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研究

2017-03-06徐慧明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男童女童偏差

徐慧明

(长沙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1.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规模的流动人口,城市留守儿童作为一个新的群体近年来开始走入公众的视野,他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第五次人口普查显示出全国有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城市留守儿童大约270万,占全部留守儿童的13.5%;而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城市留守儿童已接近1000万,并且这个数字正在逐年增长,其中57%的城市留守儿童具有强迫症、焦虑症、敏感、偏执等心理症状,心理疾病检出率达到21%[1]。城市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或双方由于学习、工作等原因外出6个月以上而不能照管的,只能长期独自在家或由祖父辈抚育、其他亲属或非亲属代为监管、保姆照顾的长期居住在城市、城镇的18岁以下的未成年群体[2]。城市留守儿童除具有农村留守儿童一些共同特征外,他们的物质生活相对富足,生活环境比较复杂,参与劳动的机会更少。城市形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很多,例如父母在异地工作、父母在国外进修等等。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城市留守儿童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家庭教育、心理健康以及网络成瘾等方面。

偏差行为主要是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3],指个人的行为显著地偏离常态,并且对其生活适应十分不利。国外学者对于偏差行为的判定是通过把它的行为结果和与之类似的现实偏差行为进行类比,然后再确定这种行为是否属于偏差行为[4],我国学者喜欢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 Behavior Checklist,简称CBCL)中国标准版进行评定[5]。造成偏差行为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遗传因素、生理因素、气质因素、环境因素、机遇因素和学习因素这六种[6]。以往的研究集中在环境因素的研究,如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偏差行为问题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7],但也有研究表明,感觉综合失调是儿童偏差行为的主要危险因素,偏差行为儿童有前庭功能协调障碍,感觉综合治疗可以减少儿童的偏差行为[8]。近年来,有些学者在关注儿童的感统训练,如湖南师范大学的高波对小学二年级体育教学实验中融入了感统训练[9]。还有些学者用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进行干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10],感统训练和体育参与都运用到了运动的元素。儿童偏差行为在学校受到越来越多的老师的关注,他们已经影响到儿童的身心健康,但由于方法的欠缺以及研究人员的稀少,对儿童偏差行为干预未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于运动频率、运动时间等运动习惯对儿童偏差行为是否产生影响,又是怎样产生影响的,还很少有人涉及,也难找到理论依据。本文就是想通过对运动习惯与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来验证运动习惯与儿童偏差行为的关系,为城市留守儿童的体育教学、教学组织形式提供一些有力的依据,并且为心理咨询师对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心理干预另辟新径,为教育职能部门及政府部门提供理论依据及有益参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长沙、湘潭、衡阳、星沙四个城市的全日制寄宿学校的学生为研究对象,选择了四所中小学的留守儿童,对这四所全日制寄宿学校三年级以上的班级(随机抽取)进行调查,年龄为9-16岁的城市留守儿童。共发放问卷500份,剔除未完成的问卷17份,筛选后共有效问卷483份,问卷有效率96.6%,经整理,其中城市留守儿童253名,非留守儿童230名。

2.2 研究方法

2.2.1 心理测量法

学生利用学校开家长会的时间,由儿童的家长填写表格,首先由课题组成员对被测班级的老师进行培训,再由老师指导家长完成。调查工具主要包括:①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家长用)[11],选用行为问题部分113条问题;该量表是目前儿童行为问题评估的主要工具,其内部一致性系数α=0.63~0.9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1992年使用对国内22个城市的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调查,制定了6-16岁中国城市儿童性别年龄常模。该行为量表评价4-16岁男童的社会退缩、体诉、抑郁、不成熟、性行为、分裂样、攻击、违纪8个行为因子,女童的抑郁、体诉、分裂样、退缩、性行为、强迫样、攻击性、多动8个行为因子。以中国标准版为评定标准,经中国标准化版筛查分析后,其中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子分超过98百分位者,即定义为有偏差行为。

2.2.2 问卷调查法

自制一般资料调查表,内容主要围绕运动习惯进行设计,参照儿童行为量表(CBCL)中国标准化版本的第二部份社交能力设计,运动习惯问卷主要包括五大类:运动项目的爱好情况、运动水平的高低、运动时间、参加体育组织的情况、在组织中的活跃程度。其中运动项目包括五大类:大球类、小球类、难美类、武术类、田径类。调查时间为2016年11-12月。

2.2.3 数理统计法

原始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城市留守儿童的运动习惯现状

本研究中有城市留守儿童253人,其中男生有140人,女生有113人,非留守儿童230人,城市留守儿童CBCL的平均总分为27.6±20.75,男女儿童总分分别29.32±21.96和25.48±19.02,均数比较发现男孩CBCL平均分高于女孩,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城市留守儿童有运动爱好有212人,占84%,其中参与的运动项目男生主要为球类项目,主要包括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占90%,女生主要为小球和舞蹈类,小球主要以乒乓球和羽毛球为主,占83%,通过比较运动项目显示: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与运动项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儿童偏差行为与运动项目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 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方差分析

