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防特色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

2017-03-07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特色

西北工业大学党委书记 张 炜

在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有一批高校的地位特殊、作用巨大。这些高校具有鲜明的国防特色,在任务属性和服务对象上具有较强的“军”的印记;在单位属性和隶属关系上则是“民”口普通高校。这种亦军亦民的特色使其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深入研究这类高校在军民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十分必要。

人才培养的军民融合现象

培养更多军民融合型高素质人才,既是国防特色高校的办学特色,也是其使命担当。国防特色高校必须科学合理定位,坚持特色发展,为国防工业发展和军队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作为我国唯一以从事航空、航天、航海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为特色的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坚持培养军民融合型高素质人才取得显著成绩,被业界称为“西工大现象”。

坚持三航特色,真情奉献国防。建校以来,西工大为国家输送了近20万名各类高级人才,其中有45位两院院士、46位将军。在中航工业集团担任总师、重大型号总师、特级专家、党政领导及国家三大奖获得者中,西工大毕业生占60%以上。在航天领域,有“航天三少帅”中的张庆伟和雷凡培、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航天液体动力掌门人”谭永华、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等。广大西工大校友已成为国防系统“愿意去、留得住、干得好”的重要力量。2016年,签署就业协议的毕业生中,44.1%到国防科技工业领域和军队建功立业。

坚持育人特色,激发军工情怀。学校着力培养学生对军工的感情、对社会的责任、对国家的忠诚。在多门课程中专题讲授“两弹一星”精神、航天精神和军工精神,邀请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等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同时,设立飞豹、蛟龙、天宫等特色班,邀请三航领域专家担任班主任。注重用身边榜样故事教育引导师生,推出6位院士党员《工大先锋》系列报道。飞行力学专家、教育家陈士橹院士逝世后,学校组建宣讲团全面讲述他对党忠诚、严于律己、爱岗敬业、勤勉质朴、“一个甲子坚守”的感人事迹。

坚持工程特色,打好双创基础。西工大依托专业特色、加强学科交叉,大力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建设了20多个面向全校学生开放的双创基地,构建了包含课程体系、实践实训和服务孵化于一体的双创生态系统,飞天创客空间获批国家级众创空间。学校获批的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数居全国第二。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一冠两金”。在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机器人大赛、国际大学生ICAN创新创业大赛中均名列榜首。

坚持实践特色,提升担当意识。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学校抓住“神舟系列发射”“嫦娥探月”“辽宁号”首航、“中国航天日”等大事和重要节日开展活动,组织学生到国防科研院所和企业、部队参观实习,开展科研协作主题实践,引导学生参与重大型号项目研制。2010年起组建“翼鲲班”研究生校外挂职锻炼项目,累计400余人到三航领域挂职锻炼,使学生在提升实践能力的同时增强了成才报国的使命感。

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模式

国防特色高校在科技创新的全链条上应勇于担当,主动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求。2016年,学校科研经费较上年增长18%,人均科研经费再次位居全国高校前列。其中来自军口的经费占到一半以上。同年,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4项、省部级一等奖9项,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加快,科技创新的军民融合“西工大模式”正在成熟。

立足军工使命,加快装备研制。近年来,西工大重点参与了大飞机、载人航天、探月、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10个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论证及科研攻关,并深度参与了两机专项论证。学校多项科技成果助力航母、新型战机、北斗卫星,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2014年,学校在航空航天领域一次获批4项973项目,数量位居全国第一。2016年,学校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12U立方星搭载“长征七号”火箭成功发射。在建国60周年国庆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西工大研制生产。

立足科学前沿,加快原始创新。原始创新是自主创新的核心。国防特色高校必须扬长避短,在新兴交叉学科上取得突破。西工大在保障军工任务完成的同时,努力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基础研究经费大幅增长,原创性成果不断涌现,高水平论文的数量大幅增长。2016年共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4项,获评自然科学基金管理工作先进依托单位,全国近3000家单位仅有20家获此殊荣。

立足创新突破,加快成果转化。对于国防特色高校来说,因其工程技术所长,在科技创新链上距离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相对较近。2016年,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收入3亿多元,近期学校专利折股作价过亿元,又投资组建了一批股份制公司。学校科研经费中的试验发展经费比重一直较高,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的总量和比重也在上升,说明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不断提高、对经济建设的贡献在加强、产学研结合和军民深度融合进一步加速。

立足学科优势,加快智库建设。西工大成立了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动员和组织全校力量加强相关研究,既要为学校军民融合实践提供指导,也要为提高军民融合理论研究水平做贡献,为相关决策提供支撑,并在研究和解决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

