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族振兴的力量支撑
——写在氢弹研制成功50周年之际

2017-03-07王舒颖

国防科技工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氢弹核武器研制

□ 本刊记者 王舒颖

时光流转,风云变幻。

1967年罗布泊上空的一声巨响,已经回荡了半个世纪。

在这50年的岁月中,“两弹一星”梦、航母梦、探月梦、大飞机梦......在一代代前赴后继的军工人手中,强军富国的梦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那段为新中国的和平发展奠定基础的辉煌岁月,那些为民族振兴无私奉献的杰出功臣,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新时期的辉煌成就,与50多年前的光荣足迹交相辉映,勾画出民族复兴的前行之路。

和 平

中国发展核武器,源于和平,也为了和平。20世纪60年代,面对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 包括核武器的威胁,年轻的共和国要生存、发展, 必须铸造自己的利剑和盾牌。

当年从事氢弹工作的核心专家,大都经历过纷乱的战火岁月,国家贫弱被动挨打的现实、百姓流离失所的苦难、爱国运动的风起云涌,让他们对遏制战争、守护和平产生了强烈愿望,是他们愿意奉献终生铸造核盾牌的初衷。

邓稼先、张兴钤、李恒德、陈能宽、师昌绪、林正仙等老一代留学生,放弃国外安稳优厚的生活和科研条件,不顾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回国参与两弹研制,正是为了保证祖国的和平安定。他们清楚地知道,只有依靠不断的技术创新,在核心领域有所突破,掌握自主的核心技术,才能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坚力量。

“我不愿意打仗,我打心眼里认为核武器最好被彻底销毁、完全禁止。可是,在50年代,核大国几次威胁要使用核武器来打我们,你要想不受人家欺负的话,就不能没有核武器。”于敏说,我国核武器属于战略防御性质,完全是为了自卫,因此技术路线也和国外不同,我国只是运用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打破国外核技术垄断,没有过多追求核武器的多样化。

中国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成功掌握了核武器技术以来,就向世界郑重宣布: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绝对不向无核武器国家使用核武器。外国专家认为,中国采用这套战略既符合当时中国内部环境和基本国情,也是为了赢得世界各国的尊重和理解。

邓小平说,如果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人造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创 新

奇迹从来不是一时的灵感迸发,而是持续的探索、漫长的积累、踏实的付出所酿造的果实。

从突破原子弹到突破氢弹,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苏联用了4年,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我国仅用了2年零8个月的时间——这是世界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在热核武器领域完全空白的基础上,如此短时间内攻克难题,中国智慧再次赢得世界的瞩目。

如果说我国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还有苏联专家讲的一点原理性知识起了一些引路作用,氢弹的突破则完全是中国人自主创新的成果。

苏方单方撕毁协定后, 党中央决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核武器。面对氢弹研制这个世界性的难题,年轻的探索者就从最基本的物理学原理起步。

思想的火花在集体智慧的碰撞中迸发出来。

“大大小小的怪题、难题,我们常常三天一个突破,五天一个过关。这就是为祖国、为民族的献身精神所迸发出来的创造力。”于敏说。

理论突破采用多路探索并进的方式,每个晚上科研大楼都灯火辉煌。大家发扬技术民主,畅所欲言,百家争鸣,提出了各式各样突破氢弹的设想和途径。带着“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的坚定信念,他们攻破了几千个重大的技术难关,制造了几十万台件设备、仪器、仪表,不仅使研制工作在较短时期内连续取得重大成功,而且有力地保证了我国独立地掌握国防和核领域的尖端技术。

周光召说,无论是原子弹还是氢弹,远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是10万以上人的共同工作。如果要评价个人在其中的贡献,只不过是十万分之一而已。

发 展

毛泽东同志说,世界是我们的,做事要大家来。这是中国社会制度优越性的集中体现,也是中国各民族人民力量大团结的成果。

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不仅涉及门类众多的高新技术,而且有赖于各工业部门的大力支持, 必须依靠统一领导下的多方协作。

当时,国家制定《1956~1967年科学技术远景发展规划纲要》并确定了12项发展重点, 原子能技术被列为首位。就我国的技术经济基础而言, 要独立自主进行核武器研制这样高度复杂、高度综合性的大科学工程,除了依靠核工业系统人员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还必须紧密团结其他兄弟部门,获得人员、技术以及新材料、电子元器件、仪器设备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于是,在氢弹研制过程中,20几个部委、20多个省区市、1000多家单位的精兵强将和优势力量汇聚成社会主义中国攻克尖端科技难关的伟大创造力量。

曾参与氢弹研制的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副院长杜祥琬院士说,“两弹突破的实践表明, 在党的统一领导下, 全国一盘棋、大力协同、集智攻关, 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是发展我国高新技术的必由之路”。

从“两弹一星”到第一艘核潜艇,从嫦娥落月到筑梦天宫,从“枭龙”起飞到“鲲鹏”展翅……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我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诸多国防科技关键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

举全国之力,协同创新、集智攻关,是中国特色国防科技工业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创造的宝贵财富,更是如今中国在世界科技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基石。

于民族危难时,力挽狂澜;于民族振兴时,倾力以赴,这是氢弹研制团队用一生诠释的使命,也是新时代军工人必将继承和发扬的军工之魂。

猜你喜欢

氢弹核武器研制
五个核大国应率先行动起来
仿生眼的研制有新突破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网络黑客比核武器更可怕
中国“氢弹之父”——于敏
一种新型固定翼无人机的研制
中国“氢弹之父”
——于敏
XV-24A垂直起降验证机的研制与发展
氢弹,不过如此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