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前共产党在沂蒙山区的革命活动
2017-03-07苑朋欣黄永亮
苑朋欣,黄永亮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临沂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抗战前共产党在沂蒙山区的革命活动
苑朋欣1,黄永亮2
(临沂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临沂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东 临沂276005)
抗日战争爆发前,沂蒙山区的沂水、日照、郯城、临沂、费县、蒙阴、莒县都有了党的活动。为了人民的幸福和解放,共产党在沂蒙山区领导和依靠人民群众,发展党员,建立和扩大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领导群众斗争,组织武装暴动。这些艰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初步唤醒了长期沉睡的沂蒙大地,在沂蒙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沂蒙;党组织;革命活动
沂蒙山区是一个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地区,早在大革命前,就有了共产党的活动。此后,中共沂蒙地方组织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沂水、日照、郯城、临沂、费县、蒙阴、莒县都建立起党的地方组织。沂蒙地方党组织的建立及其革命活动,点燃了沂蒙大地上的革命之火,唤醒和武装了人民群众,为沂蒙精神的初步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群众基础和政治思想基础。现依据相关资料,主要从建立和发展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开展革命斗争等方面,对抗战前共产党在沂蒙山区的革命活动展开论述。
一、建立和发展党组织
20世纪20年代初,经过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沂蒙山区的一些爱国青年,多对社会黑暗现状不满,为了寻求光明,离开乡村,奔向城市。他们得风气之先,在革命实践中锻炼成长,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并在各地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加入了共产党,成为沂蒙人中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其中的代表人物除莒县北杏村人、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外,主要有李清潍、李清漪、刘晓甫、刘一梦、丁君羊、安哲、刘之言、孙善师等。李清潍和李清漪系同胞兄弟,沂水县下胡同峪村人。1923年10月,李清潍在青岛商科职业学校,经邓恩铭和王尽美介绍,加入了共产党。李清漪在1923年夏,考入上海大学,在那里被吸收为共产党员。[1]6刘晓甫和刘一梦是叔侄关系,二人都在上海大学读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加入了共产党。几乎在同一个时间里,日照县的丁君羊、安哲等也在外地求学期间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中加入了共产党。刘之言是郯城县马头镇人,1924年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6年在该校加入共产党。孙善师是临沂县桥西村人,1926年秋,在济南省立高中经刘之言介绍,加入了共产党。这些在外地求学的共产党人,经常利用假期回家乡从事革命宣传。这就初步形成了沂水、日照、郯马三个马克思主义宣传基点,为党组织的创建奠定了思想基础。
沂蒙山区最早成立的党组织是中共沂水支部,开展建党工作的是王敬斋和李清漪。王敬斋是沂水县城人,1926年10月被派到沂水从事建党工作,他首先把邵德孚吸收到党组织中来。1927年4月,王敬斋又介绍鞠百实、张希周加入共产党,连同邵德孚4人一起,建立了沂蒙山区最早的一个中共党支部——沂水县支部,王敬斋任书记。李清漪也在1927年清明节前,介绍教师李洪宝加入了共产党。沂水县支部建立后,李清漪把李洪宝介绍给王敬斋。从此,沂水党支部成为全县党员统一的组织。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但在沂水,却仍保持着国共合作的局面。这时,沂水县党组织在城里、南乡、西南乡和西北乡都有较快发展,已有党员18名。朱寿年、孙固斋、张敬诺等都是这时期新发展的党员。[1]10
大革命失败后,最早在沂水县开展建党工作的李清漪和王敬斋,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两条道路。李清漪在离开沂水后,在济南担任了中共山东区执委机关技术书记。1927年5月,李清漪被捕牺牲。而王敬斋则在白色恐怖下,叛变了革命。此后,沂水县党的工作就落到了张希周肩上。1928年6月,山东省执委派孙兆鹏到达沂水,与张希周一起在沂水开展工作。随着形势的变化,张希周不久就离开沂水,投靠了国民党。此后,孙兆鹏在朱寿年等人的协助下,在农民中培养建党对象和发展党员,仅在司马村,他就接收了徐相南、李竹林、李韵声等数名党员。此外,还在莒县发展了赵亮昆、张治九、高墨林、薄贯一等人为党员,并建立了党小组。11月,王用章、王复元兄弟叛变,中共山东省委通知孙兆鹏速回济南。孙兆鹏在离开沂水前,主持建立了中共沂水县委。朱寿年任县委书记。[2]19沂水县委诞生后,中共沂水南乡、城区、西北乡区委和莒县特支相继成立,徐相南任南乡区委书记,宋彦勤任莒县特支书记。