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茶馆》教学案例的评析

2017-03-07承梦姣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茶馆案例教学

承梦姣

【摘要】不同于传统的语文课,在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戏剧可以说占了很大一块比重,《雷雨》《茶馆》《一只马蜂》《日出》等话剧以其特殊的感染力为现当代文坛带来了勃勃生机。此次新教师汇报课,我选择了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茶馆》作为我的汇报课题,想借此提高学生对话剧这一文学体裁的认识,并鼓励学生走进戏院,感受戏剧的无限魅力。课前,我为同学们播放了由北京人艺排演的话剧《茶馆》,让他们对该话剧产生感性认识。在第一次试讲中,我企图把自己知道的所有(情节、人物性格、戏剧冲突、戏剧主题)一股脑地灌输给学生,结果可想而知。学生一知半解的表情告诉我这堂课有多失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让我失去了信心。正当苦闷之际,我的教学师父郝晓霞老师给我指点了迷津,她认为传统的教学往往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知识灌输的形式,这种教学形式不仅枯燥,学生参与性不高,主体性发挥不足,同时在学习的效果上,也令人担忧。一堂课必须有重点,教师也应该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师父的一席话让我豁然开朗,我为何一定要面面俱到呢?我大可以截取一个方面作为重点,以此展开,层层深入。以这种思想为出发点,我将《茶馆》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分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并通过分析人物的悲剧命运,得出戏剧冲突,再从戏剧冲突中自然地过渡到戏剧主题。这样整堂课就连成了一条锁链,一环扣一环,思路清晰而完整。重点和思路都有了,如何活跃课堂气氛呢?这又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转念一想,话剧是舞台的艺术,是语言的艺术,我何不让学生参与进来,亲自演一演《茶馆》中的某一片段呢?于是我挑选了戏剧冲突比较强烈的一个片段让学生去琢磨体会,最后在课堂上为我们呈现一场话剧盛宴。

【关键词】《茶馆》;教学;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案例呈现

本课教学过程由“老舍为什么要写《茶馆》”“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些主要人物有哪些个性特点”“《茶馆》的戏剧冲突是什么”“《茶馆》的戏剧主题是什么”这四个主问题架构而成,步步为营,层层深入,并通过品味人物语言、表演戏剧片段来让学生体会文本意蕴,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教学一开始,我开门见山提出问题:你知道老舍为什么要写《茶馆》吗?问题一抛出,全场鸦雀无声。预想的热烈讨论的场景并没有出现,无奈之下我只能硬着头皮点名请学生出来回答。幸好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预习工作也做得比较好,算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接下来就到了本节课的重点环节了——分析人物形象。话剧《茶馆》前前后后涉及七十多位人物,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只能挑选一些主要人物作为重点评析,于是我把切入点定在“王利发、常四爷、秦二爷”这三个人物身上。如何能够以最直观的方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呢?毋庸置疑是人物的语言。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学生分角色朗读,这样一来,教师不能及时打断读得不好的同学,而且大段的对白反而会事倍功半,浪费时间。与师父商量,我们最终选择了关键语句的品读,让学生从模仿人物语气中揣摩人物内心世界。问题一出来,同学们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个个跃跃欲试,纷纷挑战,精彩纷呈。人物语气模仿似乎激起了同学们的表演欲,他们把王利发的“世故圆滑”“精明干练”,把常四爷的“正直果敢”“疾恶如仇”、把秦二爷的“雄心壮志”“悲痛欲绝”表现得淋漓尽致,惟妙惟肖。他们或悲伤,或愤怒,或失望,或激昂,情到深处还捶胸顿足,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高潮。平时比较羞涩的男生也受到了感染,自告奋勇地进行挑战,课堂上掌声欢呼声不断。于是我趁热打铁又抛出一个问题,这三个主人公放在当今社会,应该是如鱼得水,非富即贵,但是他们却拥有着相似的命运,他们的悲剧结局是由谁造成的呢?这个问题下来,得到了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是这个时代造成的。所以本节课的戏剧冲突——人民与时代的冲突就呼之欲出了。

