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2017-03-07孔祥旭
孔祥旭
(柳州市中西结合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
孔祥旭
(柳州市中西结合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直肠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在确诊的时候都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阶段,局部复发率及远处转移率水平均相对较高。术前对其实施适当的放化疗可以使肿瘤病灶降期,使手术R0切除率和肿瘤局部控制率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及时如此病变的远处转移率水平仍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对着不断加强术前化疗及肿瘤局部照射剂量等多种方案的优化探索,有望进一步使疾病局部复发率进一步降低,使远处转移现象得到有效控制,使患者长期生存获益,已经成为目前临床对局部中晚期直肠癌疾病治疗进行研究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从术前放疗标准方案、诱导化疗加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加诱导化疗加TME手术、短期放疗加延迟手术时间加诱导化疗、放疗局部加量、单纯新辅助化疗等几方面内容入手,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研究;进展
术前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联合术后辅助化疗属于目前在国际临床医学领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对病情处于中晚期阶段的直肠癌疾病进行治疗的推荐模式,虽然该方法可以使肿瘤局部复发率降低,但发生远处转移的可能性仍然在30%左右,患者的总生存期时间没有明显的严查表现[1-3]。如何能够使肿瘤局部控制率进一步提高,使远处转移率降低,已经成为近年来临床及相关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性课题[4]。本文主要从术前放疗标准方案、诱导化疗加术前放化疗、术前放化疗加诱导化疗加TME手术、短期放疗加延迟手术时间加诱导化疗、放疗局部加量、单纯新辅助化疗等几方面内容入手,对直肠癌术前放化疗的临床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1 术前放疗标准方案
目前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直肠癌术前放疗技术主要包括短程放疗和长程同期放化疗两种[5]。长程同期放化疗具体指的是在手术治疗开始前对患者实施常规分割放疗,具体剂量为DT 45.0~50.4Gy,具体方案为,每次1.8~2.0Gy,每星期治疗5次,治疗总次数控制在25-28次之间,同步实施5-FU或卡培他滨化疗,在放化疗结束之后的6~8个星期内对患者实施手术治疗[6-7];而短程放疗则指的是对患者实施大分割放疗,放疗的总剂量为DT 25Gy,放疗具体方案为,每次5Gy,每星期治疗5次,共进行5次治疗,在放疗结束之后的一个星期左右实施手术治疗[8]。上述方法由于相关药物在应用期间会增加不良反应,使临床应用和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9]。
2 诱导化疗加术前放化疗
有相关专家和学者在研究后认为,由于在手术治疗前没有进行足量的化疗和术后辅助化疗,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是该病患者术后生存时间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开始主张将术后辅助化疗方案提至术前阶段进行,期望在经过系统的化疗之后使肿瘤体积缩小,对微转移灶进行控制,达到使远处转移率降低的目的[10-12]。
3 术前放化疗加诱导化疗加TME手术
指的是将手术后的化疗方案提早至放化疗与手术间的“窗口期”进行,以使术前的化疗强度进一步加强,尽可能在手术前将微小转移灶消除,同时使术前放化疗与手术时间的间隔时间延长,使肿瘤的降期率水平提高。虽然该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会使盆腔纤维化的发生率增高,但并没有使手术难度加大,术后的并发症率也没有提高,长期生存结果相当值得期待[13-15]。
4 短期放疗加延迟手术时间加诱导化疗
短程放疗由于放疗所需要的时间相对较短,患者在治疗期间的依从性较为理想,可以使医疗资源在最大程度上得到节约,目前该疾病在北欧等国家的应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但该项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不能够同步实施化疗,间歇期时间相对较短,肿瘤并在没有得到足够的退缩时间[16-17]。放疗后的手术时间延迟,可以达到使肿瘤充分降期的目的[18]。
5 放疗局部加量
直肠癌复发得主要类型在临床上主要以骶前及直肠系膜区复发等模式为主,适当的使直肠病灶放疗期间的局部照射剂量加大,可以使肿瘤在最大程度上发生退缩,使肿瘤降期程度加强,使局部控制率水平得到显著性提升[19-20]。
6 单纯新辅助化疗
在美国的MSKCC中心近年来进行了一项研究,纳入32例cT2/3中位直肠癌疾病患者,在手术治疗开始前实施6个周期的FOLFOX6联合贝伐单抗化疗,但在术前阶段没有实施放疗,最终的研究结果显示,患者的R0切除率水平达到惊人的100%,pCR水平也达到了25%,4年内都没有局部复发病历报告,结果令人十分鼓舞。
[1] 赖灿辉,张江灵,郑维斌,等.替吉奥维持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5,22(2):194-196.
[2] 王 宇,袁彩君,刘晓梅.卡培他滨联合DC/CIK维持治疗老年晚期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观察[J].辽宁医学院学报,2015,36(2):66-69.
[3] 吴叶娇,易洪刚.结肠直肠癌全基因组关联的研究进展[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3,34(10):1035-1039.
[4] 杨冬阳,黎 莹,刘建化,等.晚期结直肠癌联合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临床评价[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3,33(12):1817-1818.
[5] 彭海花,游凯云,王成涛,等.经直肠超声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再分期的诊断价值[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12):1203-1207.
[6] 邢 娟.不同新辅助化疗方案对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前瞻性非随机观察研究[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5,24(01):37-39.
[7] 姚宏伟,李文迪,田茂霖,等.直肠癌术后准确病理分期诊断对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的影响[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5,35(01):6265.
[8] 张军艳,邓显峰,张青梅,等.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5):60-63.
[9] 黄 蓉,张路柠,肖巍魏,等.291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5,24(02):143-148.
[10] 汤 帆,覃宇周,陈建思,等.胸苷磷酸化酶和缺氧诱导因子-1α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价值[J].广东医学,2014,35(23):3686-3689.
[11] 彭海花,游凯云,高远红,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完全缓解的相关研究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3,16(06):592-596.
[12] 杨雪峰,谢 铭,郑兴斌,等.FOLFOX联合放疗对局部晚期结直肠癌手术疗效及术后肿瘤复发率的影响[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3,22(12):1622-1626.
[13] 胡 铭,张建民,李西安,等.保肛手术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2,21(10):1310-1312.
[14] 唐长菱,潘 拮,林才照,等.自闭性回肠插管造VI 预防直肠癌 新辅助放化疗后低位前切除患者吻合回漏[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9(07):531-533.
[15] 池 畔,陈致奋,高 源,等.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盆壁及肠管纤维化并低位肠梗阻的诊治[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5,18(11):1092-1097.
[16] 杨 平,彭 翔,邓建中,等.直肠癌新辅助治疗后联合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44例[J].广东医学,2012,33(17):2586-2590.
[17] 卫生部医政司,结直肠癌诊疗规范专家工作组.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0年版)[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0,13(11):865-875.
[18] 肖 林,高远红,刘孟忠.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放化疗中新化疗药物应用进展[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14,17(01):93-97.
[19] 付 禄,肖莲华,廖清平,等.同期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9):152-153.
[20] 肖 林,黄 蓉,游凯云,等.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中VMAT的可行性研究[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14,23(01):9-l3.
R735.3+7
A
ISSN.2095-8242.2017.050.9886.02
本文编辑:吴 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