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科学探索
2017-03-07张玲
文 张玲
谈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科学探索
文 张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应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索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幼儿 科学 发现探索
幼儿天生好奇、好问、好动、爱探究,而幼儿年龄阶段是儿童科学素养初步养成阶段,因此,作为教师要根据幼儿的需求创设适宜的探究环境,投放能够满足幼儿需求的游戏材料来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望呢?
可以说,探究活动是儿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儿童理解环境的途径,也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我们应重视在活动中以幼儿为主体,启发幼儿探索和学习的兴趣;创设适宜的环境,让幼儿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认知结构,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引导幼儿主动探索,注重幼儿探索过程;重视对幼儿探索活动的评价,发展幼儿创造能力;体验成功,找到自信,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幼儿科学探索的能力。
一、通过科学课激发幼儿对声音的产生进行探索
(一)科学课 《好听的声音》,选用中班的孩子进行探索
课程设计:一开始听,让幼儿分辨不同的声音,对声音产生兴趣;然后操作,用空瓶子摇,装豆子摇,感知声音是通过振动而产生的;最后摸,用手感知自己喉咙发音时,喉结的颤动。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孩子在探索中发现的科学知识,孩子们在玩的时候不知不觉学到了知识。
(二)科学课《好玩的空气》,选用大班的孩子进行探索
课程设计:做魔术,将塞有干毛巾的杯子直直倒放在水里,毛巾有没有湿?实验做完后,孩子们很疑惑;继续变魔术,塞有干毛巾的杯子斜放在水里,出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毛巾有没有湿?教师适时利用发现式的引导,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欲望。从而得出结论,斜放在水里,水面上不停地在冒泡,水进到杯子里,毛巾就湿了。因为空气跑了,水就进去了。操作“装空气”:每个幼儿一个塑料袋,看谁装的空气多。引发幼儿对空气的探索,空气是无处不在、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最后小实验“屏住呼吸”:孩子捂着鼻子,闭紧嘴巴,一会儿后感觉怎么样?难以呼吸,幼儿知道没有空气,无法呼吸,无法生存。
二、利用种植角激发幼儿对植物的探索
根据《3-6岁幼儿发展指南》指出幼儿能感知和发现动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基本条件。
让幼儿自己选择培育植物。有些孩子选择水中培育,有些孩子选择沙子培育,有些孩子选择土壤培育。选择的植物也不一样,水中培育了大蒜和绿豆,沙子培育了绿豆和花生,土壤里培育花生和大蒜。孩子观察一周做好记录,发现水里的植物先发芽,沙里和土壤里的慢。观察两周后发现种子在土里长得快,因为土里有足够的水分和营养,而沙子里和水里不能提供足够的营养和水分。
我发现近一段时间小菜苗长高了不少,可是上面的叶子开始变黄了,土壤也是干干的。于是,有一天午饭过后带孩子们散步,来到种植区,我故意发出一声惊叹:"咦!小菜苗变黄了。怎么回事呀?"我的言语和表情引来了众多幼儿的围观,孩子们议论纷纷,“小菜苗一定是渴了,我们已经很长时间没给它喝水了”“小菜苗肯定是饿了,要吃东西了”。孩子们讨论后决定给小菜苗喝水。于是他们去教室提水过来浇菜苗,在浇水的过程中,孩子们由于手臂长度有限,只能在边上浇,那里面的菜苗怎么办?马上就有几个孩子提着小桶往菜地中间走去,可是没注意脚下,踩死了一些菜苗,还弄得鞋子上都是泥。这两孩子立马就不开心了,其他孩子见了,也大声地说着:“小菜苗被你们踩死了。”于是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师幼共同进行了观察,讨论,最后总结出了照顾植物的一些基本方法,如:在浇水时动作要慢一点;如果土壤湿润说明小苗苗不渴,当土壤干燥时说明植物渴了,该浇水了;浇水时也要小心不要踩到小苗苗。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通过积极地参与活动,认知水平、语言水平、观察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三、提供乡土材料,引导幼儿主动探索
根据《3-6岁幼儿指南》指出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幼儿期尤其需要通过各种感官与材料相互作用的过程来认识材料的特性。因此,我利用本地的资源,为幼儿提供了沙、水、土等多种材料。同时师生共同根据需求制作了各种形式的小铲、小桶、筛子、管子等工具,以便幼儿玩耍。孩子们在玩沙、玩水的过程中,发现了沙的流动,感知到沙的粗糙和细致,和沙的干湿以及水的流动性。通过玩,让幼儿在游戏中自己去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原理。孩子们在玩中其乐无穷,脸上露出了洋溢的笑容。
四、活动中教师适宜的引导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灵魂,教师要观察每个幼儿,了解每个幼儿的学习特点及其已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等,并以此为依据研究出相应的教育策略。在对幼儿进行指导的时候,让幼儿自己去发现科学知识,主动去探究科学知识。
(一)给孩子充分探索的空间
每次幼儿进行活动时,教师都是旁观者、观察者,观察幼儿活动时的表现,同时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所以,在科学区投放了新的玩具“镜子里的秘密”后,我并没有告诉幼儿怎样玩,而是让幼儿去观察,去探索镜子里的秘密和放大镜,望远镜的多种玩法,然后教师再适时地介入,用语言引导幼儿总结出镜子里有哪些秘密。
(二)适时地介入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当幼儿的探索活动进行不下去的时候,教师以伙伴的身份参与,和幼儿共同游戏,并通过“咱们来试一试这样连接行不行?”等语言,鼓励幼儿再次进行探索和尝试。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探索活动当中。可见教师的及时介入、富有支持性的鼓励和引导,可以有效地使幼儿的探索欲望得到延续。
(三)通过提问、质疑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索
如:在操作的过程中,孩子们通过探索知道了望远镜和镜子里的秘密后,兴趣就随之减弱,这时教师及时介入,引导幼儿:如果望远镜和放大镜一起玩的话,会是怎样的,三面镜子,四面镜子放一起又是怎样的呢?你们能合作玩吗?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幼儿去尝试新的玩法。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实施科学教育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仅要给幼儿科学知识,重要的是让幼儿掌握学科学方法。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动者,而不是被动接受的容器。就幼儿而言,探索的本身比通过探索获得的知识更为重要。因此教师要做好幼儿学科学的引路人,引导幼儿去探索,学习怎样去获得答案,通过幼儿自身的生活去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教师又是幼儿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鼓励、肯定幼儿的尝试,并向他们提出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使孩子们的探索热情一直很高,虽然有时会失败,但这正是幼儿知识经验积累的过程,在教师不断地鼓励和肯定下,幼儿通过自己不断地尝试,最终取得了成功,体验了成功的快乐。
(江苏省兴化市钓鱼镇中心幼儿园)
[1]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刘占兰,沈心燕主编.《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张俊.《幼儿园科学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全国幼师工作协作会组.《幼儿科学教育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