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需求出发,创新设计培训项目
2017-03-06谭兴茂
谭兴茂
城市区级教师培训机构承担着全区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全员培训任务。全员培训往往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开班时间多集中在暑假,“一窝蜂地上”;二是学员人数多,层次不分,“一大锅地煮”;三是在结业评价上所有班级同一个标准,“一把尺子量”。这样下来,任务是完成了,可是效果会大打折扣。
教师培训要走出这样的困境,只有创新设计培训项目;而要创新设计培训项目,只有从培训需求出发。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以下简称“开福区”)在创新设计培训项目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开福区位于长沙市主城区北部,傍湘江下游东岸,处浏阳河、湘江汇合之东南端,因千年古刹开福寺而得名。开福区辖区内共有各类学校68所,其中区属公办中小学54所。2016年秋季区属公办学校共有教师2542人。
开福区在教师培训上有一定的优势:一是教师人数不多,培训任务不重;二是学校分布比较集中,易于组织集中培训;三是多年来实行研训一体,教研力量比较强,培训资源比较丰富。同时也有很多问题,例如教师人数不多,但学科不少,部分学科人数达不到成建制的班级要求;形式上研训一体,但从教研员到培训师的角色转换不容易;缺乏专有的培训场地,无法做到多个学科同时集中在一个培训点,给管理上带来压力。
我们认识到,要切实做好做实教师全员培训,必须从需求出发,扬长避短,整合资源,创新设计培训项目。
一、分类分层: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前提
摸清家底,厘清类层。将全区在职在编教师全部纳入培训范畴,根据培训对象特征和培训需求状况,我们把全体教师分为管理者、学科专任教师和特殊岗位教师三大类;根据专业成长阶段和培训目标高低,将培训分为新任教师培训、熟练教师培训和名优骨干教师培训。
二、为了需求: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出发点
有需求才有培训。培训需求需要调查了解。我们的需求信息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1. 学科课程建设的需要
这种需求是以日常教学调研为主要来源,针对教师队伍现状、课堂教学问题而思考的学科建设需求。每年暑假开办的“岗位集中培训”就是结合上半年教学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而开办的。小学英语学科着重于单元教学的研究和推广,2016年主题就定为“小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学校也有学科建设需求,特别是薄弱学科,一般申请多要培训指标,或者申请名师工作室送培上门。开福区四方坪第二小学语文组发现在阅读教学特别是低年级阅读教学存在问题,于是向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申请送培上门,培训内容和形式深受老师欢迎。
2. 教师个体发展需要
教师为什么要参训?一是有学分要求,每年要完成一定的学分,五年要达到360学分。二是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求,绝大部分教师在专业情意、专业理念、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有成长需求。三是教研员在教学调研中发现某些教师存在专业短板,有补充专业知识的需求。前两者教师积极主动要求参加各种培训;第三种情况就是查漏补缺、雪中送炭式的要求某类教师参加培训,例如近年来引入的非师范类教师,在教学技能上还有很多不足,2016年开办了“非师范类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
3. 区域教育特色工作需要
我们还根据区域教育特色开办专门的培训班。根据特色项目建设的需要,2015年开设校本课程兼任教师培训班、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班主任)研修班;2014年根据开福区国家级“十二五”课题“区域性开展中小学公民教育的实践探索”纵深推进的需要,开设了“公民教育课题高级研修班”;根据中小学心理咨询室(中心)的需要,开设了“跟班学生支援教师培训班”等。
三、以问题为中心: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着力点
每一个培训项目都是为了需求而设计,每一个教师都是带着问题而来。培训班既然是为了需求,那么应该在“解决问题”上而着力,培训项目的主题应该很鲜明。2015开福区团队辅导员(班主任)“组织技能与心理辅导”培训,卫生健教教师的“卫生意识与危机应对策略”培训,初中文科综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微策略”培训等,都是问题解决式的培训项目。
