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探讨
2017-03-07吴燕芳
吴燕芳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91)
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慢性病管理工作探讨
吴燕芳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东北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江苏 无锡 214191)
目的总结社区卫生服务站医生在慢性病管理工作中取得成效。方法加强慢性病的认识管理、个案管理和正确引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结论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发现率、规范管理率及控制率都有明显提高。
认识;健康教育;自我管理;慢性病管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年轻化趋势日趋凸现。有报道显示各类慢性病患病人数已超过三亿人,已成为现存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慢性病分布广、病程长、费用高、致残、致死率高。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已经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若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1]。但与10年前相比,社区居民对慢性病的认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总结一下取得成果原因,主要是:(1)政府主导,并鼓励社区参与,多渠道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2)坚持了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工作并重的原则。由于各方团结协作,我们作为工作行为落实主导方,为居民的健康付出艰辛的劳动。我作为一名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将我们这些年对慢性病管理中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一下。
1 加强对慢性病认识管理
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首先要提高对慢性疾病发生、发展、治疗、预后及并发症的认识。应转换思路,积极领会基本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并重的原则。在过去的若干年,由于受经济条件限制,居民的健康意识薄弱,我们的工作基本都是停留在对症治疗方面。所以现在我们不仅加强了对居民进行健康教育,还对辖区内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慢性病的筛查,做到及时发现,及时管理。对慢性病发展及预后起到了积极的意义,提高了患者今后的生活及生存质量。而患者对疾病的认识主要来自于我们医务人员,所以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掌握更多慢性病的医学知识,还要学习社会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知识,并充分运用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使他们获得相关健康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健康意识,树立正确的健康态度,从而形成一种健康的行为方式。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有耐心、有信心,还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2 个案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
在诊疗的过程中,我们时刻将健康教育工作融入其中。通过近十年努力,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慢性病知识水平。尤其是这种单一、面对面健康教育形式,显现出我们对他关心和重视,虽然我们的医务工作者比较累,但是收效是非常显著的。如;患者,女性,糖尿病史7年,年龄54岁,身高156cm,体重78kg,服二甲双胍0.5mg,bid,格列齐特80mg,bid,血糖控制不好,空腹血糖一直维持在9~14mmoL/L,在我们社区医生深入浅出健康教育指导下,要求她学会自我管理,经过调节饮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早晚各步行30min强度微汗,经过2个月的努力,体重减了十余公斤,现在血糖得到有效控制。人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她非常满意,还义务做我们的健康宣传员。正因为有这种以点带面宣传,再加上我们社区服务站作为社区的基层,工作相对中心或医院,压力和时间相对宽松,尽可能的解答病人的咨询和疑惑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诊疗过程中适时开展健康教育工作,为患者提供有意义的健康教育内容,对于不同的个体以及现存的健康状况,制定有效干预措施,提高了患者对疾病在发展过程中的认识,并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管理,指导、培训患者加强自我管理的意识。病人认识的提高与他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参与自我管理密切相关。而科学、合理、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能更好有效地控制自身慢性病的发生和发展,这与慢性病管理成效息息相关。当然我们还有更多其他方式的健康教育形式,如:专题健康教育讲座、健康知识小卡片、橱窗等等,在这里就不赘述。
3 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社区卫生服务站作为网底,发现患者及时上报、及时干预、及时规范管理,这一点我认为非常关键。我们充分利用到门诊来就诊的患者,发现慢性病确诊后及时建立健康档案和慢性病管理档案,并按照慢性病规范管理的要求,及时提供免费上门服务,并形成规范的、动态的电子管理机制。对患者在短期内能形成规范的管理,降低危险因素的发生,有效地控制了慢性病发展。经过我们这一系列的干预和规范管理,患者不论是慢性病健康知识的知晓率,还是疾病的控制和转归方面,都有一定的改善。如:患者,男性,62岁,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史5年,血压170/100mHG,有时感觉胸闷,但是一直不愿意服药。我们社区医生就从他身边那些熟悉脑卒中,冠心病患者不按时服药,不及时治疗,导致严重后果的事例对他进行指导,还鼓励他减重,指导他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并及时将患者情况上报我们的慢性病管理科,他们按照慢性病规范管理的要求,及时提供免费上门服务。我们的坚持总算感动了他,他也开始对慢性病的危害有了认识,开始坚持服药,3个月成功减重十斤,他说人感觉轻松了不少,现在胸闷感觉比原来少了。他非常感谢我们的医生。这样的个案很多,在这些个案管理中我们取得些成效,也得到很多赞誉,这样更坚定我们坚持走下去的决心。我们辖区还每年给予患者做一次基本的健康体检,同时我们也建立了非常和谐的医患关系。
4 讨 论
4.1 任重而道远
慢性病管理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政府、社会、家庭、患者与医务工作者共同协作。
4.2 加强培训和管理
慢性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提高和加强医务人员认识、培训和管理技能,将健康教育经常化、规范管理有序化落到实处。
4.3 自我管理
宣传和指导患者积极参与自我管理,让“我要健康”成为他行动的座右铭。
4.4 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我们的服务态度、方式、方法,与患者的交流和沟通能力,以及患者对我们工作的理解和信任,直接影响到慢性病管理工作的结果。所以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非常必要
[1] 周 跃,张慧敏,袁 泱.社区护理服务对社区慢性病管理的意义[J]. 社区医学杂志,2016,(01):82-84.
[2] 王琰芳,顾 健,周 峰,李晓波,仇 华,朱小花,徐丽丽,李 华.进一步强化社区慢性病管理和合理使用有限医保费用的对策[J]. 中华全科医学,2015,(03):415-417.
[3] 柳相珍.基于慢性病的社区健康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5.
[4] 仇 华,顾 健.社区慢性病管理与干预[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14,(01):153-155.
[5] 董晓红,孙 静,朱劲松,郭桂芳.健康档案在我国社区慢性病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3,(05):391-393.
R197.1
A
ISSN.2095-8242.2017.050.9880.02
本文编辑:赵小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