从此,沂水县党的组织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和较有作为的时期。到1929年4月,除莒县特支遭到破坏外,全县党员已发展到200余名,建立党组织和有党员的村庄、学校将近50处。[1]17此后,沂水县委遭到破坏,但许多党员却在与上级党组织失掉联系的情况下,继续坚持活动。1932年5月上旬,遵照山东省委指示,沂水直属支部成立,谢梅村任书记,邵德孚任宣传委员,韩文卿任组织委员。沂水直属支部建立后,党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如在县城,以邵德孚为负责人的瑞麟小学党支部首先建立起来。在农村,西北乡以李洪宝为领导人的党组织不断扩大;南乡在王赞堂的组织下,以苏村、司马为中心,不仅把原有的党组织恢复起来,还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建立了南乡区委,王赞堂任书记。尔后,王赞堂又把党组织发展到莒县的南关和南乡,成立了莒县支部,隶属沂水南乡区委领导。此外,沂水直属支部还派刘中甫到西乡的大松林村,从事党的发展工作,先后接受了王希武、王成全、杨花信等人入党,成立了西乡的第一个党小组。在沂水直属支部的领导下,到1932年8月上旬,全县恢复发展党团员200余名,建立党团支部20余个,还建立了许多党小组。同月,山东省委将沂水直属支部改建为沂水县委,谢梅村任书记,邵德孚任宣传部长,韩文卿任组织部长,李洪宝和王子敬为县委委员。[3]189-190遭受破坏的沂水县委,不仅得到了较快地恢复,而且有了新的发展。
在沂水党组织创建和发展的同时,日照党组织也进入了建立和发展时期。大革命失败后,安哲、牟春霆、郑天九先后返回日照从事农运和党组织的建设工作。1928年2月,遵照省执委指示,在安哲主持下,建立了中共日照县委员会,安哲任书记,牟春霆任组织部长,郑天九任宣传部长。[2]22这是共产党在沂蒙山区建立的第一个县委。日照县委建立后,安哲首先在家乡安家村发展了雇农李芹年、佃农明世厚、织袜工人安茂祥等人入党,并成立了党支部,由李芹年任书记,后又通过支部发展了40余名党员。同时还在两城、于家村、秦家官庄、殷家庙、吴家台等十几个村庄发展了多名党员。牟春霆在本村牟家小庄先后发展了23名党员,建立了牟家小庄党支部,牟春霆任书记。郑天九回乡后,在山字河三官庙介绍穷苦农民汉成运入党,建立了山字河党支部,汉成运任书记。在以后三年多的时间里,山字河一带共发展党员50余名。[2]221932年2月,省委派巡视员来日照,在对日照县委的工作进行全面考察后,将县委改为中心县委,辖日照、诸城、莒县、沂水四县,并根据形势的需要,增补邰梅斋、杨德玉、汉成运为中心县委委员。日照中心县委成立后,全县党组织又有了很大发展,“到1932年10月,日照县已发展党员700余人,团员300余人,100多个村庄内有了党团员,建立了45个党支部,25个团支部。”[3]192
1928年以后,临郯地区的党组织也有了较快发展。大革命失败后,刘之言和孙善师中断学业,一起回到各自家乡。1928年3月,刘之言到马头镇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从此,他以教学为掩护,秘密进行党的地下活动,首先发展了刘谐和入党。1928年冬天,刘之言又把孙善师聘来马头任教。孙善师来郯城后,刘之言在县立第三小学主持成立了中共鲁南第一支部,刘之言任书记,刘谐和任副书记,孙善师任组织委员。1931年春天以后,临郯地区党组织有三条线同时向前发展,鲁南第一支部的刘之言,先在县立第三小学接收了校长宋幼准、教员马叙卿,学生刘念熹(女)、张一慧(女)等人入党,又在郯城的东部四哨一带发展了朱次彭、危益民入党。接着朱次彭等人又发展了一批农民党员,其中有赵叙五、郭云舫、刘文漪、赵民三等10多人。1930年秋入党后考入临沂第五中学的刘盛华,也按照中共鲁南第一支部的指示,在临沂第五中学发展了王孝先、胡威廉、刘向正等人入党,并成立了临沂五中党支部,刘盛华任书记。这个支部先后发展了何秀芝(女)、刘瑞芝(女)、周素芬(女)、戚铭、王景朋、刘泽昌、曹敬如、徐联五、王钦瑞等人入党。[4]3-4在这同时,鲁南第一支部的孙善师、刘盛华介绍临沂三乡师学生赵昭入党,并建立了三乡师党支部,赵昭任书记。第二条线是中共徐海蚌特委。1930年秋,徐海蚌特委先在郯城的涝沟、大埠一带发展了胡维鲁、张鲁峰、孟若梦等人入党。接着,徐海蚌特委特派员唐东华又先后发展了胡庆余、侯品增、凌云志、朱继箴、马峭峰等人入党,并建立了中共涝沟区委,胡维鲁任书记,张鲁峰任组织委员,胡庆余任宣传委员。[3]187第三条是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部长宋鸣时和他建立的临沂特支。[3]1881931年9月,山东省委派组织部长宋鸣时到临沂县傅庄一带以教学为名,进行地下活动。在这里,他发展了陈信亭入党,成立了临沂特别支部,由宋鸣时任书记。至此,临郯地区有三条线同时建党,这三条线虽未发生联系,但工作进行得都很顺利。1932年5月,唐东华与刘之言等接上组织关系,并于6月初指定由刘之言、孙善师等组成中共临郯县委,刘之言任书记,孙善师任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4]5,隶属中共徐海蚌特委领导。不久宋鸣时调省,临走前又把自己发展的党员介绍给刘之言。从此,鲁南第一支部、徐海蚌特委和宋鸣时在临郯建立的党组织三条线合成一体,共辖马头、涝沟、四哨、城关四个区委,临郯地区党组织得到了统一。临郯县委成立不久,刘谐和还到临沂县板泉崖小学接收了王任之、薛汉鼎、李伴农、夏林、王汉侯等人入党,并于12月建立了以王任之为书记的板泉小学党支部。[4]5这个党支部先后在本校和板泉崖、洪瑞等地发展了30多个党员。到1933年夏,这个支部的负责人和部分党员升学考取了临沂五中、三乡师和临沂师范讲习所等学校,党的活动也因此转移到了临沂城,并在临沂城内各学校中发展了十几名党员。至此,“临郯一带建立了4个区委,110多个党支部,共有350名党员,遍布在100多个村庄。”[3]1951935年4月,中共苏鲁边区临时特委书记郭子化派李韶九、郭致远开赴抱犊崮山区开展工作。