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活动导学单,为提升语文核心能力奠基

2017-03-06周春燕

教师·上 2017年1期
关键词:导学单导学课文

周春燕

随着阅读教学自主性、开放性特征的不断完善,课堂教学已经由传统教学中的线性结构逐步向板块结构转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也逐步摆脱了僵硬枯燥的思考模式,而被课堂中的活动方式所替代。如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串联课堂中的活动,明晰各种活动的目标,让整个阅读教学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呢?笔者以为可借助活动导学单的方式,让学生经历语文学习的第一现场。

一、关注教学目标,聚焦活动单的活动指向

语文学科蕴含的语文能力包罗万象,就像一张巨大的网,而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也就如同这张巨大网络中的一个坐标,各自承载着自身独特的教学价值。因此,面对每一篇课文,教师都应该要准确地解读文本,依据文本特色与学生认知需求之间的联系,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入手,以简练明晰的语言了解课堂教学的走向与要求,洞察自己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任务,为快速有效地走进课堂做好充足的准备。

例如,在教《变色龙》这篇课文时,为了准确定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活动目标,笔者经过了这样的考量与反思过程:一方面,从新课标学段要求入手,“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笔者将课文中的表达顺序、谋篇布局、对话展开方式等写作策略都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另一方面,从所处单元体系中承载的价值入手,明确课文的价值点。这篇课文处于苏教版五上第二单元,与《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金蝉脱壳》《装满昆虫的衣袋》共同建构起观察动物、呵护动物的主题单元。而在这个单元最后的练习中,编者特意选择了三位名人对“观察”的名言。由此不难看出,这个单元的训练重点在于对事物的细致观察。每篇课文虽然具有相同的价值点,但对“如何观察”的细微指向又有着不同的维度。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初就利用活动导学单出示了这样的目标阐述:①结合课文中的语言,尝试运用自己的话了解变色龙的外形和动作特点;②学习课文内容展现出来的方法,对大自然所处的静态和动态事物进行观察;③悉心品味变色龙特点的名副其实,体会多角度说明文章主要特点的方法以及形成的表达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借助活动导学单的形式将学生需要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融合其中,力求从学习核心以及学习层次两个方面将本节课教学即将呈现的内容展现出来,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二、契合文本脉络,设置活动单的践行线索

纵观阅读教学课堂,活动导学单就如同是一根鲜明的线索,架构起整节课堂的整体结构。这就要求活动导学单板块内容和层次的设置,必须与教材文本自身的文脉层次、内容结构息息相关。有了这样的活动导学单,学生也就有了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抓手与方向,就能在切实可感的语用情境中,感知文本语言自身的质感与温度,体悟作者蕴藏其间的写作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教学《庐山的云雾》一文时,教师在设置活动导学单时,就紧扣课文中的核心詞语“神秘”一词,并以此作为突破口,设置了以下三个活动板块:首先,整体把握,初步形成“神秘” 的认知体验;其次,紧扣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感受“神秘”;最后,紧扣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感受“神秘”。这三个活动板块彼此互为联系,相互依存,严格遵循了“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逻辑思路,为学生深入感知文本提供了稳定的运用语境系统。其中,在第一个活动板块中,教师充分结合文本的结构特点,充分关注文本第一句在课文中的统领作用,将课文中的核心词语转化为总揽文本的一个全新视角,即庐山的云雾究竟“神秘”在哪里?而在第二板块中,教师旨在借助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深入文本形式的基础上感受语段的独特形式,感受语段表达的精彩;而在第三个板块中,教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简洁的词语来表现事物特点的方法,并在具体情境的支撑下进行语言实践,促进学生语用能力的不断提升。

三、把握学习本质,追寻活动单的精细操作

新课标强调指出:阅读教学应该努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仍旧由自身掌控课堂学习的节奏与内容,导致课堂教学难以真正尊重学生的认知能力,呈现出开放姿态。而活动导学单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活动指导,以学生感知、体验的视角关注文本。如此一来,活动导学单就成了参与学习过程的导航,学生成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这就真正做到了“让学”。

如在教学《埃及的金字塔》一文中,教师利用活动导学单设置了这样的活动环节:①结合课文内容,想象人们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鼓励学生运用身边的文具通过画一画、摆一摆等形式模拟这种方式。②小组合作交流彼此之间的收获,并在自己的小组中进行展示。有了这样的活动导学单,学生在逐步深入文本时,就有了依附的线索,能够紧扣导学单中的流程,这就真正释放了活动导学单在阅读教学中的效值。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应该创设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活动导学单的设置为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参与活动奠定了基础,从而让学生始终在活动导学单的伴随下经历着语文的学习。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兴仁小学)

猜你喜欢

导学单导学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浅谈语文教学中“导学单”的运用方法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