进一步对城市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方差分析发现:是否留守有显著性差异(F=4.030,P=.019<0.05)。这证实了前人研究的结果,留守是导致儿童偏差行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13]。因此我们也可以看到,家庭环境对城市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哪怕是在寄宿制学校,它还是影响城市留守孩子偏差行为的一个主要方面,因此,在小学针对家长开展一些家长讲坛,让家长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参与孩子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有利于减少儿童偏差行为的。

3.3 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儿童的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探讨运动与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总分的关系,我们做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1。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项目与城市留守偏差行为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运动项目F=1.004,P=0.048<0.05),即不同的运动项目对城市留守儿童行为总分是有影响的,有参与运动项目的城市留守儿童行为总分是低于没有参与运动项目的城市留守儿童行为总分。而运动时间、运动水平、参与体育组织与组织活跃度与儿童行为总分的产生关系不明显。进一步对运动与城市留守男童与女童分别做行为的各因子分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分析结构显示,运动水平、参与体育组织、组织活跃程度与城市留守男童偏差行为因子分有密切关系,而与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关系不明显,而相比女童,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参与体育组织、组织活跃程度与城市留守女童偏差行为的产生均有密切关系。也就是说,对城市留守儿童来说,不管是男童还是女童,参与体育组织及组织活跃程度都与各因子总分有密切的关系,都会对儿童行为问题某些偏差行为产生影响,因此在城市中、小学中应该多举办一些体育俱乐部等体育组织,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参与到俱乐部等组织当中来,并且要尽量提高学生在俱乐部当中的活跃程度,这样有利于减少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产生,并且在城市留守儿童体育课程教学组织中,可以以俱乐部的方式组织教学,也可以开展分组教学,这正好符合国内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的主流模式,如李广国在篮球中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14]。并且教学评价中儿童的组织活跃度要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由表2我们还可以看出:运动水平对男童的偏差行为因子分产生影响,而对女童产生影响的因子分为运动项目和运动时间,男女之间这种差异可能源于男童参加运动项目的人数多,运动时间也多于女生,在男童中运动水平才是体现个体差异的主要方面,所以针对城市留守男童的体育课程应设置一些竞技性较强的项目,通过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来减少偏差行为的产生,而留守女童则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通过提高她们的运动时间来达到减少留守女童偏差行为的目的。

表2 运动与偏差行为各因子总分方差分析

3.4 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儿童的运动项目、运动时间、运动水平、参加体育组织、组织活跃程度这5个因素是怎样影响男女儿童的偏差行为的,哪些是影响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进行了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见表3和表4。

从表3可以看出:运动项目对城市留守男童的偏差行为中的社交退缩和攻击性因子有显著性关系,运动水平对城市留守男童的偏差行为的强迫性和违纪因子有非常显著的关系,参加体育组织对城市留守男童偏差行为的交往不良和攻击性因子有显著性关系,在组织中的活跃度与城市留守男童偏差行为的交往不良、社交退缩、多动三个因子有显著性关系,而运动时间与城市留守男童的偏差行为的各因子暂时没相关。这为我们针对城市留守儿童的不同偏差行为的运动方案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对具有强迫性症状的城市留守男童我们应该尽量提高他运动水平,对他进行一些体现运动水平的课程设置。对那些交往不良的城市留守儿童,我们应该让他多参加一些体育组织,并且提高他在组织中的活跃程度,课程教学尽量以分组教学为主,并且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而不要以运动水平的高低来评定儿童的体育成绩。而对城市留守儿童的社交退缩需要在运动项目的设置和在俱乐部组织中的活跃度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对于那些有多动偏差行为的城市留守男童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较高、儿童参与度较高的运动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在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攻击性行为中,运动项目和参与体育组织对他的影响较大,对于有攻击性的男童来讲,可以选择一些击剑等武术类的运动项目,并且尽量让他多参加一些体育组织。违纪与运动水平具有非常显著的关系,这一点可能和心理归因有关,运动水平高的孩子,一般具有良好的心理归因,认为自己是个好孩子,因而出现违纪的偏差行为的可能性就降低了。

表3 影响儿童男生偏差行为的运动因素回归分析

表4 影响儿童女生偏差行为的运动因素回归分析

相比城市留守男童的偏差行为各因子,女童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具体见表4:总体来说,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女童的影响大于男童,这可能和男女儿童对运动的态度有关,男生喜欢运动,而女生不爱运动。面对社交退缩这样的偏差行为,我们可以从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对女生进行干预,女生对难美类的体育项目如健美操、形体、舞蹈表现出高度的兴趣,而对竞技水平较高的球类项目不太感兴趣,这也就解释了运动水平的高低并不影响到城市留守女童的偏差行为。面对城市女童多动的偏差行为,可以通过延长它的运动时间、提高她的运动兴趣,让她积极地参与体育组织当中。城市留守女童偏差行为的多动与在组织中的活跃度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关于偏差行为中的性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多让城市留守女童参与体育俱乐部等组织得到较好解决。对于违纪这样的偏差行为,可以选择一些让城市留守女童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以提高她运动的时间、鼓励她多参与俱乐部等体育组织来达到减少违纪这样的偏差行为。表4显示,攻击性与参与体育组织有显著性相关,这可能是城市留守女童的攻击性在体育组织中得到了很好的释放,减少了攻击性偏差行为。

