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档案馆信息资源“微”开发研究
——以2016年度前20名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统计对象
2017-03-07许文迪谭必勇
文 / 许文迪 谭必勇
在媒体如火如荼的时代,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以其多样化的服务方式,深入到公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背景下,各级各类档案馆纷纷抓住机遇,将档案信息资源与自媒体相结合,推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或官方微博,借此发布一系列信息,在这些数量庞大的信息中,有一部分信息是根据档案加工而成,这部分信息便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微”开发的产物。在各种因素交互作用下,不同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发展水平良莠不齐,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微”开发程度也不一致。
近几年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 。刘福利分析了微信公众平台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可行性[1];宋鑫娜对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模式进行了探析[2];李茂茂等人对档案微信公众平台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意见[3-4];李璐璐从综合性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文质量的角度进行研究[5];周林兴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档案馆微信平台传播影响力及前景进行了分析[6];杨阳、赵彦昌、张乐乐对档案微信公众号的服务功能进行了探讨[7-8]。除了从档案微信的可行性、应用模式、应用现状及问题、推送质量、影响力以及服务功能等角度进行探讨,学者们也致力于建立一套完善的档案微信公众号评价体系,以此推动身处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交互状态中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李宗富从信息生态角度出发,构建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9]。此外,微信公众号“档案微平台研究”也于2016年4月开始发布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影响力排行榜,排行榜由清华大学清博指数提供数据支持,根据国内最大的新媒体数据监测库发布的权威数据,从微信公众号推送文章的传播度、覆盖度以及公众号的成熟度和影响力方面,用微信传播指数(WCI[10])对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进行数据监测和综合排名,排名情况直观地展现了档案微信的运营情况。就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这一视角对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的研究成果较为匮乏,难以阐释档案馆利用自媒体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所面临的困境和出路。本文选取了20个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通过分析其发布的推送信息,研究当前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微”开发的现状,思考档案信息资源“微”开发面临的困境和出路,以期对自媒体时代下的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一、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网络调查,从档案微平台研究发布的2016年度全国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前100名的排行榜中,挑选出公共档案馆的微信公众号,选取WCI指数前20位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见表1),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方法,结合档案信息资源对其推送内容是否有效进行研究。由于排行榜的数据来源“清博指数”只发布了2016年4—12月的月度数据,本文的主要分析对象为这一时间段内的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
表1 2016年度全国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排名(TOP20)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推送数量
20个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在2016年4—12月期间共推送3617条消息,笔者按照推送消息数量的多少对这20个档案馆微信公众号进行排序,见图1。由图1可以看出,海淀档案、葫芦岛档案推送数量最多,均超过了500条;吴江通、天津市档案馆、岳麓故事、中山档案方志、市南档案和杭州城建档案的推送数量也较多,均在200条以上;而皇史宬、三明档案、章丘档案的推送数量明显少于其它公众号,均在50条以下,可见不同公众号的推送数量差异较大。笔者在统计推送数量的过程中,发现各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更新频率也存在较大差距,这是推送数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有的公众号保持在一天两三次的更新频率,有的公众号一周更新一次,个别公众号自2017年起就停更了。推送数量、更新频率的差距表明,不同档案馆对于微信公众号运营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二)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的推送比重
档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民,服务于社会。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为民众提供丰富的档案信息资源是广大档案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而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作为档案馆与民众交流的工具之一,具备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等特点,为档案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不同档案馆微信号的推送信息类型各异,对这些信息进行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便是是否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了再加工,这是可以直观反映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是指档案馆在利用微信推送消息的过程中,将所发布内容与档案紧密结合起来,体现出某一推送消息对档案的开发利用,而非仅仅是单纯向读者讲述某个故事或传递工作动态与专业知识。
图1 各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送数量统计
图2 各微信公众号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的推送比重
