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机制研究
2017-03-07吴昕昕
吴昕昕
摘要:大湘西地区是国家精准扶贫的重点,又是湖南省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和强劲增长点。因此,研究大湘西地区的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机制以提高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文化产业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之一。
关键词:大湘西地区 特色文化资源 文化创意产业 对接机制
一、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大湘西地区的各少数民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资源,特别是作为湖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区,大湘西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底蕴深厚、特色浓郁,包括湘西苗族服饰、滩头年画、花瑶挑花、土家织锦等。但随着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文化空间随之发生改变,许多传统技艺日渐萎缩甚至濒临消亡,一些项目面临着后继乏人的困境。最大限度的保护与传承大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大湘西地区文化发展繁荣的一项重大文化工程。大湘西地區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特色产业形态,民族文化、经济以及科技等要素完全融入其中,这对我省经济的发展、民族文化的传播和继承都具有很大的意义。总体来说经济效应明显,运行增速较快,但是,产业普遍多而不强,区域差距不断拉大,总量太小,附加值不高。因此,把探索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对接机制摆在更突出的位置,构建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势在必行。
二、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对接机制的构建策略
首先,通过转变政府职能、分类指导以及规范区域文化市场来建立健全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快培育成熟的市场主体、管理主体和运行主体。建立科学的文化管理机制,使管理机构的设置符合文化发展规律。切实贯彻国家和省政府政策法规,为文化产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政府应在信息咨询、人才培训、融资政策指导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服务。不断完善文化市场体系,为文化产业提供活跃而有序的生存和经营环境。加快文化市场法制建设,逐步形成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采取建立“项目+传承人+基地”“传承人+协会”和“公司+农户”等模式开展生产性保护。“项目+传承人+基地”模式是指将传承人纳入传承基地管理。在基地中承担了传承义务的传承人,才有资格成为代表性传承人;项目同时拥有传承人和基地才能被列入非遗名录;基地必须聘请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活动等。 “传承人+协会”模式是指行业协会集保护传承人权益、提升传承人的收入、制定技艺传习标准、研究行业规划等职能于一身,成为传承人和政府之间的重要连接纽带。“公司+农户”的模式是企业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品进行生产和加工的农户以签约形式建立互惠互利的供销关系。公司和非遗传承人对农户进行文化产品生产技术上的指导,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鼓励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等与制造业深度合作,促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渗透到制造业产品生产、销售流通、宣传推广全过程。
再次,通过“文化+互联网”模式一方面建立特色创意平台,引入跨地域甚至是国际化的创意团队与非遗传承人、文化企业等机构合作,将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不断创作新供给,提供更多“有湘味”的文化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大湘西地区文化创意产业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结合,在此过程中会产生新的用户消费习惯,并不断产生新的市场需求,以此激发更大的产业发展潜力。通过开展多领域、跨平台的融合创新,产业的空间将不断扩大。
总之,通过大湘西地区特色文化资源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功能互补、相互渗透,加快大湘西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增长点,切实提升大湘西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经济实力。
参考文献:
[1]蔡世勋.湖南发展县域文化产业的战略对策[J].北京:生产力研究,2005.
[2]王毅.论大湘西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联动发展[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09.
[3] 范玉刚.在发展中建构和完善文化创意产业管理体制[J].长沙:湖南社会科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