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思维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2017-03-06张立军

中国教师 2017年3期
关键词:监生想象过程

张立军

阅读思维与思想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关系。如果说思维是一个过程,那么,思想就是一个归宿。思想是最终形成的观点结论,是高端的观点结论。思维实际上推动着思想的形成,因此,有人把思维界定为一种运动的意识。

文字是思维的桥梁,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思维在阅读过程中,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支撑作用。思维在小学阶段阅读中的运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想象,第二种是联想,第三种是推想。有联想、想象和推想相伴而行的阅读,才有可能走向较高质量的阅读。

一、阅读中的想象

想象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特别强调,不能从抽象到抽象,要抽象与形象相结合、感性与理性相结合。首先因为读者是孩子,孩子不是单纯的抽象化阅读,所以要伴以形象化阅读。特别是低龄段孩子,最主要的是要让孩子产生阅读的兴趣,把读书当作游戏和娱乐。这种兴趣靠什么培养?当然是形象化的内容。绘本中的图画是资源,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如果让孩子单纯地看文字,就会失去形象化的过程,兴趣的建立就很困难。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经常把教材和课文里的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运用的就是想象的思维方法。想象,就是把表象的内容进行加工,在头脑当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可以突破时空的界限,把抽象的事物具象化。想象又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什么叫无意想象呢?没有预定目标,但是却在某种外界环境的刺激之下,自然而然迸发出来的一种思维。比如做梦,就是无意想象。

有意想象是什么呢?有意想象是在人非常清醒的状态下,基于某个目标产生的一个思维过程。有意想象又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描述在头脑当中形成形象,凭借的往往就是阅读的材料。绘本阅读,虽然有画面,也有文字,但是孩子在读的时候,同样有头脑的后期加工,同样有想象,有在头脑中树立新形象的过程。

我们教学当中有没有呢?读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老师说:“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谁能把眼前的画面给大家讲一讲?”这个过程就是想象。教师给孩子一个想象的图景,孩子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让孩子把这种美妙读出来。这是一个从抽象到具象,又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是阅读的过程。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学生书写与绘画相结合的方式,阅读里边也有这种方式。我们都强调跨学科整合,就是要打破学科壁垒。我的阅读当中有没有美术学科内容,有没有音乐学科的融入?“兩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除了用语言,还可以用什么方式传递眼前的画面?比如绘画。通过绘画,学生对文意的捕捉、对内容形象、对意义的了解都更加深刻了,这就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还有一种方式叫演绎。比如《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

到中秋以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这里面用了什么手法?第一就是夸张,夸张就是异于常人。常人临死之前,有三个放不下,第一放不下亲人,第二放不下财产或者遗产,第三放不下生命。而严监生是一个跳出三界外的人,虽然他有家财过亿,但他却放不下一茎灯草。真实生活中是没有这种人的,这就是夸张,超乎常情,不合常理。

吴敬梓还有一个笔法,是学生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的,就是细节描写。严监生有两个动作,一个是伸手指头,一个是摇头。学生认为这两个动作很简单。我让学生演一演,但演完了,学生就觉得太难了。为什么呢?原来人物不是就光两个动作,还有细微的变化,这细微的变化才能传达出人物的内心。这就是细节描写。吴敬梓之所以能把这样的一个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就在于他成功的细节描写。一个摇头、一个伸手指头就把严监生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所有话,全都展现出来了。这是什么?是演绎,是经过想象的加工,所以想象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演绎。

想象在阅读当中是一种思维的支撑,但主要目标是实现对难点的突破,对难于理解内容的突破。创造想象在我们的阅读当中比较少,因为它不需要凭借,是在大脑独立产生形象的过程。关于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的关系我就不必多说了。叶圣陶的这段话说得极好:“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二、阅读中的联想

联想是什么呢?联想是因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这里的事物,从广义上说,也可以看作所读的读物内容,从一个读物内容想到另一个读物内容,这也是联想。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我特别希望多给孩子们搭建联想的机会。比如《草原》和《只有一个地球》两篇课文的连读,《钓鱼的启示》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两篇课文连读,都大量地融入了想象和联想。联想实际上是思维的系统网络,是点状的形成关联,把单向的、线的认知变得多元。

比如,在《草原》一文里,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词语,然后词语消失,出现在学生眼前的是画面。这时候,让学生试着说出刚才看到的词语。学生们经历的过程就是联想,就是把相关的内容自然而然形成对接。

