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数字在积极修辞上的运用

2017-03-07牛俊超

课外语文·中 2017年1期
关键词:运用数字效果

【摘要】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特殊修辞作用和独特表达效果,为理解汉语数字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数字;积极修辞;运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修辞分为消极修辞和积极修辞,并指出积极修辞积极地随情应景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极尽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使所说所写呈现出形象性﹑具体性和体验性。积极修辞包括辞格和辞趣,本文中论述的积极修辞专指辞格。数字除了用来表示客观事物的秩序和关系外,有的还具有特殊的修辞作用,可以构成特定的辞格,数字在辞格的构成和辞格的运用中,风格奇异,功能独特。本文以比喻、借代、夸张、层递、镶嵌、互文、析数等辞格为例简要分析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巧妙运用及独特的表达效果。

一、数字在常见辞格的运用

(一)构成比喻格

比喻是以甲乙两类不同事物的内在相似点为依据,通过联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手法。数字构成的比喻类型主要是借喻,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很多数字在比喻修辞中用的并不是其表层含义,而是隐藏在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1)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司马迁《报任安书》)

(2)其危如一发引千钧。(韩愈《与孟尚书书》)

(3)那胡正卿心头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水浒传》第二十五回)

例(1)中像九头牛身上失去一根毛一样,比喻极其微小,无足轻重,形象生动。例(2)中一根头发上挂着千钧重量,是多么的惊险万分,以此来比喻极其危险,非常形象生动。例(3)中用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来形容心情之紧张,极为具体而形象。数字在比喻修辞中的恰当使用能化抽象为具体,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能使说理浅显易懂。

(二)构成借代格

借代是指不直接说出要说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该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去代替,即借用与本体事物相关的其他事物名称来代替本体的一种修辞手法。最常见的用数字构成的借代类型是用特指代替普通,即定数作不定数用,如“三”“九”“百”“千”“万”等定数作不定数“多”用时,就构成了借代格。

(4)自己顶好学拉磨的驴,一问三不知,只会拉着磨走。(老舍《骆驼祥子》)

(5)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6)百闻不如一见。(《汉书·赵充国传》)

(7)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8)如今差他出去公干,万无一失。(白朴《墙头马上》)

(9)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例(4)中的“三”并不是指“三次”,例(5)中的“九”也不是指“九次”,例(6)中的“百”也不是指“一百次”,例(7)中的“千”并不是指“一千次”,例(8)中的“万”当然也不是指“一万次”,(9)中的“千百”当然也不是指“千百次”。上述例句中定数“三”“九”“百”“千”“万”其实都并非定指,而是作不定数“多”用。数字在借代格中的巧妙运用可以使语句具有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三)构成夸张格

夸张是指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有目的地放大或缩小事物的形象特征,以增强表达效果的一种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手法使语言富有吸引力,在语言应用过程中恰当地使用这种修辞可以起到突出事物本质、加强作者感情、引起读者丰富想象和强烈共鸣的效果。

(10)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诗经·无羊》)

(11)谁谓河广? 一苇杭之。(《诗经·河广》)

(12)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例(10)中的“三百”形容贵族的羊非常多,一群就有三百多只。“九十”形容贵族的牛非常多,七尺的牛就有九十多头。“三百”和“九十”都并非实指,而是虚数,通过夸张的方式来形容牛羊众多。例(11)中的“一苇”是通过夸张的手法把黄河的宽度缩小为一根芦苇就可以渡过的距离,表达了客居卫国的宋人归心似箭的思乡愁绪。例(12)中的“三千丈”也并非实指,而是通过对白发之长的夸张描写来表达诗人的愁绪之深。

(四)构成层递格

层递是将语言按照从小到大、从浅到深、从轻到重、从低到高的顺序排列的一种修辞手法。运用层递格,可以使意思层层推进,内容步步深化,思想逐步加深,感情逐步强化,从而增强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13)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如三秋兮……如三岁兮。(《诗经·采葛》)

(1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15)凡花一年只开得一度,四时中只占得一时,一时中又只占得数日。(《醒世恒言》卷四)

例(13)中的“如三月兮”与下文的“如三秋兮”“如三岁兮”構成了从小到大的层递。从“三月”到“三秋”,再到“三岁”,时间间隔从小到大,由短暂到漫长,意义层层深入,思想性和主题性越来越突出,把对恋人的思念和怅惘之情表达得丝丝入扣、动人心弦。例(14)是年龄由小及大层层递进,突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学识和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和完善。例(15)是意思从轻到重的层递,从一度、一时说起,是为了通过对比突出这数字的可贵。

