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着,充实着,快乐着……

2017-03-06时超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时超

【摘要】活动中“高素质、高标准、高品位”的课堂教学自然精彩纷呈,教师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思维,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让我品尝到了一次丰硕的精神盛宴,使我为之震撼。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优秀课;例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11月7日正值立冬,冒着淅沥的小雨,我们一行三人来到了美丽的龙口市观摩学习山东省小学语文优秀德育课例展评活动。在这里我尽情地呼吸语文教学清新的气息,触摸了语文教学跳动的脉搏。活动中“高素质、高标准、高品位”的课堂教学自然精彩纷呈,教师独特的解读文本的思维,创新的教学设计能力,精湛的课堂教学语言,让我品尝到了一次丰硕的精神盛宴,使我为之震撼。我的思想也仿佛跟着参赛教师在讲台上一次次碰撞、交流,在为选手们的精彩课堂瞬间鼓掌叫好的同时,感觉自己也仿佛一下子学到了很多,成熟了很多。这次的观摩学习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抓关键,促生成。34节课中,参赛教师对文本的把握都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抓住题眼,进一步解读文本。如讲《清平 乐·村居》一文时,教师抓住一个“醉”字展开想象联想,是谁“醉”了?老夫妇“醉”了,三个儿子“醉”了,诗人“醉”了,是因为这和谐的画面而陶醉,是作者希望普天之下所有人都能过上这幸福生活而陶醉。正是这样的情景才能表达出这位爱国诗人心里装着祖国,心里念着百姓,这是对祖国和人民满腔的热爱,这是超越了自己的爱,大爱无疆。《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中,老师抓住“绿”字进行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特点。一进门看到那“绿葱葱”的爬山虎,让作者感到激动的幸福;落日余晖下的爬山虎“绿得沉郁”背后深藏着的是作者的感动;那爬山虎“总是绿着”更是对叶老的深深怀念。

第二,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参赛课堂上,老师们以读书为主线,根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让学生更直接、更快地走进文本,读有要求,读有层次。老师们在教学中注意了对学生读书的引导,如你读懂了什么?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读出文章中的画面、情感、人物形象,读出自己的感受。读书的形式多种多样,不仅有朗读,也有默读、浏览。在語文课堂上,读书营造了情境、再现了画面、丰富了形象、激发了情感、充实了自我感受、深化了文本理解。书一遍遍地读,学生的体验一次次加深,情感一次次升华,清新的语言文字更是鲜活地跳跃在孩子们的心中。《景阳冈》一课教学时,老师让同学们模拟武松与店家的对话现场,“武松”倔强地拍着桌子要酒吃,“店家”不慌不忙地介绍着自家的美酒……我想多年之后,这琅琅的读书声一定仍回响在孩子们的耳边,这生动的画面一定还定格在孩子们的心中。

第三,“读”“品”结合领悟情。上课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字词、关键词句通过反复品读深入体会。如《唯一的听众》一文中“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可否换成“我能每天早晨做你的听众吗?”通过对比阅读不仅让学生读出老人对“我”的提醒,更让学生们体会到老人对“我”的邀请和鼓励。对老人的三次神态描写都是“平静地望着我”,从这“平静”中学生们又体会到什么呢?通过情景的创设,将老人的慈祥与鼓励展现在学生面前。《七律·长征》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暖”一“寒”在经过老师对“巧渡金沙江”故事的讲解及“飞夺泸定桥”视频的播放后,让学生们带着大快人心的暖意读出“暖”,带着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攀爬泸定桥的滋味读出寒意。通过品读,更好地领悟到文本所隐含的深意。

第四,深挖教材,让学生学起来更容易。老师在执教《七律·长征》时,“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句话采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方法。一提到“夸张”,五年级的学生并不陌生,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本以为老师在这里会一点而过,此时老师却又列举了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让学生对比。对比中学生们发现李白的夸张是将小事物写大,而毛泽东的诗句是将大事物写小。之所以写小,不正是毛泽东将“万水千山”看作是“只等闲”吗?这不正是本文的主旨所在吗?学生学到此时豁然开朗。

第五,工具性与人文性完美的结合。参赛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重视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更重视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特征,解读文本过程中注重从文本内容寻找听说读写的训练点,特别是注重寻找进行说写训练的结合点,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坚持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能力和语文基本素养,语言表达训练十分扎实。《陶罐与铁罐》一文教学中,老师抓住“奚落”一词关注了“谦虚地”“傲慢地”等提示语及标点符号的应用,紧接着让学生练习用提示语及标点符号说话。此外,借景抒情、叙议结合、借物喻人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小说三要素的特点,抓住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在高年级课堂上都潜移默化地融入了学生的心中,在部分课堂上也得到了很好的展示。

今后努力的方向:

34位执教教师中,男老师仅有6位,而就是这6位老师的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语言幽默风趣、声音浑厚富有磁性、文本解读深入独特等这些都值得我去学习。正如张丽老师叮嘱我的:“男老师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幽默也好,大气也罢,在今后的教学中,你一定要有自己的风格。”一句简单的叮嘱,更是对我无限的鼓励和支持。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来自哪里,这就需要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电,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要不断地阅读,要博览群书,要坚持阅读名著、阅读经典,让这些名著、经典来启迪我的思想,陶冶我的情操,提升我的语文素养。

总之,通过本次听课学习,我学到了不少对教学教研工作有用的东西,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一切学习机会,学习百家而顿悟,积淀教学素养。虽不能成为名师名家,但也会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