他们先在埠阳、新兴庄、梁邱发展了刘清如、杨茂彬、沈廷信、沈学仁、魏立久、李明法等人入党,建立了新兴庄党支部。[5]3同年秋,特委又派李韶九负责重建临沂县党的组织,李韶九在大炉介绍了肖云卿、杨懋修、万国华等入党。以此为基础发展了大炉、车辋、朝仙桥、尚岩、柞城等地的党组织,新党员有40多人,为党的建设打下了基础。1936年夏,根据苏鲁边特委的决定,中共临沂中心县委建立,李韶九任书记。[4]7中共临沂中心县委的成立,使临郯地区党组织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在新泰、蒙阴一带,在曲阜加入共产党的赵涤云,1928年冬回到家乡新泰县,发展王德一、王宪廷、王建青、李牧青等加入了党组织。1931年2月,中共泰安特别支部决定建立中共新泰小组,由赵涤云任组长。12月底,成立了中共新蒙县委。赵涤云任县委书记,李冰若分管组织工作,王宪廷分管宣传工作。县委成立后,在新泰县东部和蒙阴县北部龙须崮一带的梭庄、野店、土门等村,大力发展党组织,先后建立了蒙阴县城、两县村、烟庄村3个党小组。1932年春天,中共新蒙县委遭到破坏,同年10月,在省委帮动下,又成立了新的新泰县委,王宪廷任书记,崔宪武、王德一、王迫吾、李阳谷为县委成员,继续领导新泰、蒙阴县的党组织进行活动。到1933年春,在新泰东部和蒙阴县龙须崮附近已发展党员70多人。[6]4
最早来费县建立党组织的是沂水县委书记张希周。1929年2月,由山东省委派遣,张希周与袁时若、李天钧等一起来费县开辟党的工作。5月,他们发展了王兰斋、杨占升入党。1932年,费县师范讲习所第一期开学,郯马地区党组织负责人刘谐和,来讲习所以教员身份作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任教期间,在学生中发展了李伯瑾、商向前、诸葛昌林等入党,在校外发展了尚明、陈子齐、郭华、陈子未、刘子峨等,并建立了费县党支部。在这些党员的发动下,费县先后建立了甘露寺、周井铺、徕庄铺、西西皋、石崮庄、贾庄等党小组。临沂三乡师的赵昭,在这时发展了费县籍学生赵子育、鲍天仇、唐军入党,这三人也先后在他们的家乡发展党员,建立了党的组织。[5]31933年7月,中共临郯县委领导成员刘谐和、马叙卿在苍山暴动失败后,来费县暂时隐蔽并继续领导费县党组织的工作。这年11月,刘谐和、马叙卿主持成立了中共费县临时县委。尚明为书记,李伯瑾、陈子未为委员。[5]1401936年7月,山东省委宣传部长林浩受山东省委的派遣,到费县师范讲习所以教学为掩护恢复并发展党的组织。当时,由于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林浩未能与原来的党组织取得联系,便在校内同学中发展了王宗一、崔晓东、李祖恩等一大批党员,且于同年12月建立了以王宗一为书记,崔晓东为组织委员,李祖恩为宣传委员的中共费县工作委员会。1938年1月,山东省委率八路军第四支队到费县北部山区后,临郯县委发展的党员与林浩发展的党员得以汇合,在省委秘书长景晓村主持下,组建了以张若林为书记,李伯瑾、王力生、王敬明等为委员的新的中共费县工作委员会。1938年6月山东省委扩大为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后,费县南部的党组织也统一于边区省委领导之下。这时,费县党的组织已有25个支部,150余名党员。[5]4
总之,沂蒙山区早在大革命前,就有了党的活动。中共沂水支部的成立,开始了创建沂蒙地方党组织的新时代。此后,沂蒙地方党组织在曲折中不断发展,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党的活动已遍及沂水、日照、临沂、郯城、费县、蒙阴、莒县等地,日照、沂水、临郯、新(泰)蒙(阴)、临沂相继建立了县委或工委,日照、临沂还成立了中心县委。在反动势力统治较强的北方地区,在偏僻的沂蒙山区,能够产生共产党组织,充分说明了共产主义运动强大的生命力。沂蒙地方党组织的建立,使沂蒙人民的革命斗争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
二、宣传革命思想
沂蒙各地党组织成立以后,十分重视政治宣传工作,在艰苦的地下斗争实践中,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传播马克思主义,宣传革命思想。这些革命活动,扩大了共产党的影响,提高了人民群众的阶级觉悟,撒下了革命的火种。
(一)以书籍、报刊为平台,宣传马克思主义
李清潍、李清漪兄弟,是沂水县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最早的人。其中,李清潍第一个将《向导》《晨钟》等刊物和一些新书报带到了沂水乡间。[1]4在上海大学读书的李清漪,每至假期回家也带回一些进步书刊诸如《向导》《新青年》《新建设》等[7]27,介绍给当地青年传阅。李清漪还在家乡出刊油印了《农民小报》,向农民传播革命思想。沂水直属支部建立后,瑞麟小学的党团支部创办了油印刊物《支部生活》,并利用这个刊物,对党团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介绍苏俄革命情况,还油印了《国际歌》《少年先锋队歌》《红军歌》等。一些马列主义书籍,如《共产主义ABC》《政治经济学》《共产党宣言》等,开始在党团员和进步师生中秘密传阅。[3]189这些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充满先进思想的书刊,“在一些激进的知识青年心中,透进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之光。”日照县最早在乡间传播革命思想的是丁君羊、尹景伊、安哲,他们经常利用假期和探亲的机会在家乡从事革命宣传。一些进步书刊,如《向导》《新青年》《中国建设》、鲁迅的小说和进步报刊杂志,也随他们陆续传到家乡[1]8,在群众中产生了强烈影响。莒县党组织的革命宣传工作主要由王赞堂负责。从1933年下半年至1936年,王赞堂不断给莒县党组织邮寄材料,其中就有钱俊瑞在上海主编的《现世界》《真理报》《什么是共产主义》等小册子。