为更直观地分析不同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笔者对这20个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中再加工档案信息资源的推送比重进行了统计,见图2。为确保统计结果的准确性与一致性,在统计过程中,笔者只对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推送进行了统计,如照片档案、家庭档案、人物档案等,单纯的发布档案工作动态、档案知识普及和与档案信息无关的推送不在统计之列。从图2可以看出,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的公众号主要有章丘档案、皇史宬、读档、三明档案、中山档案方志、龙门档案、张家港档案,其中章丘档案和皇史宬的档案信息资源利用率最高,均超过70%;相较而言,岳麓故事、葫芦岛档案和海淀档案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搜集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岳麓故事的推送多为诗歌散文,葫芦岛档案的推送类别较为杂乱,充斥着大量的“鸡汤文”,海淀档案有大量历史小文章。综合图1和图2不难发现,章丘档案和皇史宬虽然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水平最高,但这两个公众号的推送数量较少;个别公众号虽然发布了大量推送,但大部分推送都没有涉及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加工利用,过于追求推送数量而忽略了质量。此外,由表1和图2也可以看出,WCI指数前三名的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程度仍存在很大进步空间。
从整体上看,当前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状况并不理想,从图3看出,2016年这20个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只有26%。在统计数据的过程中,笔者发现那些未有效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推送主要集中在风土人情、历史变迁、档案工作与知识这三方面,也有部分推送完全与档案无关;此外,这些推送的原创性水平也不尽人意,许多推送都是摘选书籍、网络上的内容,所用图片也未标明出处。
图3 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推送的整体比重
(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的推送类别
笔者在浏览推送内容的基础上,将紧密结合档案信息资源的推送分为七类:经济类,主要指当地的老工商业发展情况;城乡建筑类,包括当地老建筑与古村落的变迁;老物件类,主要指老照片、老票证、老信函等;民俗类,主要指当地的传说、民间艺术、信仰、饮食文化等;人物类,主要指当地或者与当地有关联的名人;教育类,主要指当地学校的发展史;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类,主要对当地历史故事和史实进行介绍,各类推送比重如图4所示。从图4可以看出,城乡建筑、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是档案馆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微”开发的重点,分别占30%与27%。城乡建筑与当地的城市记忆、乡村记忆密切相关,比较容易引起读者共鸣,而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与当地历史联系密切,加上地方志、口述史等资源的辅助,这两类档案信息资源相对丰富,因此与之相关的推送较多。这表明,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侧重于对与当地相关的历史变迁的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档案与历史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但就这些对档案信息资源再加工的推送类别来看,还缺少实践方面的信息推送,整体偏向于历史性,实用性不强。在数据统计过程中,笔者发现这些推送主要是档案馆单方面的发布,缺乏与读者的有效实时互动,没有很好地发挥微信的互动交流功能。此外,推送的内容形式也比较单一,多是单纯的文字或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方式。
图4 对当地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的推送类别比重
(四)阅读量分析
笔者统计了阅读量最高的20条推文(见表2)。不难看出,55%的高阅读量推文主要集中在城乡建筑与老物件两类,这表明读者更青睐那些与生活更加贴近的推送。阅读量最高的推文集中在档案春秋、天津市档案馆这两个公众号,但档案春秋入围的6条推送中,有4条推送与档案信息资源没有关联,原因在于档案春秋的定位与其它公众号不同,微信公众号档案春秋事实上是上海市档案馆主办的档案文化月刊《档案春秋》的延伸,不同于其它档案馆微信号立足于当地档案信息的特点,它主要介绍来自全国各地的历史、档案故事。位居2016年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指数排行榜榜首的吴江通,只有一条推文的阅读量排名前20,但其总体的阅读量与点赞量都高于其它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文阅读量主要集中在1000—5000之间,说明吴江通的读者群体较为稳定且数量不少。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葫芦岛档案虽然有两条与投票评选相关的推送阅读量非常高,但笔者在统计数据过程中发现,其大部分推送的阅读量都不超过100,这说明葫芦岛档案的读者数量可能不会太多,这两条与投票评选相关的推送阅读量激增。笔者认为,可能是在宣传过程中被人大量转发所致,即便如此,这一举动也没有拉动之后推送阅读量的增长。此外,还有35%的高阅读量推送没有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再加工,这部分推送主要是历史、人物故事,这在一定程度上再次印证了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推送偏向于与历史相结合的特点。
表2 阅读量排名前20的推文一览表
三、结论及启示
由于时间、人力等方面的限制,本文只对20个公共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推送进行了分析,还有一些档案馆微信公众号没有涉及。但就现有数据来看,目前各公共档案馆对于档案信息资源“微”开发的程度还存在较大差异,“微”开发整体状况并不理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各档案馆开发利用的重点集中在当地的城乡建筑、历史故事与历史事件两方面,而城乡建筑与老物件这两类推文对读者的吸引力更大。总体而言,各档案馆推文主题的历史性过强,忽视了档案信息资源的实用性,且缺乏互动性,推送形式较为单一。除此以外,“微”开发过程中还存在更新频率不稳定、忽视推送质量、原创程度不高等问题。
以上发现对档案机构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启示主要有:
第一,加强合作,明确服务定位,不断提高“微”开发水平。档案馆应分析自身在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同其它档案馆的异同,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加以完善,还可以进行馆际合作的方式分享档案信息资源,尤其是那些跨地域的档案主题,可以开展联合开发,从而向读者展示更加全面丰富的推送内容。同时,各地档案馆应以当地民众为主要服务对象,在公众号的运营上,紧密结合馆藏资源或其它档案信息资源,对档案进行深入挖掘,着重宣传那些读者更感兴趣的档案信息,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尽量避免发布与档案信息无关的推送。档案馆可以提前对读者开展问卷调查,明确读者兴趣点所在,根据读者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发布消息。
