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校文化的校本课程开发

2017-03-07黄艺颖孔虹

中小学德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骑楼明德校本

黄艺颖+孔虹

摘 要 学校基于“明德归仁”“弘毅 日新”之学校精神的传承与实践,打破学科分界,整体设计“人—仁”校本德育课程。通过主题探究和导师团队指导等方式,创新课程实施方式,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

关 键 词 校本课程开发;课程整合;学校文化

中图分类号 G41

文献编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83(2017)02-00-03

随着学校的发展,校本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关键。作为校本课程的学校环境,最核心的表征是学校所内涵的文化及其价值体系。进入学校教育文化的实践场域,重新审视和考察校本课程的本质,才有可能走出实践困境。[1]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仰承百年文化积淀,展开了“人—仁”校本德育课程的创新探索。

一、探寻文化根基,明确“人—仁”课程宗旨

清晰的办学理念是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的前提和基础。根植学校文化沃土,从中汲取营养,才能创生文化底蕴深厚的校本德育课程,服务学生成长。朝天小学的前身为创办于1864年的广州同文馆,百年风云变幻,习西文西学,拓中外交流之道,为广州近代教育史写下了辉煌一页。学校回望朝天小学的前世今生,梳理百年历史积淀,提炼办学的核心旨趣,探寻校本课程建设的文化根基。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朝天小学就确定了校训——“明德归仁”,并不断丰实其内涵,形成了“同文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即以“弘扬同文文化 迈向国际朝天”为办学目标,弘扬“弘毅 日新”之学校精神,贯彻实施“全人教育”之办学理念。“明德”语出《大学》,意即追求光明正大的独立品格,个人或社会好的内在的品格和价值观。“德”外化即为礼,在心为“德”,发之于心而表现为行为,即为“礼”。“归仁”语出孔子《论语·颜渊》,是一种道德范畴,指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等,亦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简写。“明德”是朝天人的成长路径,修雅行,由内而外——谓之人;“归仁”则是朝天人的成长目标,积雅德,由己及彼——谓之仁。

追求全面发展、实施全人教育是人类社会长期以来的理想追求,因此,全人教育的实质是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融合“全人教育”與“明德归仁”“弘毅 日新”之精神,学校逐渐形成了“德、智、体、美、爱”五育并举的“全人教育”办学理念,走上了以“明德、瀹智、健体、臻美、归仁”为核心内容的“全人教育”之路。

仰承百年朝天文化,学校认识到,“全人教育”之路的核心是从“人”到“仁”,“以仁育仁”,培养具有现代精神的人,致力于“为人的伟大而教”。因此,“人—仁”校本德育课程理应让每一个朝天人的德、智、体、美、爱等都获得全面而具个性的发展,能够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有充分的自信和合群精神,愿意为社会繁荣、进步、自由和民主不断努力,为国家和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由此,学校展开了“人—仁”校本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探索。

二、打破学科分界,设计“人—仁”课程体系

近年来,诸多校本课程建设实践表明,真正意义上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摆脱所谓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的对立分界,进行课程内容的重组与选择。[2]自2011年新一轮新课程改革启动以来,朝天小学遭遇了课程实施困境:小学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与班队会等校本课程存在许多内容交叉,分科教学体系与学生完整的认知结构产生了冲突;加之这三门课程并缺乏专任教师,造成教学效益不高,师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人—仁”校本德育课程必须以“整合”为关键词,打破学科的对立分界。

在统一思想之后,学校将践行“全人教育”之办学理念与国家德育课程相结合,整合品德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和班会课资源,确立了“人—仁”校本德育课程目标。即以人的整体发展为目标,探究“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低年级,爱自己;中年级,爱自己,爱他人,爱集体;高年级,爱自己,爱集体,感恩学校。在这一课程体系中,既体现个人的成长,又体现个人成长与他人、集体、社会、自然的关系,引领学生逐渐“明德”,达致“归仁”。

课程以“爱自己、爱自然、爱他人与社会”为设计线索,分低中高年级设置细致的课程目标和内容,整合品德、心理健康和班会课的学习内容,并将学校特色活动和同文文化传统活动纳入其中。按照课程内容,每学年完成10到12个主题活动。

以中年段为例,“爱自己”板块的课程目标包括:初步具有认识自我的能力,初步具有自主选择和独立做出决定的意识和能力,养成勤奋、积极的生活态度;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不足,树立人生理想,积极进取;在问题情境中,善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积极完善它;认识各种灾害及危险情境,学会自我保护;探究生活,热爱生活。课程内容包括了解自己的特点,发扬自己的优势,有自信心;学习欣赏自己和别人的优点与长处,并以此激励自己不断进步等11个条目。据此,设置了8个主题活动,包括做一个会学习的孩子、学习的苦与乐、学会自我保护、优点“轰炸”、我的兴趣爱好、考考自己的观察能力、让我自己做和健康生活每一天。