[8]19刘之言、孙善师是临郯地区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共产党员。早在1928年6月,在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任教的刘之言,就在附近小学教员中介绍左翼作家的作品,如《呐喊》《热风》《煤油》《唯物史观》等[9]5,这些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教育了读者,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鲁南第一支部建立后,党支部编写了《农民》《开会方法》《红色鲁南》《共产主义浅说》等刊物,并翻印了《从一个人看新世界》等材料[2]27,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大大提高了群众的觉悟。1929年2月,费县城党小组成立后,创办了由袁时若任主编的《血花报》,小报内容包括国际国内形势,共产党的活动情况,形式以小说、诗歌、评论、插图为主。[10]225小报还运用各种文学形式揭露帝国主义、土豪劣绅的罪恶,对发动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起了积极作用。在党组织指导下,费县讲习所青年学生阅读的进步书籍,主要有高尔基的《母亲》《苏联大观》,鲁迅的《呐喊》《傍徨》,肖军、肖红的《八月乡村》,还有《丰收》《在德国监牢中》《少年维特之烦恼》等。当时对学生教育最深,思想影响最大的就是读书。“如关于剥削问题,有的学生以前弄不清楚穷人为什么穷。看了《丰收》中,江南佃户辛辛苦苦打下稻谷,白米饭未吃一餐,就被地主抢走了,才体会到,穷人所以受穷是因为受地主剥削,因此对黑暗社会的认识大进了一步。 ”[5]142-143
(二)开办贫民学校和夜校,利用讲坛进行革命宣传
共产党还通过开办贫民学校和农民夜校,在贫苦农民中用通俗的语言宣传共产主义思想,启发群众的阶级觉悟。1926年初春,李清漪在家乡办起了山村第一所平民学校,村内外四五十名贫苦人家的青少年到校学习。平民学校所用教材,是李清漪亲自编写的。教材内容为一些常用字和通俗易懂的古诗词、民歌民谣。单从教材上看,没有多么强烈的政治内容,但在讲课时,李清漪却把文化知识的传授和革命的启蒙教育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以此启发人们的阶级意识。比如,他讲“天”字时就说:“天”是“工”和“人”合起来的,这说明工人农民迟早要坐天下,没有地的给地,没有房子的给房子。再如,他讲“赤日炎炎似火烧……”这四句歌谣时,就讲阶级压迫和社会的不公。在讲《礼运·大同篇》时,他就结合大同思想讲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15这些深入浅出的道理都是穷苦青年极易接受的。受李清漪的影响,邻村开办的一些平民学校,都使用李清漪所编教材,对贫民子弟进行革命教育,并普及文化知识,这就使共产主义思想在沂水西北乡农民中得到了广泛传播。此外,沂水县的很多地方还办起农民夜校,并把夜校变成了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阵地。在日照,郑天九在汉成运的协助下,在三官庙开办了“平民夜校”,他经常利用这个讲台,向农民群众灌输革命思想,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费县师范讲习所党组织建立后,在该所任教的林浩非常注意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启蒙教育,主要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讲国民党的卖国,讲各地学生运动、工人运动,讲国际形势。“林浩的宣讲在青年学生中就像点燃了一盏明灯”“如他在讲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时,从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一直讲到科学共产主义社会,并且画了一个塔形图,塔尖就是共产主义社会,画好后虽然很快就擦去了,但却永远印在了青年学生的脑海里。”[5]143经过宣传教育,青年们的觉悟很快提高起来,以前想不通的问题也豁然开朗。此外,党组织活动的沂水县瑞麟小学、郯城县立第三小学、临沂县板泉崖小学、临沂五中、临沂三乡师,都成了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
(三)组织各类群众团体,宣传教育群众
沂蒙山区的共产党人十分注意利用群众团体开展革命宣传工作。早在1925年,丁君羊就在青岛组织成立了“日照同乡会”,向同乡讲解国际国内形势,以及国家命运、青年前途等问题。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日照县委为领导全县人民广泛开展反日爱国运动,成立了“抗日外交后援会”,发动爱国知识分子和县立中学师生、店员等组织宣传队,宣传抗日。[2]221928年以后的两年里,县委还在党的中心活动地区,成立了“觅汉会”“佃农会”“盐民会”“车伙子会”等群众团体,党组织在这些团体会员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1932年2月,日照县委改为中心县委后,在党组织的领导下,“佃农会”“觅汉会”等各种类型的农民组织如雨后春笋纷纷建立起来。在临郯,1928年6月,郯城县立第三小学的刘之言,联络附近小学教员,成立了“小学教员联合会”“读书会”“农民协会”等革命团体。[9]5鲁南第一支部建立后,除继续组织“读书会”外,还成立“讲演会”“文娱晚会”、夏天的“纳凉会”和冬天的“围炉会”,进行革命宣传,教育群众开展合法斗争。1931年冬,孙善师主持下的中共三乡师支部建立后,组织成立了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和“读书会”,在一些进步学生中宣传马列主义。[11]11在沂水,在大革命时期,邵德孚就在学生中组织了“读书会”,在教员中组织了“教员联合会”,在农民中组织了“互救会”,在教师、学生、农民中宣传革命思想。沂水支部建立后,支部负责人孙兆鹏在沂水南乡的司马、西南乡的依汶、西北乡的胡同峪等地及沂水城周围的农村,组织成立农民协会及党的外围组织“贫民会”,宣传教育农民。[2]18沂水县委成立以后,将组织农民协会作为县委的中心任务。在广大党员的带领下,在县委建立不久,农民协会就有了很大发展。全县区、乡、村大都建立了农民协会领导机构,协会会员发展到5万余人。[1]17在费县,农会的组织也较为健全,县、区、乡、村都有农会。县农会建立后仅两个月的时间,全县就成立了康田庄、北小山、由吾、地方、校场、崮子、徕庄铺、黄汪头等几十个基层农会组织,发展会员数千名。[5]367当时农会的口号是:农友们团结起来,打倒土豪劣绅,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