二、数字在次常见辞格的运用

(一)构成镶嵌格

镶嵌是指为了把话说得舒缓些或郑重些,故意用几个无关紧要的字来拖长紧要的字句的一种修辞手法,我们也可以称之为镶字,以镶加虚字和数字最为常见。镶加的数字虽然并无独特的意义,却有延音加力的作用,使被镶的各字声音延长,借以引起读者的充分注意。

(16)倘若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红楼梦》第一百十七回)(17)林之洋胡须早已烧的一干二净。(《镜花缘》第二十六回)(18)丁言志羞得脸上一红二白。(《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

例(16)把“差错”二字镶上“一二”两字,作“一差二错”。例(17)把“干净”二字镶上“一二”两字,作“一干二净”。例(18)把“红白”二字镶上“一二”两字,作“一红二白”。诸如此类的通过镶嵌数字来加强和突出语意的例子俯拾皆是,如四平八稳、接二连三、千辛万苦等等。

(二)构成互文格

互文是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即由上下文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数字在互文中的巧妙运用可以有效避免用词重复,使语言精炼含蓄,行文错落有致。

(19)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毛泽东《 沁园春·雪》)(20)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乐府诗集·木兰诗》)(21)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玉台新咏·孔雀东南飞》)

例(19)并不是指“万里飘着雪,而只有千里结了冰”,这里“冰封”和“雪飘”,“千里”和“万里”是互相渗透、互相说明的,正确的解读是“千万里冰封, 千万里雪飘”。同样,例(20)也不是说“将军经历千百次的战斗而后战死沙场,壮士从军十年凯旋”。事实上,“将军”和“壮士”,“百战死”和“十年归”在意义上是合指兼顾的,正确的解读是“将士们从军十年,经过千百次战斗,有的战死沙场,有的凯旋”。例(21)也不是说刘兰芝“十三岁那年恰好能够织精美的白娟,十四岁那年恰好学会了裁剪衣裳,十五岁那年恰好学会了弹箜篌,十六岁那年才能诵读诗书”。事实上,此句中罗列的数字,是一种互相交叉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刘兰芝十六岁时就已经多才多艺,并不拘泥于具体哪一年学会了什么。正确的解读是“刘兰芝在十六岁时就已经具备了织白娟、裁衣裳、弹箜篌、诵诗书的才能”。

(三)构成析数格

析数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里,利用数字相乘或相加,把一个大数拆成若干小数来表达的一种修辞手法。它的作用是避免数字使用中的单调、枯燥、浅白,使数字表达变得丰富生动,含蓄诙谐,有时还能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

(22)东晋诗人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佚名《释常谈》)(23)暗问夫婿年几何,五十年前二十三。(魏庆之《诗人玉屑》)(24)三五二八时,千里与君同。(鲍照《玩月城西门廨中》)

例(22)中突出地强调了谢灵运对自己才能的自负和“老子古今第二,当前天下无双”的狂妄。例(23)中“五十年前二十三”是指“五十岁加二十三岁等于七十三岁”,用的是数字相加,新郎如果直接说七十三岁,这么大的年龄很可能会把新娘吓一跳的,拆成两个数说,可将意料之外的强烈刺激缓和一下,并且还可以给读者带来诙谐幽默之感。例(24)中的“三五”即“三乘以五等于十五”,“二八”即“二乘以八等于十六”,用的都是数字相乘,语意含蓄,含情脉脉。

三、结语

数字在积极修辞中的广泛运用构成了汉语修辞的一个重要特征,同时也是汉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在积极修辞中运用的研究可以为我们理解汉语数字特有的社会文化意义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因此对数字在积极修辞中运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望道.修辞学发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有斌.数字修辞作用略论[J].修辞学习,2002(1).

[3]宗廷虎,李嘉耀.试论数词在修辞上的运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S1).

[4]吳慧颖.析数辞格浅说[J].阅读与写作,2001(4).

[5]郭放,杨梅.《诗经》数字意象的语用修辞功能研究[J].中国韵文学刊,2015(4).

作者简介:牛俊超,硕士,扬州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编辑:郭恒)

猜你喜欢

运用数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