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初探
2017-03-07凌依琳
文 凌依琳
浅谈幼儿园区域游戏的初探
文 凌依琳
区域活动作为孩子随时可以玩耍的一个载体,很有意义。玩是幼儿的天性,区域活动作为一种开放性的教育活动,受到了孩子们的欢迎。所谓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按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进行探索与交往的场所。
区域活动 创设 开展 幼儿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只有让幼儿愉快地活动,才算完成教学的目标,我认为区域活动是开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最有利的活动途径之一,能激发我们多方面的灵感,促使我们对区域活动进行深入思考,去更周全地考虑活动的开展。
一、环境分析
我们教室活动区域较小,孩子人数较多,我们区角的设计比较困难。但是柜子区域角很多,我们有足够的空间放置游戏材料,于是我们将幼儿的桌椅安放在区域内。我们将我们的活动室分化为4个区域,分别是:音乐区、阅读区、美工区和建构区。
二、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
由于幼儿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容易受到干扰,所以我们考虑先将阅读区和建构区安排好,考虑到图书角需要一个相对安静、光线好的位置,我们将图书角就设置在教室左侧靠墙的位置,并铺上两块垫子,由于是朝南位置,幼儿可以在晴天享受阳光和阅读的欢乐。建构区安置在教室最后的一个角落里,孩子可以不受打扰,安静自由地设计搭建。教室门口这一块活动区域较大,我们把最吸引孩子的操作区放在这里,创设的活动空间也大一些,让孩子自由选择,这里我们设计了许多适合孩子玩的操作类游戏,例如:拼图、走迷宫、魔方、串珠等等。在教室的钢琴旁我们设计了音乐区,因为这个区域可能要用到音乐,我们可以用钢琴为孩子配乐,用电脑为孩子播放舞曲,配上自制的乐器,幼儿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享受音乐给他们带来的奇妙感觉。
三、区域时间的安排
我们区域活动的时间是很充足的,在每天的两节教学活动课后,都进行区域活动。每个班都有一张新的课表,为幼儿安排教室外的专用教室进行区域活动。各班区域活动时间有的在晨间,有的在课后,有的在下午,保证区域活动时间的充足。
四、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材料投放必须与主题探究活动息息相关,有操作探究价值,并要与主题探究进程俱进。
区域材料我们根据幼儿的喜好,选择容易操作、可重复利用的,颜色鲜艳的,不宜损坏的作为我们的操作材料。
幼儿年龄较小,他们的思维特征是直接行动思维,对于好看的、好玩的都有想要去游戏的冲动和欲望。
我们班的区角活动设计“秋天”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美工区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皱纸,还有用泥工板设计制作的大树做成的底板,我们提供胶水,让孩子将搓好的皱纸粘在泥工板上,装饰大树,颜色鲜艳,作品也十分漂亮,让孩子有成就感,他们就特别喜欢动手制作美术作品。这个材料我认为十分方便,使用过以后还可以重复利用和操作,我们可以将用过的泥工板用湿毛巾擦干之后,又可以创造新的作品。另外幼儿搜集了各种植物的种子,在彩色卡纸上制作了种子拼贴画。
在《香喷喷的米饭》这个主题中,我们发现米是小朋友非常喜欢的一种材料,它和平时孩子爱玩的沙子一样,我们就利用米的这个特性设计了一个“玩米”的活动,请家长带一些玩沙的工具把它们洗干净,让孩子们体验玩米的乐趣,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而且我们还自制了许多漏斗,让孩子观察米是怎样从漏斗里掉出来的,给予孩子不同大小的漏斗观察米从洞里掉下来的速度,从而激发起孩子对玩米的探索欲望。
在操作类的活动中,我们利用纸板,将纸板用胶带封好,制作一些图片将其打乱,用双面胶贴在操作板上,让孩子找到一样的图片放在一起,锻炼孩子的观察力和耐心,这个操作游戏也可以重复使用,我们根据不同的主题制作相关的配对游戏,给孩子充分的选择。
所以我认为在投放材料的时候要从孩子的出发点入手,从孩子的喜好来考虑,选择孩子喜欢的,创造孩子有兴趣的,让孩子爱上区域游戏。
五、教师介入指导的方式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但是在游戏中也经常看到有的幼儿玩着玩着就不玩了,开始到处窜区,打扰了别区幼儿的正常活动。经过观察分析原因有三个:一是操作材料引不起幼儿的兴趣了;二是幼儿活动中遇到困难进行不下去;三是幼儿好动,注意力不稳定,易受其他区域活动的影响。因此教师应时刻观察幼儿的兴趣和操作情况,选择机会参与幼儿的活动,支持、引导,激发幼儿再游戏的欲望。早上孩子在玩区角游戏的时候,我发现串珠的孩子有些不定心,有的孩子直接把所有珠子都串起来,有的小朋友甚至开始捣乱。这个时候我走过去说:“这些手链好漂亮呀,有没有小朋友可以做一条送给我呀?”这时就有小朋友开始问我:“你要几条手链?要什么颜色的?”她们根据我的要求给我准备了珠子,孩子们玩得很开心。等我走了以后,小朋友开始相互谈论,看谁做的手链又漂亮又牢固,这可能就是老师适时介入的作用。教师一定要观察到幼儿活动的问题,选择适当的时机进入到游戏中,通常可在里面担任一定的角色。如在用纸箱垒高的游戏中,孩子们开始只是你一个我一个地抢着往上加高,不管叠放的顺序,结果垒不到五六个,箱子便倒了,开始孩子们还是很高兴,后来慢慢地垒不高,就互相埋怨起来,谁垒倒,就不让他玩了,有几个孩子便哭着告状:“老师,XXX不让我玩。”看到孩子们这样,我及时介入到游戏中去,启发指导孩子观察垒不高的原因:大家各自摆自己的箱子,箱子底没摆齐,小朋友没有互相帮助等。孩子们找到了垒不高的原因,因此在下面的游戏中,他们专门找出了一个孩子整理不齐的箱子,结果箱子越摆越高,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孩子们个子矮,往高处垒时够不着,其中一个人便搬来小板凳,一个仔细的幼儿站在凳子上继续往上垒。此游戏环节可看出孩子们之间已经学会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学会分工合作了。
《指南》中明确提出:实施《指南》必须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应努力为幼儿创设多方位的教育环境,使幼儿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使区域活动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同里实验小学幼儿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