(四)书写标语,散发传单,演出文艺节目
标语、传单等宣传品,在广大群众中广为流传,对发动农民革命起到重要作用。1928年11月,沂水县委成立后,沂水各地党组织通过秘密贴标语、散传单,传播革命思想,宣传“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列强”“打倒贪官污吏”“打倒土豪劣绅”。沂水南乡区委的宣传工作比较活跃。他们张贴标语,散发传单,“这些宣传品有的贴在墙上,有的贴在树上,有的还压在公路上。”在这些传单中,有署名毛泽东的《中华临时苏维埃政府布告》和《粉碎国民党第一次围剿胜利的报告》,还有红军第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的报告等。[8]19鲁南第一支部建立后,党组织利用节日和集市进行革命宣传。宣传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趁夜深人静时张贴标语,有的把标语贴到警察局、国民党县政府的门口或学校门上、墙上。有的趁演戏、逢集把传单撒到公共场所。演出文艺节目也是进行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国民党政府对日采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便侵占了整个东北。广大群众对“攘外必先安内”的蒋介石政府切齿痛恨。为激发人民的抗日救国热情,孙善师编写了一个纪念“九·一八”的话剧,同学们在马头镇大街戏楼上演出,产生了一定影响。日照县委改为中心县委后,郑天九领导县立中学党支部,组织师生700余人,胜利召开了纪念“五四”十三周年大会,印发了郑天九撰写的《告全县父老兄弟书》,公演了反帝反封建的文艺节目。[12]18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革命思想的传播。
(五)深入农村,在农民群众中进行革命宣传
共产党人还深入群众日常生活,与农民谈心,激发群众反抗精神。在沂水,进行阶级教育是沂水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内容。如孙兆鹏经常带领党员到南乡的司马、西南乡的依汶、西北乡的胡同峪等地及沂水城周围的农村,宣传教育农民。当时,沂水很多地方的佃户除受残酷的地租剥削外,还被迫接受为地主保护财产的武装训练,再加上官府强征各种税捐,佃户们苦不堪言。[13]185为了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沂水各地的党组织在佃户中进行阶级教育,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如一些地方党组织找穷人谈心,从种田人守着谷米饿肚子讲起,对他们进行革命的启蒙教育。告诉他们说,“不是山岭地皮薄,打不着粮食囤里空,而是地主的租米重,利钱高;不是因为穷人天生命里苦,而是因为有不合理的剥削制度”“穷人要想翻身得解放,就得砸碎吃人的剥削制度。”[14]6在日照,安哲回乡后,经常深入到贫雇农家中,与佃户和雇工促膝谈心,讲解革命的道理,启发贫苦农民的阶级觉悟。中共临郯县委也通过宣传革命思想进一步启发农民的阶级觉悟。如刘之言就向农民群众宣传砸烂旧世界建立新社会的重要意义。他说:“父老们要问我们为什么要干共产党?因为现在的社会太不公平,世上人吃的、用的、住的、穿的,哪一样不是工人、农民创造的呢?但是创造财富的人却用不上,这些财富哪里去啦?都入了资本家的库,填了地主老财的仓,财主就是喝了穷人的血才富起来的。”他还告诉群众:“从今以后,有钱的人讲的那些歪理,统统要翻过来。比如过去是‘种谁的地服谁的管’,以后就要实行‘谁种地归谁管’……从前是不种麦的吃白面,以后是谁种麦谁吃面,不劳动的不能吃饭。”[7]32-33这些话句句打动人心,大大启发了群众的阶级觉悟,使群众明白了革命的道理。在费县以西平邑一带,党组织宣传的重点是揭发地主剥削农民、放高利贷的罪恶。党组织还在一些重灾区宣传发动群众拒交钱粮。1933年时,反动政府在催逼灾区农民纳钱粮时,尚明、陈子未和李伯瑾向灾区群众广泛宣传,“大意是不交钱粮庄庄同意,人人赞成,主要问题是一个抗不了,得全庄都抗,一个庄太单薄,得把灾区的庄全都联合起来,就抗得了。”通过宣传,村民对催粮的布告,置之不理,“他派人催,就先和他讲理,他如抓人,就和他打”[5]59,在这种情况下,反动政府也无可奈何。正是党组织的这些宣传工作,激发了农民群众的反抗精神。
总之,沂蒙山区的党组织,介绍进步书刊,油印革命小报,开办贫民学校,组织群众团体,书写标语,散发传单,演出文艺节目等,向青年知识分子、农民群众灌输革命思想,进行阶级教育,这些闻所未闻的新思想,“犹如清新的春风吹醒了人们的心田,又如一声声响亮的号角,振奋着人们的精神。”[15]24广大群众懂得了革命道理,提高了阶级觉悟,认识到他们为什么受苦受累,认识到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砸烂不合理的剥削制度,穷人才能过上好日子,认识到“中国只有走苏联革命的道路,劳苦大众才能真正得到解放”“共产主义早晚有实现的一天”[16]656。
三、开展革命斗争
