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市级农业科研状况及发展建议

2017-03-06蔡金华王建华温小林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农业科研科研单位科技成果

蔡金华++王建华++温小林

摘要 创新是我国这样资源相对短缺的农业大国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抉择。本文阐述了我国农业处于新的历史阶段,创新推动着现代化,创新加速农业科技进步,讨论了目前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水平。

关键词 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创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01-0259-02

人类社会通过农业生产劳动和发展农业,获得温饱的生活条件。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农村社会是我国人口的主要聚集地,“三农”问题早已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号召指引下,我国各行各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工业化、信息化等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发展外延空间。

据有关数据表明,1978—1996年近20年间,全国人口增长了27.08%,而人均粮食从319 kg增至409 kg。但是我国农业生产存在着诸多限制因素,自然资源严重匮乏,人均耕地面积940 m2,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 500 m3,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据2007年土地评查,我国耕地面积1.218亿hm2,仅占土地总面积的12.5%。与20世纪50年代相比,因缺水而受旱的面积增加了近70%。自然资源的短缺,对我国的农业发展提出了重要的课题和研究方向。

农业的突破性发展需要克服限制因素,需要依靠很好的发展政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出台了多项促进农业科学研究的政策措施,强化农业科研能力,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和转化模式研究,要求使我国农业科技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达50%以上。

1 地市级农业科研状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业科研在曲折中前进,至今已形成国家、省和地市三级农业科研体系。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位处国家农业科研体系的基层,着重应用技术研究和科技成果转化。虽然分子学水平研究和农业基础理论研究不被强调,但是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承担着不同区域内农业生产技术研究、农业情报收集、选题立题等工作。要求掌握区域内农业生产特点、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及农产品供需方向来把握农业科研。要求各项田间试验及大面积调查,对农业资源、技术装备、劳动力状况等定量上分析、定性上评估,作为区域农业科研的基础与依据。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面对区域农业生产实际,是农业科技转化的先导,及时了解和反馈情况,研究确立课题,解决农业生产上的技术问题。这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努力做到信息准确,技术具有易操作性和及时性。

据有关资料表明,现我国农业科研机构有1 100多所,其中,地市级农业科研机构600多所,占总数的55%。2005年,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从业人员3.26万人,是全国农业科研人员总数的34.1%,當年地市级农业科研经费总投入23.01亿元,占农业科研总投入的25%。解放后,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选育出各类农作物新品种4 000多个,近总数的70%。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大幅度地提高了区域内农作物的生产产量。

目前,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着力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加强农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示范和推广工作力度,已成为区域内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2 镇江市农业科学院发展现状

镇江市农业科学院,2012年由原镇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更名而来,保留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单位名称。现有职工90多人,中高级职称研究人员占1/2以上。在农业部颁布“十一五”全国农业科研机构综合能力评估结果中,我院被评为“全国百强”,在江苏省位列第五。近些年来,以发展江苏丘陵地区现代农业为研究方向,建立区域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为研究目标,形成了学科设置准确、专业优势突出的研究格局。本院研究侧重于江苏丘陵农业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优质高产粮油新品种选育、蔬菜花卉新品种选育等研究领域,建立了省级生态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科研平台。拥有220 hm2以上标准科研试验示范基地,中心实验室1座,国际先进科研仪器设备300余台套,固定资产总值超亿元。建所以来,先后完成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仅千项,发表科技论文1 000余篇。经国家、省市级审定的新品种100多个,科技成果奖项160多项,其中国家级奖6项,省级70余项。

该院作为基层农业科研单位,在上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紧抓发展重点,积极鼓励科技创新,服务创新和机制创新,以创新的科研成果提高科研水平,以完善的科研体制强化运作效率,以创新的服务方式提升区域农业科研机构的战略地位。目前,正以发展区域高效农业、生态农业作为主攻方向,致力于农区农业生产与发展。在科学研究上,加大环保节约型技术研究;在科技成果转化上,以园区为窗口,加强服务创新,强化农业区域内农业科研与农业生产的有效衔接[1-2]。

3 地市级农业科技创新要求与努力方向

当前,我国农业的生产管理部门依靠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与技术研究单位协调发展。在农业科学研究中农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身处农业科研基层,跻身农业生产第一线,创新要求尤为迫切。

创新研究是我国这样资源相对短缺农业大国的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抉择。世界各国发展农业,各有自身的道路,但都经历了一个由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发展过程,并且农业发展的快慢决定着整个社会经济运作状态的优劣。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几千年的农业发展历史,经历过“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在社会渡过蒙昧时期后,开始了较为漫长的传统农业阶段,人们依靠积累的直感经验,发展了水利灌溉,使用铁木工具,农业有了进步。到了当代,随着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生产力大为提高,小农经济为特征的农业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转变。现代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遗传学理论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动植物生产性能;化学、生物生理学推进了肥料饲料工业技术的发展;动力和机械工程科学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现代农业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要求创新,创新推动着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农业生产商品化、社会化、科学化、集约化,特征是规模化经营,区域化、产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社会化配给与销售[3-4]。