如何在戏剧冲突中得到戏剧的主题呢?我转换了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自己探索,而探索的方式就是表演。话剧归根到底是舞台的艺术,是现场的艺术。只有置身其中,熙熙攘攘的茶客,三教九流的举止,才能体会老舍先生所说的“大茶馆,小社会”。于是在课前我选择了戏剧冲突较为强烈的片段“太监娶老婆”让学生排练,最后在课堂上为大家呈现一场戏剧盛宴。演员们不负众望,每一个人都表现出了作为一个演员的“敬业精神”,眼神、动作、语言甚至是道具都表现得非常到位,台下的观众也看得不亦乐乎,大声叫好,课堂气氛頓时又被点燃。在归于冷静之后,我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让同学们思考:《茶馆》的主题是什么?在分析了人物形象,把握住了戏剧冲突之后,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了。他们的齐声回答也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

二、案例评析

课堂的氛围应该是民主的活跃的,这也是每位教师都想达到的课堂效果。但同时课堂的最终目的是教育,让学生从中学到东西,而非仅仅是热闹,一味地“取悦”学生,以赢得良好的课堂氛围。在这节课中,我采取感性认知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最终的教学效果。

回顾这节课,我有以下几点收获:

(一)备课要充分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只有备好课,做到有备无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一方面,对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有了充分的了解。另一方面,对《茶馆》的剧本做到反复阅读,对《茶馆》的话剧做到反复观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为了保证教学内容的充分,在备课时查找、占有和本节课相关的尽可能多的资料,如创作背景、戏剧结构、艺术特色、舞台提示等,然后以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等为标准,对这些资料比较分析后或放弃,或压缩,或融合,然后纳入到自己的教案中去。

(二)要发挥学生主体性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课堂是学生求知创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展示自己,给他们充分的发展空间。学生也会迸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激情和能量。在《茶馆》的教学中,我要求学生进行人物语气模仿,他们一个个自告奋勇,当他们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之后,有个男生竟然举起手来,“老师,我来,我要来挑战”。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都兴奋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而课堂中的戏剧表演,则完全是学生们自导自演,教师并没有直接参与其中,这样放手去做反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因为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

(三)课堂的开放性要求教师有很强的驾驭能力

新课程强调课堂中师与生的互动,而交往是互动的最基本的形式。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际关系,而师生间也通过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从而达成共识,实现共享、共进,这就是教学相长的真谛。交往还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换为现代的学生发展促进者。但课堂时间有限,因而就要求教师处理好“放”与“收”的关系。因此在现代课堂上,教师的组织协调能力、驾驭能力、机智敏捷的反应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茶馆》的教学中,我对几个板块的教学烂熟于心,当学生们的思绪满天飞的时候,我顺应学生的思路,与他们共同分析。但很快,我又将学生的思路拉回来,这里就考验教师的应变能力了。教师的课堂驾驭能力不是一朝而就的,在这一点上我做的远远不够,还需要在日常的教学中锻炼,最后得到成长。

反思教学的全过程,需要改进的地方还很多。例如: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的语言,还可以更有感情些,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听课兴趣,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也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点评还可以再精炼些,对学生的赞赏可以再热情些。这次新教师汇报课是对我们的极大锻炼,相信在下一次的教学中我会更成熟。

参考文献

[1] 罗素峰.关于《茶馆》的解读:东方舞台上的奇迹[J].济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2] 衣坤,衣晓丽,刘艺虹.浅析《茶馆》人物塑造的特点[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4).

[3]王雅清.论《茶馆》戏剧结构及戏剧冲突[J].玉溪师专学报,1996(1).

[4] 张金妮.浅析老舍《茶馆》中的人物形象和语言特色[J].青年文学家,2015(30).

[5]老舍.茶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9).

[6] 曹书文.政治葬歌与文化挽歌的有机统一——重读老舍的《茶馆》[J].文艺争鸣,2014(10).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茶馆案例教学
《茶馆》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