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园艺类专业课程《园艺通论》教学改革与探索

2017-03-06崔金霞徐巍刘慧英史为民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5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崔金霞 徐巍 刘慧英 史为民

摘要:针对缺少园艺专业背景的其他涉农专业,从《园艺通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运用、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出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对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性,以期提高教育质量,提升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词:非园艺类专业课程;园艺通论;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5-0128-02

《园艺通论》是高等农业院校非园艺类专业选修课,包含了蔬菜、果树、观赏植物分类、生物学特性、育种、育苗、栽培、设施园艺及产品采收处理等课程内容。不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所不同,以石河子大学为例,植保专业课时分配为24学时理论课,8学时实验课;农学和资环专业为32学时理论课。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任课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以学生为本,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多种教学手法相结合,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效果。笔者从事园艺通论教学多年,现将该课程近年来开展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结果和体会总结如下。

一、实验课程开设紧密结合理论教学

对于植保专业该课程培养方案制订课时分配为24学时理论授课,8学时实验课程。在教学计划安排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把实验课程的上课时间和理论课程上课时间保持一致,如第一周开理论课同时开设实验课,并且第一堂实验课开设“园艺植物种类识别”,可将学生带到包含园艺植物种类较多的实践基地开展实验课程,建议学生用手机拍照,给植物标注科、属、名做成电子版实验报告,并让学生写出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园艺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结束后督促学生尽早完成实验报告。同时,教师也要及时把学生拍摄到的具有典型性的照片运用到后面的理论课堂上,有了这样的准备,在上园艺通论第二章《园艺植物的分类》和第三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这两个章节时,会让学生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继而产生求知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对理论课堂的学习兴趣。第四章《园艺植物品种改良》内容较为枯燥难懂,开设了“园艺植物花器官识别和授粉”的实验课。这样,学生可以在实践中体会园艺植物花器官的多姿多态,更好地掌握有性杂交技术,也为其他育种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引入新的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对于农学和资环专业,园艺通论这门课培养方案为32学时理论课,农学和资环专业的学生同样缺少园艺植物相關知识背景,如何让学生也能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目前的微课教学模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如对于第七章《设施园艺》中设施的类型和结构这个知识点,对于有实验课程的植保专业可以开设“园艺设施种类的识别”实验课,而对于没有实验课的农学和资环专业,以往采用实物图片PPT展示的授课方式,现今采用微课的方式,教师亲自在学校实验基地学生见过的不同设施里讲解设施结构,大大提升了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模式在第五章《园艺植物的育苗技术》中的运用既能把扦插、嫁接等难点讲解透彻,也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实践技能。此外,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原有课件的基础上,通过二维三维立体动画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和直观,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如种子层积处理这个重要知识点,通常以连续图片的形式分步骤介绍,对于非园艺专业背景的学生,课堂上教师除了说明每张图片的内容,还会把每一个操作步骤联系起来重复一遍,以提升教学效果,采用三维立体动画,将层积处理的每个过程直观地展示出来,学生很容易掌握具体实施方法。这种方法,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也提高了教学效果。目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信息媒体,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作用,目前我校正在结合教务处网络教学平台开设《园艺通论》网络课堂,有效地实施资源共享,借助这个平台,老师可以把《园艺通论》的相关资料进行上传,课堂时间有限,学生可以在课后学习感兴趣的内容或者巩固课堂知识,同时这个平台可以和学生互动,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师生间还可以就一些课堂教学方法与效果等进行讨论与交流,以便教师更好地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三、学生成绩评价体系改革

在以往的学生成绩评定中,主要以试卷为主,近些年对园艺通论课程进行了改革,有实验课程的由平时成绩20%、实验成绩20%和试卷成绩60%组成,没有实验课程的由平时成绩40%和试卷成绩60%组成。平时成绩主要是课堂出勤率和课堂回答问题,对于选修课,老师形成课堂点名和课前提问的习惯,由于平时成绩的比重较大,学生比较重视,学生也会形成不迟到旷课和课后复习的习惯,而且教师提问的问题通常是上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把握。

四、灵活的教学模式

针对不同章节的内容,教师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比如在讲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分类》时,在课堂上留出十分钟,让学生分组归纳自己平时生活里吃的蔬菜、水果和认识的一些观赏植物属于哪个科、属,有什么特点,最后在黑板上通过做“连线题”的方式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由于问题和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在第三章《园艺植物生物学特性》中讲述根、茎、叶的变态,我们通常从市场上购买实物,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区分给出答案,学生对有些植物如大蒜、洋葱、藕、山药等会有不同的了解与认识,由此逐渐展开,教师逐一讲解,最后学生对每一个实物作最后的确定,课堂气氛特别活跃;在教授第二章《园艺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时,讲完茎的五种形态“直立茎、攀缘茎、缠绕茎、匍匐茎、短缩茎”等知识点,我会请五位同学到讲台上用身体语言表述这五种形态,下面的同学来猜,通常是在一片笑声中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一位已经毕业的同学见了我,聊起老师上课的情景,都能说出自己当时用身体语言表示茎的哪种形态。第六章讲到果树整形修剪的方法,我们通常把学生修剪果树比喻成给果树动“美体手术”,我会把修枝剪和校园里山定子及八棱海棠的树枝带进课堂,每种修剪手法教师一一展示,然后让学生对课前采来的果枝进行分组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园艺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

教师是人才培养中的决定性因素,课堂上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教学形式的主导者和执行者,园艺通论是一门实践型强的专业课程,因此专业任课教师学识的广博与否、专业实践技能熟练程度都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专业实践经验丰富的老师课堂上教学环节安排得当,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组织有序,设问引思,娓娓道来,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内容相结合似庖丁解牛,游刃有余,课堂时间在不经意间流逝。相反,专业实践技能欠缺的教师,课堂教学内容略显单薄,部分重点内容不能深入展开,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目前,学生课堂看手机是一个令高校老师头疼不已的事情,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既要完成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要保证一定的课堂纪律和教学效果。然而,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可能会改变“低头族”的听课方式,逐渐喜欢这门课,甚至对感兴趣的知识点在课后和教师交流。

教学相长,理论和实践相得益彰,教师只有博采众长不断提高自身园艺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方能针对不同教学对象和内容静思教学模式,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修斌,杨彬,张春梅,李翊华,许耀照.“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园艺文摘,2015,(10):210-211.

[2]张菲菲,秦舒浩,王延秀,吴玉霞,杨丽婧.园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6,2(2):39-43.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