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探析

2017-03-06徐久海

课外语文·中 2017年3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徐久海

【摘要】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各项能力以及逻辑思维等的重要阶段,也是引导与培养学生个性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中,在语言教育的同时实现个性培养,是一种比较高效的培养方式。本文简要阐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以及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强调个性培养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个性培养;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学生个性与主体性特征的养成,对其自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发挥个体特性、逐步养成主体意识的重要时期。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旧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教师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等。因此,为了促使学生长远发展的实现,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个性的培养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一)教师过于重视理论教学

教师在语文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理论教学,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大脑思维的开发与拓展,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教师习惯了传统的以教材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学生个性与自主能力的培养,导致个性培养的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二是新课标实施之后,部分教师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教学方法的迅速调整与改进,导致教学方法仍旧存在一定的不足。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待提升

目前,许多小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学习任务,还面临着家长安排的各类辅导班或培训班的压力。在这样的压力下,许多小学生连按时完成任务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对知识的主动获取积极性就更难以提升了。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比较严肃,教学课堂的氛围稍显沉闷,学生大多不敢或不愿意参与教师的互动,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强调个性培养的意义

小学阶段是学生各项能力与意识得到良好奠定的重要时期,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是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也是当今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同时,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思维发展还没有定型的时期,学生的想象力大多比较丰富,在这一时期着力培养学生的个性与自身素质,能够取得更好的培养效果,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实现。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个性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语文教育具有一定的综合性特征,体现在对学生的智力培养以及动手能力等方面。只有让学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心,才能在学习过程中积极发挥主动性,达到个性培养的目的。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巧妙地设置疑问,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积极探索的心理。例如,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时,教师可安排学生收集和了解作者杜甫的生平,并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让这位原本性格沉郁的诗人写出了这样一首风格完全不同的诗?学生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和讨论,不仅自主解决了这一问题,还对诗句与诗人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并在知识获取过程中感受到乐趣进而激发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作文教学中构建个性

作文写作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过程,学生在进行作文创造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特征。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够实现高效的教育与培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充分表达出来。例如,在常见的“看图作文”环节中,教师可鼓励学生用尽量简短的话来概括相应的图片含义,再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将不同的故事连接起来。此时,教师可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思考时间。学生完成作文之后,可与同学进行交流,借鉴和学习他人的好的想法或创意。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自主写出内容更加丰富的作文,还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进而逐步建立起自己的个性。

(三)鼓励学生积极进取

鼓励学生不断进取的良好方法之一即是良性竞争,在竞争过程中被激发的进取心与创新精神都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自身素质与个性。教师可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建立临时的竞争环境,也可以组织专门的竞赛,鼓励学生参与。例如,在学习《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成立旅游团队,将“赵州桥”这一景点介绍给游客,评估内容包括导游的语言表达能力、对经典的了解程度以及临时反应能力等,最后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投票,选出自己最认可的小组,教师再给予一定的鼓励。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为了得到更多的认同,会主动了解相关的背景知识、借鉴其他人在介绍过程中的优点,充分发挥了自主能动性。

(四)與实践教学相结合

从语文教育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当前小学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式。而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率,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即是一个十分有效的方式。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尽量在理论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有参与实践操作的机会,或者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以锻炼学生的自主行为能力。理论课堂的教学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能够参与的也比较有限。只有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结合,才能充分锻炼并培养学生的个性。例如,在学习《燕子》一课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等辅助工具,向学生展示相关视频资料,或组织学生亲自感受大自然中的燕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结语

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在作文教学种构建个性、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以及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等方式,从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对学生的个性进行了培养,并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特征,促使学生建立基本的主体性意识,继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实现。

参考文献

[1]李英.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景教学的运用[J].时代教育,2013(14).

[2]刘玉鸿.情景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才

智,2013(22).

[3]冯丽梅.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十卷[C],2015.

(编辑:钟园)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小学美术教学中的个性培养研究
分析小学语文教育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