沂蒙各地党组织在宣传革命思想的同时,还率领人民群众进行反帝斗争、经济斗争和反霸斗争,发动武装暴动,广泛开展了以反帝反封建为中心内容的群众运动,使沂蒙山区的革命形势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一)领导反帝斗争
济南“五·三”惨案发生后,党领导下的沂水县农协在沂水城举行“国耻”纪念大会。农协会员、各校学生及各界代表万人与会。县农协负责人张敬诺及教育界、工商界的代表都在会上发表了演讲。会后,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铲除贪官污吏”的口号震撼着沂水城。当游行队伍经过税务局和区公所驻沂水城办公处的时候,见到这些一惯吸吮民脂民膏的贪官,群情激愤,徐相南带头冲入,“先把税务局的牌子砸碎,又把代表邱淮打得抱头鼠窜。”[1]16在纪念“五·三”惨案一周年之际,沂水东里店学校党支部决定,发动农会会员及各界民主人士举行一次大型的集会,以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暴行。5月3日,沂水三区和八区的农会会员及贫苦农民3000余人,擎着红旗,背着大刀,扛着红缨枪,提着大铡刀,敲锣打鼓地从四面八方涌向东里店广场。近中午,游行开始,“一条欢腾的长龙塞满了整个东里店大街”“‘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打倒土豪劣绅’‘工人农民团结起来’的口号声此起彼伏,响彻云霄。”[14]12“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党组织的抗日救亡宣传工作,各界爱国人士,特别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满腔愤怒,热血沸腾,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在临沂城,1931年10月,三乡师和五中的学生在地下党领导下,“为要求赴(南)京请愿发动了罢课斗争,声援平津学生南下请愿,宣传抗日救亡,揭露国民党的不抵抗主义和疯狂镇压学生运动的罪行。罢课斗争历时一星期。”[11]101932年5月3日,三乡师和临沂五中党支部紧密配合,借临沂城逢会之机,发动了一次大规模的群众性游行示威。这次游行示威以“反帝大同盟”为骨干,以三乡师和临沂五中学生为主体,得到全城各学校学生的热烈响应。在“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卖国投降”的怒吼声中,学生们砸碎了国民党临沂县党部门旁的牌子和悬在门楼上“以党治国”的横匾[4]4,打击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二)开展经济斗争
党组织的革命宣传,使广大农民认识到受剥削受压迫的根源,革命的积极性大大增强,在党领导的农会带领下,纷纷组织起来向地主豪绅开展经济斗争。1929年早、涝、蝗三灾俱全,官府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民苦万状,或吃糠咽菜,勉强度日;或逃荒要饭,卖儿鬻女。在此情况下,沂水县委书记朱寿年和农会负责人郭文宗按照县委的布置,领导依汶一带的农民协会,开展借粮斗争。马牧池一带的大地主刘维用不仅拒绝借粮,而且对借粮农民“气势汹汹”。朱寿年、郭文宗率领农会会员,“将其家丁的枪全下了”。“为了扩大影响,大造借粮的声势,打击部分地主、富农的嚣张气焰,朱寿年、郭文宗等又把400多名会员组织起来,扛着刘家的枪枝,步行30多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8]12沂水西北乡党组织也领导农民向地主展开借粮斗争。借粮方针是:“不抢不夺,不借不行,有借有还,开给借条。”“地主们虽然有点勉强,但迫于群众的压力,不敢不借。”[13]178沂水西北乡党组织还向地主进行减草斗争。西北乡地主对佃户剥削十分严重。佃户们除了常年给他们干一些无报酬的活外,地主们还规定,“佃户每种50亩地每年上干草1000斤”。穷人春天借他1升粮,秋天要还他3升;秋天用他1升麦种,来年麦季还4升。对于这些剥削,穷人们都忿忿不平。1934年三、四月间,西北乡的党组织决定发动佃户进行减草斗争。先召集佃户召开了齐心会,会上商定除减草外,还要地主增加工资和减少高利贷粮剥削。“会后一齐行动起来,佃户一齐退地,放牛羊的不放了,挑水的不挑了,做饭的不做了,这样一直搞了五天。”“地主们看到群众起来了,只得答应提出的条件:草全部减掉;借粮1升改为还2升;工资增加到两元。”在这同时,党组织在河北、常庄、梭峪、小诸葛、孔家庄、胡同峪等村也相继发起减草斗争,“其中小诸葛村佃户在陈步先和段春三的带领下,同地主的斗争最为坚决。”[13]177在临郯地区,鲁南第一支部成立后,也带领群众开展经济斗争。为解决群众的困难,党支部“发动贫雇农向地主提出增加工资和增添生活资料的要求”,还组织群众向地主借粮。“通过这些斗争,特别是借粮,使八百多户农民暂时免予饥饿,对激发群众的斗争热情,扩大党的影响,提高党的威信起了很大作用。”[2]27
(三)进行反霸斗争
沂水南乡农民的反霸斗争搞得轰轰烈烈,苏村一带的司马、世舍庄、李家庄、夏家小河,依汶一带的朱家里等地农民协会集中大刀、长矛,建立了自己的武装,使一些恶霸地主“心惊肉跳,坐立不安。”牛家小河恶霸地主牛守元,以繁重的地租剥削佃户,并高利放贷,盘剥农民。他还包揽讼词,欺压善良懦弱的农民。附近群众被他压榨陷害无法生存者不在少数。1928年10月18日,徐湘南、李德厚、李韵声等组织500余名农协会员将“牛守元拉至苏村大集上游斗”[10]229。这是沂水南乡乃至全沂水县第一次反霸斗争,广大农民无不称快。在费县,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反霸斗争矛头直指全县头号劣绅南石沟大地主李琢。李琢勾结官衙,联合各乡社封建势力,盘剥乡民,私立联防、购枪、招待三捐,指使大地主王昭曾率团丁强迫农民限期缴纳。1929年5月,农协会在康田庄召开抗捐抗税誓师大会,有5000余名会员参加,决议废除“三捐”。6月底,王昭曾率武装团丁40多人,闯入康田区农协驻处,捣毁农协机关,打伤会员。