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探究

2017-03-06杨雪银

师道·教研 2017年1期
关键词:活动课探究英语

杨雪银

一、开展时机

完成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需要一定的语言基础知识和相关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因此,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实践活动课可以在每个单元的学习之后,用于进行单元知识的归纳与巩固,又或用于期末专题复习。例如在学习了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2“City Life”后,可以设计一个与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对比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这个话题还可以在学完六年级下册Module 5“Travel Abroad”之后开展活动,这时课程不但可以就城市、首都、国家、语言來设计,可以对比各国美景,进行游玩攻略设计等。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实践综合活动课所需的时间可能是一节或两节课时,但从选择话题,到布置任务,到实际完成的过程可能横跨一周或更多时间。当然,占用正常上课的时间不多,更多的是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开展活动、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和成果展示。

二、设计要点

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首先要教师整体了解小学阶段英语教材的内容和话题结构,把握每个单元的学习重点,让学生了解本单元所有的学习要点,并挖掘与单元学习重点相关的已学过的内容,以丰富所选话题,确立研究主题和小组研究专题。如广州市小学英语教材(教科版)六年级上册Module 6“Festival”学习的是中外节日名称、习俗、食物等与节日庆祝相关的内容,还可以联系以前四年级学过的“Celebrations”,把节日所在的月份、季节一起复习、巩固、运用起来,确立为一次英语实践活动课的主题内容。而在学习了四年级“My School”这一单元之后,可以设计一节和学校有关的实践活动课,把学校里场所设施、学生班级、教师工友和学校课程等相关的内容设置为一个专题。

接着,教师要对学生的组别和组名进行提前设计。虽然,所有的分组和组名确定,包括每组的口号都由学生自主决定,但如果教师不提前备课,遇到学生讨论瓶颈的时候,就会非常耗费时间,使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进程受到影响。因此,教师备课时要预先思考可能使用到的组名与口号。当然,最后的决定权在学生手里,因为我们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理念就是把课堂、把任务交给学生主动去完成,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教师要对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探究过程进行设计,如探究起始结束的时间。在探究过程中,学生除了自己设计探究方法和途径之外,教师要设计好检查学生探究进度、效果的时间,还要设计好探究过程中要使用到的媒体和设备,如学生需要外出采访,就需要教师协助拍摄、组织、维持纪律和保障安全等。

教师要设计好学生成果汇报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检查、了解每个小组的探究活动和成果之后,需要教师有机地把各个小组的成果与汇报串成一节生动有趣的展示课。教师的巧妙设计,在一定的教学模式或环节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充分地展示该次英语实践活动的收获和内心体验,并通过激励性评价等,使学生大胆地展现出来。如在上“Cities”专题展示时,教师首先和同学们一起复习该单元出现过的重点知识和关键句型,进行归纳小结,然后再介绍各个小组,让他们逐一上到讲台,各个小组还很响亮地叫出自己小组的口号,如“Country,Country,we are fantastic!”“City, City, we are greatest!”“National Flag, National Flag, we are super and the best!”等等,接着才为同学们介绍他们在英语实践活动中的成果——“Country Group”用了对话、课件、提问等形式;“Nationality and Language Group”用了课件介绍、录像片段等形式;“City Group”用自己写的英语小短文介绍城市的标志性建筑物,还用收集的图片课件让其他组的同学对比了城市;“Capital Group”用了音乐与英语歌舞表演、课件和游戏活动使其他小组参与到他们的成果展示中去;“National Flag Group”则用了课件介绍课本之外一些国家的国旗,用英语描述国旗的方式组织汇报,用答对问题可以获赠多国国旗的游戏邀请其他组别参与。每个小组都想方设法地使自己的汇报更精彩,更有趣,更吸引同学,有的还自己买了奖品发给参与他们小组游戏活动的同学,使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任务顺利完成,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三、评价策略

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魅力在于完成任务、感受发现、进行语言实践过程的快乐和结果呈现的成功感。因此,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关注的不仅仅是结果,更注重英语实践过程的激励性评价。激励性评价的功能在于激励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在于激发学生对英语实践活动的积极情感体验;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能力。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只看到学生课堂上的表现,仅通过作业的形式或考试测验的结果来评价学生。但是,在基于“话题任务”的小学英语综合实践活动中,过程性评价和激励性评价不可或缺的元素:一些平时表现平平或“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在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积极鼓励下,同样可以发挥他们的长处与优点,在小组合作中出色地完成一个个小任务。在笔者所上过的五年级下册“Eating Habits”主题英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一个平时最害怕举手发言的学生很高兴地被分到了“Food Making Group”,本来这个小组已经有另外三个平时表现一般的学生,很让人担心他们小组能不能把任务很好地完成。同学们都建议把他们分散到各组去,但他们宁愿留在该小组。笔者只好特别关注这一小组。任务布置下去之后,这几个同学让人意外地努力:平时不爱做作业的那个小懒虫借助电子词典,尝试用英语写出他们的食物制作方法来,还勇敢地把它拿给老师评改;另外一个爱玩游戏的孩子则负责上网查找食物制作的图片介绍,其余的这个负责买食物,那个负责拿酱料,另一个负责电脑课件制作,分工井井有条,合作紧密无间。教师看见后记录下来,及时在班上表扬了该小组的合作精神及积极参与的态度。这不但大大地鼓舞了该小组继续努力地完成任务,也极大地刺激了其他的小组,使这一次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格外地顺利。正如卡罗·汤姆森所说:“评价应该是永远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这比把学生的错误进行归类更重要。”因此,在评价基于“话题任务”的英语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效果时,笔者把平时的课堂评价表与小组评价表同时使用起来,更全面地考察学生的任务完成和任务展示,增强教学实施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活动课探究英语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读英语
让语文活动课“动”起来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