第二,加强对民生档案的开发利用,与网民进行互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已成为“民生档案信息的发布渠道,是档案馆贴近民心、体贴民情、了解民心的主要表现,是满足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方式”[10]。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可以适当增加民生档案的推送数量,例如,围绕民生档案开展“民生课堂”、“民生档案竞猜”等活动,还可以开发民生档案故事、民生档案编研产品,不断提高推送内容的实用性。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推送传播力的提升,加强与网民的互动。虽然“综合档案馆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行业,具有很强的行业特征,并且天生只具有小众化服务对象的社会属性”[11],但档案馆仍要注意及时回复公众的需求,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首先,要做到及时回复网民的留言,对于网民所指正出来的不足要及时修改。其次,要充分发挥档案馆的指导作用,引导用户参与到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的建设中来,比如可以在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上开辟“档案共享”类目,网民可以按照完全自愿原则,将自己手中保管的个人档案在“档案共享”中分享出来,与更多人分享自己的记忆,在这一过程中档案馆应注意对所分享档案的选择与整理;除了加强在留言以及共享档案方面的举措,档案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发布双向互动信息来吸引读者。例如,天津市档案馆发布“猜猜猜”系列推文引导读者对老照片中的信息开展竞猜;德兴档案局的“红包竞答”系列将档案竞猜活动与发红包相结合,答对的粉丝有机会领取红包。
第三,在推文范围、内容和形式上不断提高推送的质量。据最新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成年国民手机阅读接触率为66.1%,手机接触时长增长显著,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26分钟[12]。网民在一定的阅读时间里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质量高、符合自己兴趣的文章进行阅读,推送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吸引读者的重要因素。首先,档案馆要适当拓宽推送范围,民间方言、口述史、馆藏珍品、家庭档案、当地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可以作为丰富公众号推送的重要题材。如吴江通发布用方言讲述历史故事的音频,并辅以对应的文字材料方便读者理解;德兴档案对当地方言的特征进行分析;三明档案举办家庭档案评选活动,向当地民众征集家中保存的老照片、老证书、老信函、老票证和老音像。其次,档案馆要加强对推送内容的审核,确保推文与档案相关,不要发布所谓的“鸡汤文”、“养生文”等无关信息。再次,档案馆要不断丰富推送的呈现形式,传统的推送主要以文字介绍为主,图片为辅,形式相对单调。档案馆可以利用现有程序或软件对文字、图片进行重新排版,比如将文字和图片上传至“微页”,生成H5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也可以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将平面的图片转化成三维图像,比如可以增加三维馆藏展览,带给读者更有趣的视觉体验。
第四,保持稳定更新频率,创新推送内容。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为了满足不同群体的档案信息需求,在发文数量方面也要达到一定的要求。只有推送数量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时,才能保证网民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而又不至于因为推送数量庞大而丧失关注度。如果一个档案馆微信公众号长时间断更,网民会逐渐忘却它的存在;如果频繁刷屏,又会让网民反感。这两种情况都有悖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建立的初衷。这要求档案馆保持稳定的更新频率。笔者认为,合适的更新频率应当在每周三到五次之间。档案馆微信公众号作为档案馆的自媒体,大量转载其它媒体的文章,势必会限制自媒体作用的发挥,丧失自己的创新之处,导致用户黏性降低,不利于形成稳定的读者群体。在推文内容上,可“采取档案馆、信息主管部门、媒体工作者相互配合的‘三结合’方式,加强对推文质量的原创性管理”[13],从推送的主题确定到推送的内容生成再到推送的审核,都要注意其原创性的核实,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对推文进行规范化管理。在作为调查对象的公众号里,吴江通的原创率较高,约72%的推送都是原创推文,读者群体也相对庞大。
总之,“微”开发作为档案工作在自媒体时代的产物,是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之一。利用微信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不同于传统的开发方式,具有内容丰富、服务个性化、传播迅速、成本低廉等特点。微信的发展势头强劲,且正在向全球化方向发展,为档案馆创造了巨大的优势:带来了庞大的用户基数,创造了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降低了提供档案信息服务的成本,提升了档案馆影响力,提供了多元的应用平台和便捷的应用方式[14]。微信的种种优势为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同时也给档案工作者带来了一系列挑战。如何抓住机遇不断地迎接各种挑战以促进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我们每个档案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档案馆应抓住机遇,将馆藏资源与微信平台相结合,更好地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微”开发。同时,我们也应看到,档案信息资源的“微”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开发力度有待提升,很多方面并不完善,档案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通过不懈努力充分发挥微信在档案信息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不断提升档案信息资源“微”开发水平。
[1]刘福利.开发利用的新平台:微信档案信息资源[J].北京档案,2014(9):18-20.
[2]宋鑫娜.档案公众微信平台应用模式探析[J].中国档案,2014(11):34-35.
[3]李茂茂,王玉斌.国内档案馆领域微信应用现状的调查与思考[J].档案学研究, 2015(6):62-68.
[4]何思源,张弛,曲春梅.档案“微”平台发展现状及运营策略研究——以档案微信公众平台为例[J].山东档案,2016(6).
[5][10][13]李璐璐.综合档案馆官方微信推文质量探析[J].北京档案,2017(4):30-32.
[6][11]周林兴.象征、意义与社会服务——档案馆微信平台传播影响力及前景分析[J].档案学研究,2017(3):82-87.
[7][14]杨阳.微信在档案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J].山西档案,2016(5):59-61.
[8]赵彦昌,张乐乐.档案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解析及其实现[J].兰台世界,2016(23):26-29.
[9]李宗富.档案局馆微信公众号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J].中国档案研究, 2016(5):59-61.
[12]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http://www.chinaxwcb.com/2017-04/19/content_354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