四、优化形式: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突破口
1. 重点项目实施委托培训
建立了與国家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机构深度合作机制,将重点项目、高端项目实施委托培训。2013-2016年已经有9个项目委托国家行政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培训机构实施培训,效果明显。2016年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高研班”“后备干部培训班”就分别委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和湖南师范大学进行培训。
2. 特殊群体实施专项培训
根据党务和中心工作的需要,开设了“两学一做”党组织书记培训班。根据教育教学各条块(部门)工作需要,实施了“校本培训负责人”“卫生健教”“财务管理”等专项培训。针对初中文综、理综单科教师相对较少,单独开班学员人数不够、师资力量薄弱等现状,2015年,与兄弟区联合开设了“区域联合初中文综理综全员岗位培训班”。这种专项培训,既能充分整合区级培训资源,又能借势发力提高培训效果。
3. 新教师实施岗前培训
根据要求,“对新录用的教师在上岗前和上岗一年内进行适应性培训”。新任教师适应性培训分为岗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主实践研修和成果集中展示四个环节,共计150学时。岗前集中培训一般是7-8天,既有集中学习又有拓展培训。
4. 专任教师实施常规培训
学科教师培训是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是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主要抓手,在开福区,学科班制培训已成常态。一般操作模式:集散结合和研训一体。一是集散结合。专任教师一般利用暑假集中培训,外加下学期教研活动分散培训。暑假集中三天,第一天大集中,进行师德培训,后两天分学科培训。二是研训一体。研训一体是我国教师培训机构从实践中创造概括出来的一种实施全员培训的组织模式,它将教研与培训合二为一。开福区教师培训,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教学研究;而教师培训又反作用于教学研究。在研究中,教师得到了培训;在培训中,教师研究能力更加凸显。初中语文培训就是在课题研究引领下的学科培训。研训一体的基本模式是:问题—学习—设计—行动—反思—提升。
五、培训项目创新设计的体会:意识强、模式新、管理严
根据近几年培训实践,我们感觉到,区级教师培训要科学规划、扎实落地,必须有强烈的培训意识、新颖的培训模式和科学的培训管理。
1. 培训意识要加强
区级教师培训机构对本级教育行政部门而言,是一个二级机构;对广大一线教师而言,是一个业务管理机构。区级培训实施的效果,关键在于上下培训意识的强化和思想的统一。一是行政部门要有大培训意识。培训不仅仅是培训中心的事,更是教育行政部门的事,教师培训一定要树立大培训意识。开福区的几个委托培训项目,特别是外出培训项目,如果没有局领导特别是局长强烈的培训意识,没有行政推动,是不可能有实施的可能的。二是学校要有送培需求意识。区级层面开设了学科(项目)繁多的培训班,学校要根据需求,选拔推荐适合的学科教师参加培训,要让更多的老师有机会参培,尽量避免重复培训。三是培训机构要有需求调研、合理开设培训项目的意识,避免时间、空间和学科上的交叉与冲突,避免低效甚至是无效培训。
2. 培训模式要创新
培训模式不能一成不变,要根据发展和变化,坚持培训模式创新。2016年,开福区综合运用了“集中+游学+网络”(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专题培训”)、“集中+分散”(如“中小学教师全员岗位素质研修”)、“理论+拓展”(如“教育系统团队工作者拓展培训”)等,一般来说,学科(项目)不同,培训模式也不同,评价标准也不同。还要整合培训资源,扬长避短,采取委托培训、网络研修等形式分承培训任务,减轻区级培训压力。
3. 培訓管理要到位
一是全额保障经费。开福区积极落实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财政拨款应按不低于教师工资总额1.5%的给予专项安排”的政策,区级名师工作室工作经费和其他各项培训经费也得到落实。二是科学管理学分。严格按照省市文件精神认定、登记工作。2016年我们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学分管理和分布指导性意见的草案,向全区征求意见;这样学校送训就有的放矢,能做到未雨绸缪。三是严格管理过程。从项目申报到开班,经过层层审批;从出勤到作业,都有严格的考核。考核基本项目:出勤、笔记、教案、作业等,不合格不颁发结业(学分)证书。每半天培训有签到,结束有抽查点名。管理到了位,效果也明显。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教育科研培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