针对这一情况,张希周召集县农协会议,研究对策,并派农会骨干捉了王昭曾,押到康田庄召集群众大会批斗。“次日又将王押送县府,要求严惩,取消一切苛捐杂税。与此同时,农协会组织各区,村千名农会会员手执长矛、大刀在县城游行示威,迫使国民党县长廖肖接受了农民的要求。”[10]225日照县山子河有一恶霸叫郑鄂廷,为人歹毒,人称“土虺”(一种毒蛇)。他上通官府,下勾土匪,对当地群众敲骨吸髓,民愤极大。自他窃踞了邵瞳小学名誉校长后,常以办学为名,到处霸占田园、山林。1931年春,“土虺”又要霸占山林。郑天九、郑平带领了几百农民拥到郑鄂廷的门前,当众揭发了他的罪行。在广大群众压力下,官府慑于民愤,只好惩办了“土虺”,并迫其将霸占的山林交由邵瞳小学,变卖作为固定教育基金。“这次反霸(‘土虺’)斗争的胜利,为日照西南乡人民除了一大祸害。”这期间,安哲也在家乡安家村发动农民,向大地主“旗杆底”开展了“减租抗暴的斗争”“逼使嚣张的恶霸地主暂时收敛了对佃农揭锅锁门的残酷剥削与压迫”[17]17-18。
(四)组织武装暴动
在群众斗争蓬勃发展,党的力量不断壮大之际,在沂蒙山区爆发了著名的日照暴动、沂水暴动、苍山暴动、龙须崮暴动。1932年10月,由日照中心县委组织发动的日照暴动,是党在沂蒙山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斗争,也是当时山东省内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暴动,安哲、郑天九、牟春霆为暴动指挥,1400余人参加了起义。起义队伍收缴地主武装,逮捕恶霸地主,焚烧地主田契,开仓济贫,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纵队,坚持斗争13天,经大小战斗30余次,战斗中130余人牺牲。[10]2531933年夏的沂水暴动是沂水县委利用大刀会组织发动的武装暴动。暴动期间,沂水县委通过了将大刀会斗争发展为游击战争,进而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决议。起义队伍遭到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血腥镇压,最后由谢梅村等率领150余人开进沂山,坚持游击斗争3个月,历经战斗20余次,终因难于坚持而失败。1933年7月的苍山暴动,是临郯县委领导的旨在建立工农武装和苏维埃红色政权的武装暴动。暴动队伍300余人,枪支百余,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县委军事部长郭云舫任司令,刘之言任政委,宣布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收缴了地主武装的枪支,并打开地主粮仓,分发粮食给农民。1933年7月的龙须崮暴动,是中共新泰县委与蒙阴县党组织共同领导的一次武装暴动。暴动以后,建立了一支100多人、80多支枪的农民队伍,称新蒙红军。由祝慨夫任司令,王宪廷任党代表。提出了“打倒军阀雪国耻”“打倒土豪分田地”“建立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政权”等口号。[6]6暴动队伍还没收了附近村庄地主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沂蒙地区的这些武装暴动是在王明“左”倾错误思想指导下仓促发动的。当时,只看到反动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和农民的反抗情绪,没有充分估计到当时的暴动条件根本就不成熟。敌强我弱的客观现实,注定了暴动失败的命运。暴动失败后,日照、沂水、临郯、新蒙等地党组织都遭到了很大破坏。
综上所述,沂蒙各地党组织成立以后,在艰苦的地下斗争中,积极开展革命活动,他们在沂蒙山区发展党员,扩大党组织,宣传革命思想,领导群众运动,发动武装暴动,率领人民群众创造了英勇悲壮的光辉业绩,在沂蒙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首先,党的革命宣传工作,在沂蒙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启发和教育了广大人民,提高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在一定意义上说,它为后来抗日战争时期党的骨干队伍的产生,为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思想与群众基础。其次,各地党组织在闭塞落后的沂蒙山区向农民群众宣传“打倒土豪劣绅”“取消苛捐杂税”“铲除贪官污吏”的革命主张,发动农民,开展借粮斗争、减草斗争,甚至开展打土豪、反劣绅的革命斗争,助长了农民的志气,大灭了土豪劣绅的威风,不仅打击了地主封建势力,同时也锻炼和造就了一批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和积极分子,有力地显示了农民解放的伟大力量。第三,共产党领导的农民暴动,在沂蒙山区竖起了革命的红旗,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大大鼓舞了人民的革命斗志,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为新的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此后,人们暗暗地发展着革命的地下组织,保护着先烈们用鲜血在广大人民心中播下的革命火种。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这些“星星之火”又在沂蒙这片土地上燃烧起来了,终成燎原之势。
[1]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临沂地区党史资料:第2期[G].1983年内部资料.
[2]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临沂地区党史资料:第1期[G].1983年内部资料.