再比如,我讲《钓鱼的启示》和《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课文要求背诵爸爸的一段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一段话,要让学生死记硬背吗?我给学生出示了生活当中的一些画面,比如翻越栏杆不排队、过马路翻栏杆儿、坐飞机的时候四脚朝天、照相的时候抱着文物等。这些都是生活当中的场景,我对学生说,他们可能都没上过小学,即使上过小学也没学过一篇文章,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马上联想到《钓鱼的启示》。学生想起来了,马上就把这段话说出来了,自然不用背诵了。背诵的目的是让学生在生活中能想起来,所以记忆绝不是目的,运用才是关键。

联想,实际上是带着认知的记忆筛选。在教学中,以往我们做的更多的是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联想,还要进一步问学生“想起了什么?”读到“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时,我问学生想起了什么?一个学生说:“我想起了花红柳绿、鸟语花香。”另一个同学说:“我想起了那一句诗‘万条垂下绿丝绦。”哪一个水平更高?当然是第二个。学生把相关的内容形成对接,看着这首诗脑海里面浮现出来与之相关情景的另外的诗句,以诗会诗,才是真正的联想。

再比如《欲速则不达》这个例子。

齐景公外出游玩,让人给他驾车,忽听飞马来报,晏婴即将辞世。后来齐景公心急如焚,自己夺过缰绳,驾起马来。齐景公在回城的过程中四次急得从马车上跳下来,最后是边走边哭,导致车子比预计的晚了将近一天才到都城,晏婴已经去世了,最终也没见到晏婴。

如果齐景公不下车,其实是可以见到晏婴的。但是他太心急了,结果欲速则不达。我问学生:“这个故事让你想起什么了?”学生回答《揠苗助长》。把《揠苗助长》和《欲速则不达》这两个故事关联起来,这就是联想的妙用。

三、阅读中的推想

阅读思维的第三种是推想,推想就是根据已知的情况推测未知的情况,在閱读过程中叫推想式阅读。教师在指导整本书阅读时一定要注意,不要把整本书的情节都梳理出来给学生,每次只能拿出部分情节,然后让学生联系这本书的梗概、联系前面的情节内容推想下一个情节。吊足学生的胃口,多制造一些悬念,学生就会爱上你的课。这就是推想的妙用,它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的可能。

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锻炼学生的推想能力:第一,作者想写什么,即推想语义;第二,作者为什么写,即推想目的;第三,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即推想思路。

第一是推想语义,即语言表达的基本意思。比如,“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把钓到的鲈鱼又放回湖中的教育就会充满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这么一大段话,说的是什么?把长长的一段话读短是一种本领,这一大段话越读越短,短到就剩一个词,它在说道德问题,这就是推想捕捉文章的语义。推想语义在解释性阅读里是大量存在的,只要你对某个语义产生解释,就必然有推想。

第二是推想目的。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有一个主旨,这个主旨就是他写这篇文章的意图。《只有一个地球》前面写了那么多,意图就藏在一句话里,就是要保护我们的家园,要爱护我们的地球,全文的语言都是为了这一个目的服务的。

第三是推想思路。再短的文章也会有自己的思路,比如《杨氏之子》的故事,全文如下:

梁国杨氏之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个故事说的是梁国有一个姓杨的人,儿子9岁,非常聪明。孔君平有一次去见杨氏,杨氏不在,儿子出来接待客人。果盘里有杨梅,于是,孔君平就提问考这个孩子。梁氏之子聪慧过人,给出了巧妙的回答。这个故事我们研究什么呢?不能单纯研究文言文的翻译。全文仅有55字,行文思路非常清晰:第一何人,第二何故,第三何为,从而树立起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思维严谨、结构缜密,语言为表达服务、为构思服务。

今天我们的语文,特别要强调的恰恰是联想当中的后一点和推想当中的后一点,也就是说不能单纯地停留在“看见了什么”“读懂了什么”,而应拓展到“想起了什么”“看出了什么”。

宋代朱熹对阅读非常有研究,他在《训学斋规》里有这样一段话:“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看不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其实,朱熹所谓的“心到”,指的是思维的问题,思维影响“眼到”和“口到”。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监生想象过程
快乐的想象
一生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冤案:严监生不是超级吝啬鬼
不识“斋戒”闹笑话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紧扣“吝啬”定格人物形象
18岁县令破解无伤痕命案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