近些年来,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激励创新,以专业重组、资源整合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建设为先端,提倡科学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方面的创新,把握区域农业特色鲜明的发展方向,突出区域农业科技支撑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4 地市级科研单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农业发展进程的重要指标,目前,西德、英国、法国约为50%~60%,美国可达80%~85%,而我国仅为30%~40%。我国农业发展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加速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涉及到社会、自然、经济等多方面,如农业生产存在着生长周期长、综合性与相关性程度高、不稳定性大的自身特点,而农业科技成果的取得到应用要经历中间试验、示范应用,才能由点到面实现转化。科技和生产的衔接工作显得非常重要,农户对科技的认知和接受能力,以及对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视程度,复合型人才的丰缺,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农业科技转化率的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服务对象已经是农户及农业生产企业,途径和方式也相应地作了转变。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性要求有足够的认识,政府行政上给予支持,管理部门加大力度,这是重要的前提。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研究多渠道转化途径,加强科技服务模式研究,充分应用联合创新型、技术转让型、科技示范型、技术承包型和专家培训型等模式是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的重要措施。建立健全相关体制机制是开展农业科技转化工作的重要保障。在选题立项成果评定中,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学评价制度;在选人用人上,要制定人才评价制度,以激励机制、创新机制激发相关人员的创新干劲。开展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农业科研单位要派专人负责,行政部门加强领导,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提高该项工作的水平。

5 发展建议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我国发展农业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是当前社会的主要任务。如果要提高农业科技转化率,一是要靠政策,二是要靠科学,该项工作应从以下方面作努力。

5.1 政府重视,加强政策支持

农业生产大致可分为三大部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及农业教育。三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而农业生产管理部门是各级政府职能部门,领导着区域内农业生产和发展。政府纵贯全局,认识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性。重视该项工作能很好地推进科技入户及成果转化,这对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发展,依靠技术驱动的形势也很必要。

5.2 科技创新,加强技术研究

我国农业正以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阶段转变,对科学技术创新的要求日益强烈。农业科学技术如按技术效应来看,一般划分为生物技术和工程机械技术。在现实的农业科学研究中,特别是基层农业科研单位侧重于动植物品种选育、化学肥料、植物保护等一系列生物技术研究,而省工、省本、省时的农业机械的研究仍很欠缺,甚至是空白。有必要针对区域农业生产特点适当开展提高工效的农业机械化研究,解决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在生物技术研究上向“高、精、尖”方向发展,融入现代电子、化学分析等行业外先进技术。在研究范围上,仍存在侧重技术研究、轻经济研究的现象,易导致“乱了步子、喊错调子”,甚至造成“乱说乱动”的局面,这是今后需要努力改善的方向。

5.3 模式创新,加强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户分散经营产生了农业生产与农业科研相脱节的现象,这就提出了农业科技入户的要求。该项工作以前没有基础,是摆脱“闭门造车”后农业科研的新方向。农业科技转化过程已经产生了园区示范型、技术转让型、农民专家培训型等多种转化模式。从多年的实践来看,当前主要应着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该工作涉及到自然、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学科,这就要求专业狭窄的毕业生开拓性地工作,跨学科跨专业地开展研究工作。

科技接受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创新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只是一种潜在生产力,它是“源”,只有当它依附于生产力各要素之中并和农业生产的主客观条件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現实的生产力。要求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很流畅地进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农户对新科技的接纳能力是瓶颈,要求新技术易操作,要求提高农村人口文化水平,重视农业技术培训。因此,要大力培训农民“土专家”,这已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有力举措。

6 参考文献

[1] 农业部.全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规划(2003-2010)[N].农民日报,2003-07-02.

[2] 白选杰.论农业科技成果进入产业方式[J].农业技术研究,1999(2):25-28.

[3] 徐红玳.提高农业科研单位成果转化能力的思考[J].农业科技通讯,2008(8):21-22.

[4] 李强.中国农业科研的投入与回报分析[J].中国科技论坛,2012(5):149-156.

猜你喜欢

农业科研科研单位科技成果
着力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线上平台解决“转化难”
利用知识管理提高科研单位档案管理水平的实践研究
福建省:出台新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国家食药监总局:促进监管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研单位档案管理现状及改进方法初探
科研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相关问题探讨
计算机技术在农业科研中的应用
浅析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