作为网络社群的重要部分,以互联网媒介为聚集工具,强调小众共名中的个人匿名和淡化管理,以流量计公平的媒介生态。这样的媒介生态中,致使允许小众部落中最多人分享进入的文学作品更具优势的筛选机制的生成,在“J家闲情论坛”中,这种筛选表现为同人文类型逐渐集中和归化为最引起社群成员共鸣的都市成长小说。而“J家闲情论坛”中将自有的批评话语“真实”和主流文学“现实主义”的正典批评话语对接,意味着网络文学以挪用的方式承接和进入主流文学评价话语体系,并展示着其扩建新的自家评价标尺的努力。

那么,正如本文所剖析的粉丝同人文学,互联网媒介已开始深刻介入文学的生产和评价机制,作为文学研究者,我们是否应努力介入,又应以何种姿态和角度介入,这也许是研究之外同样值得思考的问题。

注释:

①中国学者对欧美粉丝文化研究的译介成果,见马特·希尔斯:《迷文化》,朱华瑄译,韦伯文化2005年版;陶东风主编:《粉丝文化读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亨利·詹金斯著:《文本盗猎者电视粉丝与参与式文化》,郑熙青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借镜文化研究范式理解本国同人文化的研究参见杨玲:《粉丝小说和同人文当西方与东方相遇》,《济宁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第46—51页;陆静怡:《粉丝文化中的同人文现象研究》,河北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论文。

②以上J家XQ的相关数据,参见:《XQ统计》,http://j.orz.asia/,2017年3月29日。

③旁光严:《半生》,http://j.orz.asia/forum/T.asp?bID=3&replyid=10715440&id=333586&Star,2015 年 11月17日。

④对我国“现实主义”批评话语的讨论,参见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洪子诚:《问题与方法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讲稿》,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

编辑 王秀芳

Literary Production,Screening and the Formation of Critical Discourse in Internet Media:Illustrate by the Case of the Fan Fiction in Johnnys Fans Club

He Min

China’s fan fiction is the literature made by the fan community with the Internet as a medium since1990s.Illustrated by the case of the fan fiction in Johnnys fans club,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literary production,screening and the critical discourse in Internet in China.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online community,fan tribe gathers by Internet media and makes the media ecology,emphasizing the personal anonymity in the minority,diluted management and sorted by traffic.In the ecology,it results in the screening mechanism that more people share the work,more advantages the work takes.In the J fans club BBS,it represents as the fan fiction genre concentrates and naturalizes as the city bildungsroman which resonates with community members.Moreover,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fans own critical discourse"True"and the canonical discourse"Realism"is made in the BBS,which proves that the Internet literature is appropriating the mainstream literature evaluation system,showing its efforts about expansion for the new evaluation.

Internet Literature;Fan Fiction;Fan Community;Internet Media;Bildungsroman

I207.999

A

1007-905X(2017)05-0091-05

2017-02-23

何旻,女,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闲情社群话语
《闲情偶寄》的植物美学研究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夏日闲情
社群短命七宗罪
闲情
一枕闲情入夏,且等幽梦乘马
母婴电商的社群玩法
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天使进化——VC靠边!社群股权众筹来了
话语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