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如皋市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及素质提高对策

2017-03-06李红梅崔松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16年21期
关键词:素质新媒体互联网+

李红梅 崔松明

摘要 乡镇农技人员是农业技术推广的中坚力量,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农村工作的特殊性,提出了“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农技人员应如何达到现代农技人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以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 乡镇农技人员;“互联网+”;新媒体;素质;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0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1-0271-01

2016年如皋市《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该市农业发展高点定位、势头强劲,产业化、标准化等各项工作已进入超越发展阶段。但是,从农村劳动力整体来看,该市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增长科技含量较低,农村乡镇农技人员数量匮乏,参差不齐,这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本文分析其具体表现,并提出对策,以供参考。

1 “互联网+”时代乡镇农技人员现状分析

1.1 乡镇农技人员总量不足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与现有农技人员数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总体来说乡镇农技人员数量严重不足。由于行政区划调整,乡镇合并之后如皋市农技人员近10年来鲜有增加,退休人员不断增加。同时,政府在管理过程中抽调农技推广人员从事分村、转岗、拆迁等其他中心工作,造成农技人员数量急剧减少。据统计,如皋市乡镇现有在编在职在岗人员数量不足乡镇合并前的50%。

1.2 乡镇农技人员“行政化”严重

现有的在编乡镇农技人员中,其中有近25%的农技人员兼职村支部书记、会计等工作,已不再专门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在崗的农技人员“行政化”现象普遍,其他农技人员1年中有1/3左右的时间从事与农技推广工作无关的乡镇其他中心工作。

1.3 乡镇农技人员素质不适应现代农业要求

由于近10年来几乎没有新人增加,在职在岗从事农技推广工作的乡镇农技人员绝大部分年龄偏大,有将近1/2的人不具有本专业专科及以上学历,同时职称也都比较低。多数人员是通过科技入户、阳光工程、农田水利灌溉、农产品检测等农民科技培训获得新知识的,但由于年龄偏大,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差,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从而难以满足农民群众的需求,在现代农业的农技推广中发挥不了应有的效用[1]。

2 “互联网+”时代提高乡镇农技人员素质的对策

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其中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互联网+农业”是“行动计划”的核心领域之一。“互联网+农业”对乡镇农技人员而言,是充满挑战的机遇,必须尽快补充新鲜血液,顺利完成新老交接;加快角色转换,提升业务水平;积极学习新科技、新技术、新理念并及时推广,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与时俱进,由传统的“传声器”转变为具有“互联网+”理念的新型乡镇农技人员,更好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1 补充血液,充实农技人员队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建立一支有能力、有素养的农技人员队伍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紧迫要求。农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各乡镇农技人员的需求实际,根据行业准入制度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录用一部分能扎根农村工作,有理想、有能力、有技术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队伍中,加强对他们的培育,从而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顺利完成新老交接。

2.2 学无止境,通过各种方式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

对于现有的农技人员,应该有“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的学习激情,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不至于落伍。农技人员可以通过书本、杂志、图书馆、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知识的再学习。更重要的是要充分利用互联网信息容量大、学习成本小、学习手段灵活等优势。通过电脑、手机等方式来学习。比如可以通过各省、市的农技推广网站、“百度传课”、手机APP、QQ直播课程等来进行农业信息化、农业综合管理、农业统计、农业项目管理、农技推广学等农业专业知识的学习,提升理论水平。因此,作为乡镇农技人员,要积极坚持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自身的知识领域,提升自己的“传道”能力,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因时、因势而动的农技人员[2]。

目前,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乡镇农技人员的继续教育培训,部分省、市建立和完善了乡镇农技人员的知识更新制度,对乡镇农技人员进行普及性知识更新教育,有计划地组织农技人员到涉农培训机构进行脱产、半脱产或业余学习,取得继续教育的学分,与职称评聘、岗位晋级挂钩,从而将乡镇农技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纳入到提高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的高度。乡镇农技人员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完成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理念的提升[3]。

2.3 更上层楼,努力学习新媒体的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以互联网和平板、手机等数字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发展,为乡镇农技人员进行农业新产品、新技术、新理念的推广提供了新的渠道和平台,同时也为上级管理部门和农技人员、农技人员之间以及农技人员和农民之间、农民和农民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场所。农技人员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新兴事物,以开放融合的心态接受和掌握新媒体,通过社交工具(QQ、飞信、微信、微博、MSN、邮箱等)、网站等平台营造上述各个层次间的交流学习氛围,有意识地将有关专业知识、组织和管理能力及新媒体的使用有机整合。同时通过新媒体广泛联系农民、服务农民,了解农民的需求,答疑解惑,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新媒体请教有经验的农民,达到为农民能办事、办实事、办好事的目标[4-5]。

3 参考文献

[1] 许新清.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调查与改革对策分析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1(5):64-66.

[2] 李丹.乡镇农技人员的推广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

[3] 朱利民,赵爱凤,孙中明,等.乡镇农技推广人员继续教育培训情况分析[J].杭州科技,2010(3):58-60.

[4] 许柏林,孔祥松,丁传云.乡镇农技人员社会压力的分析与缓解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08(8):218.

[5] 汪增超.镇平县乡镇农技推广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06.

猜你喜欢

素质新媒体互联网+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
数学素质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