[3]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党史资料:第11期[G].1983年内部资料.
[4]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临沂党史资料:第1辑[G].1984年内部资料.
[5]中共费县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费县党史资料:第1辑[G].1986年内部资料.
[6]中共蒙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蒙阴党史资料:第1辑[G].1986年内部资料.
[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临沂市委员会.临沂文史集粹:第1辑[G].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7.
[8]中共沂南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沂南党史资料:第1辑[G].1984年内部资料.
[9]中共郯城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郯城县党史资料:第3辑[G].1986年内部资料.
[10]临沂地区史志办公室.临沂百年大事记[Z].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9.
[11]中共临沂市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中共临沂党史大事记(1921年7月至1949年9月)[Z].临沂:山东省出版总社临沂分社,1988.
[12]日照市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日照市志[Z].济南:齐鲁书社,1994.
[13]中共沂水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沂水县党史资料汇编:第1辑[G].1985年内部资料.
[14]中共沂源县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沂源党史资料:第1辑[G].1986年内部资料.
[15]本书编写组.忆沂蒙(上册)[G].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4.
[16]中共临沂地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忆沂蒙(续)[G].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5.
[17]临沂地区行政公署出版办公室.忆沂蒙(上册)[G].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
The Communist Party’s Revolutionary Activities in Yimeng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
YUAN Peng-xin,HUANG Yong-liang
(1.Institute of Marxism,LinYi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2.College of Iife Sciences,LinYi University,Linyi Shandong 276005,China)
Before the Anti-Japanese War,the party’s activities had existed in Yishui,Rizhao,Tancheng,Linyi,Feixian,Mengyin and Juxian.For people’s happiness and liberation,the Communists in Yimeng area relied on people,and lead people to admit new party members,establish and expand party organizations,propaganda revolutionary idea,lead the masses struggle,organize armed uprising.These hard explorations and indomitable struggles had initially awakened the people in Yimeng area and were written into the history of Yimeng revolutionary history.
Yimeng;the party organizations;the party’s activities
辛琳琳
K263
A
1009-6051(2017)06-0010-13
10.13950/j.cnki.jlu.2017.06.002
2017-09-23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16CDSJ09);临沂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项目(15LUZS10)阶段性成果
苑朋欣(1965—),男,山东临沂人,临沂大学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中共党史。黄永亮(1965—),男,山东沂南人,临沂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党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