“爱自然”板块,中高年级则以不同的学习内容逐渐实现相应的课程目标。中年段设置两个内容要求:一是了解本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本地区的变化和发展;了解对本地区发展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二是了解本地区生态环境,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高年段则设置了解我国不同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知道并理解这些差异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域辽阔、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体验热爱国土的情感等4个学习内容。据此,设计了“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走进美丽的家乡”“了解养育我们的土地,爱护土地上的一草一木”5个主题活动。根据学生逐渐拓展的生活领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不断提升知识、能力与情感,走进更广阔的生活世界。

这些学习内容旨在让学生亲近并探究自然,熱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周围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接触自然,丰富对自然的认识,发展探究自然的能力;欣赏自然,发展对自然的热爱情怀;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理解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知道如何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并身体力行;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中的问题,激发探究的热情;考察科学发现的历程,感受并初步养成从事探究活动所必备的精神和品格;亲身实践,学会使用一些最基本的工具和仪器。

整合多学科与活动的“人—仁”校本德育课程体系设计,打破了学科壁垒,促进了学科间的整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开始重审自身的教学理念和行为,真正以儿童视角思考课程实施,努力以“仁”的标准影响“人”的修炼,引导孩子不断“明德归仁”,形成健全人格,学会现代人交往,积淀现代人素养。

三、注重探究体验,创新“人—仁”课程实施

儿童的品德往往是通过其在生活及活动中的直接体验、感悟而逐步建构的。“人—仁”校本德育课程以主题探究为主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亲历体验中主动探究,乐意明理,达致“明德归仁”。

“人—仁”校本德育课程学习采用走班制,安排固定课时。每位班主任负责一间课室的管理事宜,帮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状况的班级。学校对每个班级的教学内容和程度作分层设计,据此设置相应的作业和实践活动。

以四年级为例,以六个教学班作为固定课室,全年级六位班主任各自负责管理课室。在学习中,学生依据“人—仁”校本德育课程体系设计的主题,组成大型研究团队;之后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和方向,设计研究子课题,再依据子课题分成若干个研究组。每周三下午第三节为共同学习时间,六位班主任根据学生的子课题安排相应课室。

同时,每个年级由品德与生活(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组成导师团队,通过集体教研,设计主题活动方案,集体记录活动过程,并撰写活动案例、反思和总结。根据子课题分组,为每个研究组配备一或两个导师,负责研究组实践研究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以六年级“依依骑楼韵,悠悠朝天情”主题探究活动为例。学生确立了四个研究子课题:骑楼与人的关系、骑楼的模型设计和制作、骑楼的历史。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为四个研究组。在活动中,70%的学生选择了骑楼的模型设计和制作。导师团队根据这一情况,安排四位老师负责指导骑楼的模型制作和设计,两位老师指导骑楼的历史宣传组,另有两位老师负责指导骑楼与人的关系研究小组。各研究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品德教材,请教老师、家长,上网搜集等方式,了解骑楼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以及朝天社区的历史沿革和风俗民情等。

这一课程实施方式在师生之间建立起“导学”关系,力求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指导学生的思想、学习与生活。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中不断自学、思考、探索、创新和应变;而且通过同伴合作、走进社区等,学会思考自己与他人和社区的关系,不断深入感悟和践行“明德归仁”。而教师群体也从中获得了长足的专业发展。“人—仁”校本德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站在一线教师的实践视角,统整学科资源。这使得品德与生活(社会)、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教师不再是孤军奋战,他们通过组建导师团队,开展集体教研,拓展思维。通过整合课程内容,老师们开始从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德育课程;通过指导学生的研究实践,老师们开始反思和研究如何更好地实施德育课程,让学生乐学、会学、学好,深入践行“全人教育”理念。

由此,“明德归仁”“弘毅 日新”的学校精神真正融入了朝天师生的生命,朝天人在探索中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左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6):5.

[2]余仁生.校本课程开发的三重要义[J].中小学德育,2016(8):53.

(作者单位:广州市越秀区朝天小学广东广州 510180)

责任编辑 毛伟娜

猜你喜欢

骑楼明德校本
谢明德
广州最美老街——恩宁路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我爱南华路的骑楼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二
明德砺行 臻于至善——福建省连江尚德中学简介之一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南洋骑楼老街风貌展示馆:穿越时空的骑楼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