服务地方的军民融合路径

一所大学只有在当地享誉一流,才有可能创建世界一流。陕西正在努力建设创新型省份,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在陕高校应有所作为、多做贡献。西工大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结合起来,出实招、求实效,努力成为陕西追赶超越的“能量源”和“助推器”,逐步形成服务地方的军民融合“西工大路径”。

围绕当地需求,加快人才引育。西工大实施从青年教师到杰出学科带头人人才成长全过程的“翱翔人才工程”,构建青年教师成长支持体系,建设层级合理的人才梯队。设立校内人才特区、海外工作特区,形成高端人才聚集良好效应。学校现有两院院士25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0人、“万人计划”领军人才4人、长江学者23人、973首席科学家7人,获得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国防科技创新团队和两个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近年来,学校不断增加陕籍学生数量,每年有近3000名毕业生留在陕西,为陕西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专业人才。

围绕当地基础,加快平台建设。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已成为决定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应充分发挥高校创新平台的作用,促进高校科技资源的共享。2016年,西工大新增国家级科研平台3个、省部级8个。学校无人机产业化基地落户西咸新区,位于榆林的国内首家无人机专用试验测试中心项目开始启动。学校与省科技厅共建陕西空天动力研究院,与高新区共建西工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园,与陕西能源集团公司搭建“四主体一联合”研发平台。组建的鑫垚、铂力特等公司已成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生力军。与西安天和防务公司合作研发“50公斤级水下无人自主航行器”,实现产业化和商品化。学校与西安高新区、渭南高新区等地合作,形成金属3D打印全国领先的产业规模,创出全国第一家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全国第一个以3D打印为主题的科技孵化器、全国第一支3D打印创投基金等3个“全国第一”。

围绕当地传统,加快文化育人。西工大是一所文化积淀深厚的高校,“公诚勇毅”校训已融入师生血脉,成为价值认同;“三实一新”校风印证了西工大人低调务实不张扬的作风。学校率先提出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理念在全国高校推广。结合“一带一路”战略向国际传播西工大文化、陕西文化。2015年,学校与西部电影集团、陕西省城固县合作拍摄《古路坝灯火》电影,被誉为“以生动史实传承精神文化、以动人事迹教育启迪后人”的经典之作。组织学生到延安、照金、马栏、渭华起义等革命旧址和梁家河现场,到黄帝陵、兵马俑、秦岭、华山等人文基地接受教育。学校与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深度挖掘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充分利用陕西历史文化资源和学校在学科方面的优势,成立材料科学与考古研究中心,开启文物保护新方向。

围绕当地资源,加快开放办学。2016年,西工大与西安市政府、省发改委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成果转化和军民融合;与第四军医大学战略合作,提高我国航空航天相关学科的发展水平;与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深入合作,打造战略发展共同体。同时,学校深圳研究院的三航大厦已经封顶,并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展战略合作。青岛研究院已经启动,打造海洋领域创新平台。西工大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工程学院正式揭牌,成为西北首个中外联合办学机构。作为中俄工科大学联盟和中国东盟工科大学联盟轮值主席单位,牵头组织发布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西安宣言》。学校获得国家“友谊奖”的外国专家有9位,位居陕西各单位和国防特色高校之首。

国防特色高校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军民融合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防特色高校必须结合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一带一路、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战略,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完善体系,提高质量。当前,国家正在加强教育资源统筹,完善军民融合的人才培养使用体系,充分依托普通高校、武器装备研制单位储备新兴专业人才。西工大要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三航特色的内涵,加强空天地海集成,坚定服务三航行业的决心不动摇,加强与军队院校的对接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军民融合人才的培养质量,在军民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深化军转民,盘活存量资产。

国家正在促进军事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提高军工资产和资源的效率,推动我国军工产业升级。西工大要积极争取与军工集团公司合作,在其“军转民”中携手发展。同时,要加快学校自身的军转民步伐,促进军事技术在民用领域的应用,特别要避免把“金娃娃”变成“泥娃娃”,错失发展机遇。

加快民参军,注入新鲜血液。

企业既是研发经费的投入主体,是研发活动的实施主体,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高校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也不可或缺。西工大要继续鼓励教师和团队以知识产权入股、吸引社会资本组建学科性公司,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营、规范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技术为核心、产品为载体、效益为目标、资本为纽带的创新创业机制,并通过资产重组、并购和上市,做大做强成果转化产业化的实体。

推进亦军亦民,改变线性思维。国家正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在一起,为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提供丰厚的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后劲。西工大要加强学校内部军民深度融合的谋划和统筹,特别是新的研究方向策划、新的研究项目申报、新的资源配置,要预先就从军民融合的视角进行思考和论证,不断提高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特色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特色种植促增收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