综合表3和表4的研究结果,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城市留守男生还是留守女生,都还有些偏差行为通过运动并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儿童的偏差行为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胡敏在她的研究中提出儿童行为问题的发展是生物学、家庭环境及社会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属于多病因模式[11]。运动作为一种影响因素,我们不能只依靠这一因素来解决所有的偏差行为,它需要一个多方位、多结构的干预方案,必须采取综合措施,让政府、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帮助城市留守儿童,学校以亲情弥补、运动干预、集体共同关爱来降低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发生。

3.5 运动习惯与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各因子总分的相关性

在对城市留守儿童和偏差行为各因子总分做相关分析中(不分男女),我们发现运动习惯因素中运动时间、运动水平、参加体育组织、组织活跃度与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呈正相关,而运动项目无明显相关性(见表5)。这一结果也支持了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是有影响的,尽管运动项目与偏差行为各因子分没有相关性,与运动项目和行为总分的方差分析的结果有些矛盾,这可能与性别有关,我们在对城市留守儿童的性别与偏差行为总分进行方差分析时(F=1.475,P=0.021<0.05),发现性别确实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

表5 运动与儿童行为的相关性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城市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平均总分高于一般儿童的行为问题的平均总分。运动习惯与城市留守儿童偏差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性别是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是否留守是影响城市儿童偏差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

2.运动水平、参与体育组织、组织活跃程度是影响城市留守男童偏差行为的三个运动习惯,而与城市留守女童偏差行为密切相关的运动习惯有运动项目、运动时间、参与体育组织、组织活跃程度。

3.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男生强迫性、交往不良、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违纪的偏差行为产生影响,对女生的社交退缩、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方面的偏差行为产生影响。运动习惯对城市留守女童的影响大于男童。

4.2 建议

1.城市留守男童的体育课程设置应该以竞技性比较强的项目为主,通过提高他们的运动水平来减少偏差行为的产生,而留守女童则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强的项目,通过提高她们的运动时间来达到减少留守女童偏差行为的目的。

2.针对不同的偏差行为设计不同的课程:对强迫性症状的城市留守男童设计一些体现运动水平的课程设置。对交往不良的城市留守儿童设计多样性运动组织,提高他在组织中的活跃程度。而对城市留守儿童的社交退缩需要在运动项目的设置和在俱乐部组织中的活跃度两个方面进行干预;对于那些有多动偏差行为的城市留守男童应该设置一些趣味性较高、儿童参与度较高的运动方式来达到治疗的目的。对城市留守男童的攻击性偏差行为,可以选择一些击剑等武术类的运动项目。对于违纪的偏差行为可以选择一些竞技类较高的运动项目。对留守女童来说,社交退缩、多动、性问题、违纪、攻击性方面的偏差行为,可以从运动项目的设置上对女生进行干预,在女生的课程设计上要注重优美性和趣味性。

3.儿童体育课程评价不能仅以运动水平的高低来评定儿童的体育成绩。儿童身体健康既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因而儿童体育课程评价也包含了身体和心理健康指标的多元评价体系。

[1]雷海玲,杨海.网络环境下城市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48):5-6.

[2]葛缨.心理剧对城市留守儿童网络成瘾及社会回避的改善效果[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459.

[3]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412.

[4]Denegri-Knott,J.&Taylor,J.(2005).The Labeling game:A conceptual exploration of deviance on the internet.Social Science Computer Review,23(1),93-107

[5]朱倩云.留守儿童偏差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心理研究,2014,7(3):74-80.

[6]吴武典.偏差行为的诊断与辅导[J].现代教育.1992,(7).

[7]关明杰,高磊等.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0,12(31):1470.

[8]胡敏,静进.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1,4(32):509.

[9]高波.感觉综合训练融入小学二年级的体育教学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10]陈曙,王京琼.体育参与对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干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9(50):93-100.

[11]汪向东,王希林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12).

[12]杨鲁静,徐勇等.家庭环境对学龄前儿童行为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13]徐为民.某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行为问题的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07.

[14]李广国,张琦.基于“分组教学”方法构建篮球“课内外一体化”课程体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4,(17):182-183.

[15]张欣.广东省部分城市流动儿童与常住儿童运动习惯的比较[J].体育学刊,2016,3(23):1-4.

猜你喜欢

男童女童偏差
如何走出文章立意偏差的误区
两矩形上的全偏差
女童阴道异物、阴道炎需警惕
8岁女童学马术坠亡 父母一审获赔百余万
关于均数与偏差
男童被熊咬是不该发生的悲剧
我国回族女童教育研究综述
自适应两级UKF算法及其在时变偏差估计中的应用